东南沿海的倭患虽然平息了,但北边仍然存在鞑靼的威胁,为了加强北边的防务,朝廷决定调戚继光训练边兵。隆庆元年(1567)十二月,戚继光奉命北上,到京师不久,便上《请兵破虏四事
福州戚公祠中的戚继光塑像
疏》,提出自己的边防策略。但一些官员议论不休,纷进谗 言,戚继光结果被任命为禁军神机营副将。二年(1568),由于新任蓟辽总督谭纶的推荐,戚继光被任命为总理蓟州、、辽东、保定之军务。当时坐镇蓟州的是总兵,戚继光来到后,权力不统一,诸将多不听命令。不久郭琥被调走,由戚继光单独负责蓟州防务,镇守蓟州、、山海关等处。
戚继光到蓟镇后,将全部防区划分为十二路,上面设东、西协守,分管东西各路军队。他虽然全权负责蓟州一线的防务,但练兵主张却得不到朝廷的积极支持,于是将精力主要用到了防御工事上。他将旧城墙加高加厚,并修筑了大量空心敌台。敌台修成后,戚继光又设立车营,创立各兵种协同作战的。在此期间,因北方士兵纪律散漫,荀且偷安,戚继光请求调浙兵北上,得到朝廷同意。开始只调来浙兵三千,后增到九千,最后增至二万,成为守边的主力。通过戚继光的艰苦努力,北边防务有了很大的改观。
戚继光到蓟州后不久,即根据北方的地理条件,提出了车、骑、步三军配合作战的策略。敌台修筑完毕后,戚继光便建立七座车营,分别驻守、遵化、昌平等地。每营有重车一百五十六辆,轻车二百五十六辆,步兵四千人,三千人;每车配备士兵二人,「佛朗机」炮两门。这种战车有八片可以折 叠的屏风,平时平放在车辕上,战时打开树立在一边,最边的两扇可以活动,供步兵出入。作战时,骑兵在前面阻挡敌人,战车在后面排成战斗队形;敌军逼近时,骑兵退入战车阵内,车上的士兵施放火器;火器的威力发出后,步兵从车后冲出;敌人攻势被挫后,骑兵又从车后出击。
戚继光镇守蓟州不久,俺答汗就放弃了骚扰政策,与明政府达成协议。明朝封俺答汗为王,设立互市于大同、宣府等地,俺答汗则严禁诸部入边劫掠。不过,辽东的札萨克图汗(或称土蛮)还经常攻掠边境,朵颜部的董狐狸也不时和明军发生冲突。戚继光积极防御,多次击退董狐狸的进攻,使其保证不再攻扰。万历七年(1579)冬,图们汗带领骑兵四万多人进犯,辽东总兵坚壁清野,朝廷命戚继光出兵声援,图们汗见明军准备充分,只得空手退去。
戚继光从东南抗倭到蓟州,上司胡宗宪、谭纶、、梁梦龙,以及执政大臣、高拱、张居正等人,对他的工作都比较支持。尤其是张居正,常把那些作对的官员调开,甚至免除职务,所以戚继光能久镇北边,发挥所长。万历十年(1582),张居正病死,反对派群起攻击,戚继光也受到牵连。十一年(1583),戚继光被调往广东。 十三年(1585),戚继光被朝廷罢免官职,回到家乡登州。十五年十二月初八日(1588年1月5日),戚继光突然发病,与世长辞。
戚继光半身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