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多了,我无时无刻不在怀念我的贤妻。越怀念,越觉得贤妻完美,世上罕见其匹。老是想着,下辈子能娶一位如是妻子,吾愿足矣!说妻子完美,并不是说她性格严丝密缝没有丝毫缺陷,但和她的美德对接,完全可以忽略不计。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其中缘由何在?
第一问:为什么妻子对我们张家这么好?
第二问:为什么妻子在兄弟姐妹中处在威信的制高点?
第三问:为什么妻子无论做什么事都如此执着?
第四问:为什么妻子待人如此热心、大度和一以贯之?
第五问:为什么我对妻子会如此的一往情深?
妻子走了,不仅仅是妻子的同胞手足无尽地思念她,我的弟妹同样深深地怀念着她。我不在南浔的时候,稍隔些日子,大姨子小姨子就会结伴来我家,看看妻子的遗容,一边诉说着阿姐生前对她们的种种恩情,不住地流泪。我有什么要她们办的事,她们都是有求必应。弟弟妹妹则以另一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怀念,一方面,她们每来一次都毫无例外地在妻子的遗容前默默地站立一会,但她们更多的是关心妻子走了留下的我,不论我去桐乡还是回南浔,她们都十分关注我和孩子们的“吃”。去吧,让我带上儿媳和阳阳最爱吃的河虾,还有优质的绣花锦、玉米等等。我一回到家里,弟弟妹妹往往都早已替我买好了菜,荤素齐全,有时还配上点水果。弟弟还负责从我的报箱、从他的单位里(我的一些报刊都订在他的单位里)给我取来“精神食粮”和给花浇水。我们两边姐妹间写怀念妻子的文章,这个头就是我只有小学五年级程度的妹妹带动起来的,是她唱响了第一曲。妻子的姐妹从小到大,她们的情感生成基础扎实,经历了漫长的时间考验。而我的弟妹又为什么对她这般情深意长呢?我看这还是要归结到妻子生前的情感付出。她为什么对我们张家这么好?我觉得一方面是她尊老爱幼的本性使然,另一方面,也是她头脑中传统观念在主宰着。这与她有没有受过教育无关。她心底里有一种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想法,一旦认可了我这个丈夫,她就愿意为我和我们张家奉献出一切,忠贞不渝。按照我们南浔人的说法,她是一位实实在在的像“做人家”的贤妻。在她心里,丈夫是她最亲的人,自然丈夫的父母丈夫的弟妹都是她的亲人。这种情感,随着她年龄的增长愈越坚固。她决不会亏待我的父母、我的弟妹甚至我的亲属,而宁愿从各方面约束自己。在实践中,妻子也已经体会到了这种感情付出是有回报的;即使没有回报,她也不放在心上。妻子认可我这个丈夫,她早就有直白,是贪图我有文化,因为她已经吃了不识字的亏,这辈子就是要找一位有文化的
妻子为什么能在兄弟姐妹中一直处在威信的制高点?这自然源于她对兄弟姐妹的毫无保留的感情投入。读读大姨子的怀念文章就够了,大姨子说出的心里话就是“阿姐要比爷娘好”,她喊出的是姐妹感情的最强音。其它几位兄弟姐妹虽然没有大姨子的那种“超级”感受,但都无一例外地情感浓稠,为常人所不及。正如大姨子文章中所说:“在我们身上,阿姐总有操不完的心,可以说事无巨细无所不包。”最近听大姨子说起,大舅子离婚后,一次阿姐听妈妈说他连过冬的棉袄也没有着落,那时阿姐手术后不久,无力相助,她挣扎着起床让妈妈带回去两斤丝绵,而且一直没有跟家里人说过(大姨子说是阿姐“偷”了两斤丝绵给哥哥,我不赞同这种说法,妻子只是没有跟我说,说了其实我也不会不答应,再说家里的东西妻子也是完全拥有支配权的)。妻子在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二,但这个威信制高点却始终为妻子所占据,其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妻子虽然没有文化,却有头脑、有判断能力,看问题常有真知灼见。随着年岁的增长,她越发显得成熟练达,兄弟姐妹的家事很多都由她把着主意,后来她即使不去过问,她们也会主动上门“请示”,而事实证明她的主意基本上都是正确的,拿不定的事她不会表态,表了态的完全可行。好就好在她又能主持公道,也敢于说话,说的话出的主意都没有任何歪门邪道,都是正面的劝解正面的理解,基调是宽容和忍让。一些和兄弟姐妹家有切身利益关系的事,她从不放过,像婚姻大事、房子、工作、养老保险等,她几乎是追逐着的,完全像自家的事一样。我也不算是一个一点主意也没有的人,但到后来对她也有了这方面的依赖。相比之下,她的其它几位兄弟姐妹就都是一等一的老实人了,显得头脑简单,考虑问题只能停留在浅表,按照大姨子的说法,有时几乎像脑子进了水一般。
无论做什么事妻子都十分执着。这是妻子的个性,也是她人生的经验积累。一个平民百姓,没有靠山没有背景,就只能靠自己的执着了。她未必知道有“有志者事竟成”这么一句名言,但她却始终坚定地实践着“有志者事竟成”这句名言。大姨子没有工作,她会一次次地去找“领导”,非要找到有个圆满结果为止。自己结婚要房子,她也会一次次地去找房管所的主管,不达目的,终不罢休。她没有文化,却不甘人后,相信任何事通过努力皆能达到。她的执着,表现在自身便是和病魔作斗争的坚强的意志力。别人不能忍受的她都敢于忍受。吃中药对治病有好处,她就不怕苦,煎服中药后药渣里的金钱白花蛇她照样不浪费囫囵吞下去,手术后病情最重的那个年头她听人说了甚至连童便也喝过。服吗啡不是治病,她宁愿痛有时也坚持不服,她说,这麻醉药只是掩盖病痛,服了又有瘾,这种依赖是靠不住的,不到非服不可的时候尽量不服。平时尽管她总是这痛那痛的,但照样还会给阳阳做衣服做棉鞋,管着本来她已经不用管也没有能力管的事情。身体稍好些时,一天到晚做个不停,浑身像有用不完的力气。因为她明白,执着能使人稳操胜券;和病魔PK就是这样,不进则退,我进你退。这个个性也好也不好,有了病不依我劝不注意休息就对身体没有好处了,最终还会铸成大错。
妻子的处世哲学是“与人为善”,因而她在待人接物上时时处处表现出热心和真心。她曾对我说过,她在谈婚论嫁上为他人谋是不论亲疏的。一次她心中有位姑娘想给她找个如意
为什么我对妻子如此一往情深?这个问题我现在一直在思索。妻子去世后,我失去了人生依托、失去了生活乐趣,无尽的思念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始终停不下来。我心中的妻子在我脑海中的形象太丰满太完美了。妻子聪明好学、善良热心、有情有义,有男子汉的胸襟,这些在我大量的文章中都有了一定的表述,这是我对妻子一往情深的重要因素,因为从情感上我很愿意接纳这样的女性。更重要的正如好友王丽英说的那句十分经典的话:深谙夫妻相处之道。平日里,她也会顺着我的兴趣爱好,和我调侃,我身体不好时她的尽心尽力是完全超出自身的承受力的。比如我车祸以后她的侍候,当我肠胃功能不太好时她竟然还要给我去处方煎中药,使我“怒其不争”,太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了。我常常觉得失去了妻子似乎失去了一切,触景生情的事无处不在。遇上本来应该高兴的事,我立马就会想到妻子,要是有她在我们同乐该有多好,因而心里更加悲伤。每当在家里搞卫生入厨房时,我都会想到妻子,如果她在,现在我又什么都会做了她该有多轻松啊!正因为这种失去永远无法得到相应的补偿,所以我认定只有和妻子抱团取暖的日子才是最温馨最幸福的。她的道德制高点不仅别人无法企及,我也无法登攀。这一辈子我们夫妻一场,妻子是百分之百对得起我对得起我们张家的。1917年朱德的妻子肖菊芳染疾不幸去世,他写了这样一副挽联:“举案齐眉,颇自诩人间佳偶;离尘一笑,料仍是天上仙姝。”我觉得借用了送给妻子十分贴切。这一辈子我们没有过卿卿我我花前月下,我们的爱情却是真正浓稠得化也化不开的,妻子嫁丈夫没有嫁错,我娶妻子自然也是娶对的,我们应该算是一对恩爱夫妻。当然,这么多年月,我们也有过争吵有过少许口角,但那只是幸福生活的色彩、夫妻感情的伴奏。有人说:“秧好一半谷,妻好一半福”,如果这样说,我这一生也算是有福之人了。
如果我不想妻子了,我也不在这个世上了,正如哲人所言:“我思故我在。”(201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