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李玲
性别:女
民族:汉
籍贯:河南沈丘
别名:
职业:军恳战士
生辰: 1940-02-01
出生地点: 河南省沈丘县范营乡大普庄
忌日:2019-03-21
安葬地点:新疆省乌鲁木齐市北郊公墓
母亲李玲,出生于河南省沈丘县范营乡大普庄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50年姥爷得了气鼓病,卧床四年,哥哥外出上学、工作不在家,下面有两个很小的妹妹,才小小9岁年纪的她就同姥姥挑起侍候姥爷和维持家庭生活照顾妹妹的重担。冬天里,她给姥爷暖被窝,有好吃的她忍饿让给哥哥和妹妹。1953年初,姥爷去世后,家里只有姥姥一个劳力,家乡又经历了两场大水,日子就更难过了,母亲的小学是在边上学边参加公社的劳动中读完的,上午上课,下午推水车挣工分,小小年纪就承担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 1958年初她来到新疆,第一份工作是到后峡深山参加兵团修筑横跨天山的乌库公路,她劈石打洞,挖运土方,勇挑重担,工作了四个月就提前转正。母亲惦记老家的姥姥和两个年幼的妹妹,挣了钱大部分寄给姥姥。接着,她挺进塔里木,到阿克苏南88公里的万古荒原,脱土块,挖地窝子,饮苦水,平整土地,建设农场。后又到塔河南岸,修南干大渠,巾帼不让须眉的她,担任女子打夯组组长负责掌夯。大渠完工后,她又北上到库车伊希克里克,当了兵团第一代石油工人,从事又脏又累充满危险的土法炼油。1959年8月她被调到鄯善,采矿炼硝,这里是当地最早的一家化工厂,为后来的现代化工厂奠定了基础,炼硝过后她又西移南下,到托克逊县南边的库米什山沟里寻找挖掘国家急需的云母。离开库米什,她又折返到库车的二八台,起早睡晚平沙包。后来她又重回塔里木。在三总场食堂当500名员工的招待员,还负责食堂的担水和切菜,母亲一人顶三人。在这里,为了拯救一位战友的生命,她和其他三位男职工一起参加了献血,1960年七一光荣入党。后来,她被调到托儿所、被服厂和糖厂工作。母亲接来姥姥和两个小姨。这是母亲最美好的岁月,在她的一生中,她不止一次地提起这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许多年后与母亲回南疆时,当年的兵团战友还深情地回忆并称赞母亲那英姿飒爽美丽大方的芳华岁月。1961年成家后,母亲于次年4月调到乌鲁木齐父亲所在单位结束了她难忘的四年军垦生涯。 此后,母亲同父亲先后共同工作了两个单位:一是交通厅汽车修配厂,她在这里担任了十年的轮胎车间贴胶班班长,这是劳动强度很高的工种,她工作带头,团结同事,乐于助人,生活上对同事的照顾也很多,受到大家的好评。二是乌鲁木齐市第二橡胶厂,在杂件下料组工作,因照顾家人,加之文革父亲出身不好的压力,及紧张的工作,她患病,但她仍不甘落后坚持工作直至退休。 家父工作比较繁重且身体比较单薄,加之我们家共有姐弟四人,人口多压力大,母亲为了支持父亲的工作,家务活主要由她承担。她除了把我们精心照顾好外,还帮我们把我们的儿女抚养成人。我们成长时期,正赶上三年困难时期和文革,供给特别困难,她同父亲商量,宁不存一分钱,也要保证我们生活质量,我们在当时特殊条件下,吃喝没受委曲,而母亲常常是把好吃的让给所有的人,自己不舍得吃。我们成家后,经济有困难时和需要帮助时,她总能尽心尽力挺身而出。二姐身体不好,外孙女早产,她带病亲手照看三年。当年人口多收入低,一天三顿饭和我们的衣物鞋子,包括南疆亲人的鞋子都是她一针一线亲手缝制。年近八十,她还天天为儿女、亲友和为她治疗过的医生纳鞋底,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母亲除对姥姥、姨姨尽心尽力外,上对奶奶,中对哥嫂,下对儿媳皆倾其所能尽心善待。奶奶在世时,她非常尊敬并极力照顾,二伯二大娘没亲生儿女,她亲手制作可身衣物,并安排我们多次看望。特别是老家的二伯在被打成右派时期,她不顾周围人的干扰,坚持给二伯一家人提供物质和精神的支持。在奶奶因为出身不好时,母亲在那个年代顶着压力接奶奶来同住,也尽心尽力服侍奶奶,侍候病重的奶奶三年多。对儿媳,视同儿女,每每来探望,相待如宾。 自去年5月底起罹患膀胱肿瘤至今,共住院九次,两次大手术,两次小手术,在病魔的折磨下,母亲一直勇敢地与病魔做斗争,积极乐观,从没有放弃过生的希望,她努力配合治疗,承受了难以忍受的痛苦,只因她心中深爱着我们,恋恋不舍。她在最后的日子更表现了一个母亲对儿女,对姊妹同胞及对父亲的深情。她用力拥抱我们,疼爱地夸赞我们,并宽容地理解我们曾经的过失。去世前一天用不太清晰的声音向为她治疗的医生和护士表示感谢,去世前4个小时自己还在努力活动脚背,期待康复。 母亲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是艰苦奋斗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她是一位懂得感恩及富有情感的可敬坚强女性。她把全部精力都献给了国家,献给了儿女和亲人,她也是一位善良、正直、感恩、重情、博爱、能干,风趣幽默且拥有艺术天份的女性。母亲在我们家族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是我们家族的传奇女性,是整个家族的灵魂,我们在母亲的影响下一家人幸福地生活了几十个春夏秋冬,母亲的优秀品质也深深影响和激励着我们。母亲大人音容虽逝,但德泽永存。 子欲孝而亲不在,多想再喂母亲一勺粥,问一声好;多想再给母亲擦一次脸,洗一次脚,儿女们肝肠寸断、泪洒衣衫,心底里一个声音在呐喊:妈妈:只要有来生,只要有来世,我们还做您的儿女,您还做我们的妈妈。 感谢含辛茹苦养育了我们的母亲。母亲从没有离开过我们,因为您到了天堂,您也会拼尽全力伸开臂膀深情的拥抱我们。 春天来了,妈妈,安息吧,天国没有痛苦,我们会照顾好父亲,放心吧。父亲,您还有我们,我们会像妈一样爱您,我们一起坚强地在母亲的目光中生活下去。
姓名:王桂森
性别:男
民族:
籍贯:
别名:
职业:
生辰: 1936-10-25
出生地点:
忌日:2023-05-16
安葬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