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免费创建纪念馆】 | 咨询客服 | 帮助

怀念父母

地址:https://jinian.zupulu.com/memorial/?mid=117670 [邀请亲友祭拜] [收藏]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本馆] [将本馆转载至我的博客或论坛]
本馆馆号:117670号  [左邻] [右舍]  本馆公共帐户余额:7 铜板 [给本馆赠送铜板] [申请成为本馆亲友]该馆为推荐纪念馆该馆亲情指数为三级,馆内祭拜用品价格正享受八折优惠。等级越高,优惠越多。 微信扫码纪念
本馆由[高光军]于2015年 11月 06日创建    馆长:[高光军]  管理员:[高光会

【生平介绍】

姓名:高景林
性别:
民族:
籍贯:河北廊坊
别名:
职业:农民
生辰: 1920-01-27
出生地点: 廊坊安次区东安庄乡后屯村
忌日:2014-02-11
安葬地点:廊坊市安次区东安庄乡后屯村

怀念父亲 父仙逝五七祭 2014年3月11日(农历甲午年二月十一),父亲因病去世,享年95岁。 父亲是在夜里熟睡中走的,走的很突然,也很安祥。。。。。。 父亲于1920年1月27日出生在河北廊坊东安庄乡后屯村,父亲居住的老宅子旧时邻高家祠堂,光绪元年(1874年)十月初五,父亲的曾祖父高学思从本村高自兰手中买入这块庄基地,期间,几经修建翻盖,祖祖辈辈没有离开过这块土地,父亲在这里也生活了近一个世纪。 父亲走过的百年人生里程中,可以说是平安幸福,一生没有跌宕起伏。 父亲一辈子在吃的方面很讲究,炸了一辈子果子,吃了一辈子果子,即便在五十年代三年困难时期,那时在乡供销社上班,吃的方面也没有亏着,平日吃饭很在意“色、香,味”,特别是炖肉做鱼小炒等,味香不对劲,基本不动筷。、 父亲从小经商耍手艺,十几岁时,就靠炸果子养家,炸果子的手艺引以自豪,方圆五十里远近闻名,高级社后至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期间没再从事这个行当。父亲因为能写会算,五十年代初政府让他到乡供销社工作,吃官响,那时正是三年困难时期,父亲想自己吃饱喝足了,家里妻儿老小还挨饿,心里很不是滋味,便毅然和领导说想辞去职务回家务农,尽管领导再三挽留,还是回到家,守着全家老小过挨饿日子,后来我对父亲说,您后悔吗,要不然现在也享受退休待遇三十年了,父亲说,可不是吗,但也没什么后悔的。 父亲很能吃苦,五、六十年代,父亲还以做叉子(翻场用具)为生,做好后挑着几十副叉子日行百里去天津卖,冬天带着我大哥二哥砸冷窟窿闷鱼以改善全家生活。七十年代初还做过建筑工,挣的零用钱贴补家用,记得那时我穿的制服棉袄,就是父亲做建筑工的钱给我买的布做的。 父亲很有经商的头脑和胆识,这一点比我们兄姝几个都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刚改革开放,他就收拾起炸果子麻花手艺,还记得他挣的第一筒金是在1978年冬,那时我正在码头读高一,父亲用不动声色的置办收拾起炸果子的行当。一天,听说邻村史庄晚上演电影,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当天下午就炸了5斤面的麻花共计300根左右,晚上挑着筐自己去史庄卖,晚上我们娘几个都等着他回来,母亲说,那么多卖不出去,回来自己吃吧,赔不了多少钱。回来后快11点了,只见麻花筐空空如也,放下筐后,就把一大把零钱撤到坑上,我们急忙帮着数钱,见状父亲乐呵呵的说:一帮鱼秧子。我记得当时每根5分钱,一共卖了不到15元,父亲当场二一添作五算了下成本,说,挣了7.8元 。父亲自此一发不可收,又置办了些炸大饼、油条用具,就这样,全村乃至邻近几个村第一家私营油条铺春节前就正式开张了,一干就是七、八年,关张时,说想把这个手艺传给我们哥几个,可谁也不想学不想干这个,无奈,父亲将手艺和全部家当无私传给了本村金家老四。 母亲常对我和大哥六十年代和八十年代考上大学而津津乐道,毕竟一家出两个大学生,这在八十年代是多么一件引以自豪的事,但父亲却对此不以为然。1991年来承德我家时,他每天都听收音机,每天早上都到头牌楼溜一圈吃些早点。一天他对我们说,你们上班的靠吃国家饭长不了,苏联不是已经解体了吗,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别看你们大学毕业,共产党不可能养你们一靠子,应早做打算,不如自己干点什么,好汉不挣有数的钱。我看了下头牌楼卖油条豆腐脑的,你们承德街上的油条豆腐脑没法吃,这么次还天天卖光了,你们不如就干这个,我算计了下,每天炸一袋面(50斤)油条,做两筒豆腐脑,除去成本费用对半利没问题。一天少说能挣百八十元的,比你一月工资多,我还可以帮你们。 父亲一辈子耿直倔强,远离权贵。1975年,反击右倾翻案风期间,当时父亲主管村小卖部,还有一个搭档叫高玉华。全付300多户生活日用品都在这买。每个月到公社供销社进货,每次能配售一些紧缺的烟酒茶等,一天村书记找到父亲,说要买些酒,父亲说,不行,卖紧缺物品公社有规定,不能违反。因此得罪了村书记,没想到,村书记因此事对父亲耿耿于怀,把小卖部搭楼高玉华找到村部,查小卖部有没有经济问题。当时二哥结婚时,借了小卖部300元钱,此事只是和高玉华讲了,说有钱了马上还上。村书记让高玉华揭发时,她经不起威逼利诱,就讲了此事,于是,父亲就成了“贪污犯”,村、学校开大会,小会批斗,当时我正在本村上初一,语文课的时候,村干部就进来,宣布批斗事情。并在村和学校的黑板报上,大大的黑体字写着“打倒反革命李树海,打倒贪污犯高景林” 。几年后我和全家人都蒙上了深深的阴影。父亲因此被清出小卖部,到村六队干活,后来还当上了小队的副队长。七十年代,每到春天,村里就断粮,有的靠家里副业,有的家庭壮劳力多,吃闲饭的少,还能将就。但村一些家庭到这时就揭不开窝,当时公社和村里有就济政策,发给或借给玉米、红署干给这部分家庭,谁和村干部搞好关系就能借到玉米,否则,就是红署干。有一年,多数家庭都是玉米,只有我家和其他几家成分不好的,借给红署干,父亲当时一来气,宁可挨饿也不要。 父亲一生经历了几次险事,险些送命,一次是闹日本时,父亲在街上走,突然被一班日本兵持枪刀围住,日本兵叽叽哇哇几句,抓住父亲的手翻来覆去的看,父亲虽然没听懂说什么,但也明白了几分,因为父亲早年就以卖果子(油条)为生,很少干庄稼活,自然手很细嫩,日本兵因此怀疑父亲是八路干部,尽管父亲再三解释,日本兵也听不懂,其中一个持枪快要刺向父亲时,来了一位老乡,对日本兵做了几下炸果子的动作,虽后又带日本后来到父亲家中指了指炸果子的家什,父亲这才逃过一劫。第二次是2007年1月,父亲的房间用峰窝煤炉子取暧,夜里睡觉时中了煤气,半夜,硬是自己顽强的爬出了房间,裤子都尿湿了,再晚几分钟也就没命了。 父亲一生虽然明事理,但年轻时脾气很爆,一言堂家长制作风,他说的话,做的决定就是圣旨,谁说谁劝也不行,有些事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慢慢的自己转过弯来,上了年岁后,脾气减了许多,也随合了许多。 父亲一生有点音乐天赋和养生理念。喜欢民间吹打乐,笙、迪、管、云锣样样拿的起来,来承德时,还不忘带着家什,闲暇无人时,吹上几段。八十年代末,在村里发起组织了音乐会,后来这个音乐会演变成现在的梵呗音乐,老道经音乐会就是其中的一种,最近几年村音乐会申请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常到市县交流。每逢村里白事,老道经音乐会都去做法事,父亲当年八十多了,还担任音乐会会长,现在的音乐会成员基本都是他的徒弟。父亲去世办理丧事时,二哥说,老爷子一辈子喜欢这个,就多请几道老道经,让他在天之灵也看看多么热闹,于是就请了村及邻村七道老道经做法,壮观程度村里史无前例。 父亲一辈子注重养生,虽然他的养生理念不很正确,自从60岁以后,降压药,疏通血管药、消炎药吃了后半辈子,后来又增加了调节前列腺增生药,药物分门别类摆了一桌子,别人不能动乱了。2005年自从我给买了一种调节前列腺中成药隆必舒,一吃就是近十年,去世时还有几十盒。在承德家里居住时,天天叩齿、蹲行,早睡早起,听医生的话,按医生的说的去做,医生不让吃的东西,绝对不吃,晚年身体除了前列腺增生外,没其他病,身体很硬朗,八十多岁了,还骑车到码头赶集。 父亲一生虽然明事理,但年轻时脾气很爆,一言堂家长制作风,他说的话,做的决定就是圣旨,谁说谁劝也不行,有些事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慢慢的自己转过弯来,上了年岁后,脾气减了许多,也随合了许多。 爸,通往天堂的路您走好啊!

【生平介绍】

姓名:王希芝
性别:
民族:
籍贯:天津市武清县
别名:
职业:农民
生辰: 1926-06-17
出生地点: 天津市武清县黄花店乡敖嘴村
忌日:2015-08-21
安葬地点:廊坊市安次区东安庄乡后屯村



王希芝

王希芝

1926-2015
天津市武清县
高景林

高景林

1920-2014
河北廊坊



族谱录纪念网香火最旺推荐纪念馆优秀祭文纪念论坛帮助中心投诉举报免费创建纪念馆

欢迎加入族谱录纪念网QQ群进行交流或咨询问题,族谱录纪念网QQ群号:798385526    微信祭奠公众号:yunjinian2016   微信客服:yjinian

Copyright © 2005-2025 zupul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族谱录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聂本勇律师

族谱录 · 百家姓 · 网上纪念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