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免费创建纪念馆】 | 咨询客服 | 帮助

别梦依稀百花开

地址:https://jinian.zupulu.com/memorial/?mid=117403 [邀请亲友祭拜] [收藏]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本馆] [将本馆转载至我的博客或论坛]
本馆馆号:117403号  [左邻] [右舍]  本馆公共帐户余额:0 铜板 [给本馆赠送铜板] [申请成为本馆亲友]该馆为推荐纪念馆该馆高级馆服务已经过期,馆内祭拜用品价格不再享受高级馆折扣优惠,请点击这里立即续费!该馆亲情指数为五级,馆内祭拜用品价格正享受六折优惠。等级越高,优惠越多。 微信扫码纪念
本馆由[趙易]于2015年 10月 23日创建    馆长:[趙易]  管理员:[黄成

【生平介绍】

姓名:黄梦花
性别:
民族:
籍贯:浙江杭州
别名:
职业:农民
生辰: 1931-07-11
出生地点: 杭州市于潜镇黄家村
忌日:2015-09-25
安葬地点:黄家村公墓

先母掠影 1931年7月11日,母亲出生于大户人家,上有一哥下有一弟,是为二小姐。 惜外祖父命硬克妻,而且娶的都是当地大户千金。大外婆头产即难产而亡,未留下一男半女。亲外婆为续弦,到生第四个孩子时也难产归西,我母虚龄6岁,懵懂记事,小弟不到3岁。外祖再次续弦,以期幼小有人照顾,小外婆心善贤惠,对待仨小有如己出。两年后自己也怀上骨肉,合家人满心欢喜,不料一朝分娩又逢难产,香消玉殒,外祖连受雪上加霜的打击,生意的兴趣顿失,上海的南货店盘给了别人,常驻上海也不过酒席上过,没钱了回老家住几天,用麻袋装点金银器物又去上海花天酒地,从此家道中落。可怜我母,虽是千金,却从小多遇变故,所谓身难健心难安无疑。 18岁成人,解放了。外祖除了一幢雕梁画栋还算气派的徽式老房子和几亩出租的薄田,已成空壳,但还是被划为富农。又由于曾经当过保长,虽然为人耿直正派,还是不免有“伪保长”之嫌,一家老小日子维艰可知。 母亲不仅个子小巧还特别单薄,既有先天不足之故,更与后天调养跟不上有关,又是家里唯一的小姐,虽说家道难比从前,但也还算得上富庶,所以除了针线女红,什么体力活不需要也不曾做过。但一挨解放,她不得不脱下小姐旗袍装,加入到热火朝天的农业生产之中,开始了脱胎换骨的大转变。 1952年,母亲22岁,和本村自小青梅竹马的我父亲成婚。毕竟小姐出身,还是按传统老派做法,穿着锦缎旗袍坐着轿子敲锣打鼓出阁的,这算是母亲一生中最露脸最风光的一次。从此以后,演绎起一个勤俭贤能的妻子、母亲及奶奶的角色。 从和我爸结婚开始,直到她老人家今年农历九月驾鹤西归,六十四年间,几乎天天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相夫教子,直到孙子接近成家立业,基本上可用“善良、礼让、勤劳、节俭、坚韧、持家、无私”等几个词来来概括。 一、母亲最难熬的岁月 前面我说了,我母亲是个小巧玲珑之人,年轻时体质就比较单薄,加上家庭比较富庶,从不做体力活,穿着上一直不是旗袍就是对襟衣,不说多漂亮也肯定端庄得体,绝非一般农民子女可比。 也正因为体质不佳的原因,结婚后多年未能怀孕。这点放到现在的医学水平和条件,其实不难解决,原因无非内分泌失调月经混乱。但当时这属于极私密不好轻易开口的事情。夫家天天参加集体劳动,没时间关心自己。娘家呢,由于外祖的成份高常受人白眼甚至欺负不便多走动,又从小失去母亲,女儿之身怎么回事,对我母亲来说几近空白,所以也许她自己都没法关爱。 这么一拖就是八年。 我们趙家是真正的人口大户,我爷爷、奶奶生育了八个子女,奶奶曾经做过“光荣妈妈”,我爸是男孩中的老大(前面有个姐),大姐及后面三个弟妹陆续结婚生了子女,只到老五结婚了,我妈还是个“姑娘”身。这在当时“不孝有仨,无后为大”传统封闭的农村,邻里背后的嘲讽,特别是强势婆婆的冷脸甚至指桑骂槐,都是可想而知的。一年又一年,瘦弱的母亲除了靠慎小慎微和勤劳忍耐应对,还能怎样呢,因为我八、九岁朦胧懂事时,还见识过母亲颇不得我奶奶待见的事。奇怪的是她一生都没向做儿子的我流露过自己受过任何委屈,还以为我什么都不知道。只到她去世永远是报喜不报忧,现在回想起来我就止不住地流泪。 直到我上了初中真正开始懂事之后,加上我品学皆优,掌家权的奶奶(其实她也是聪明能干的人,绝不是什么“恶婆婆”),也许是从我身上看到了所谓出人头地的希望,我母亲才慢慢得到了家人应有的尊重,挺直了腰抬起了头。当恢复高考后我第一个考上大学,鲤鱼跳龙门的那一刻,也许母亲真正感觉到了什么叫扬眉吐气。从此,她一生都以有我这个儿子为豪,同时也为我而操劳有加。 二、一切都是命 说起来,我们一大家属人干农活都是把好手,但不大会读书,我是个例外。这有我母亲及外祖家的遗传基因,更有我父母特别是母亲咬紧牙关勒紧裤子培养有关。 也正因为她的努力有了好结果,更加重了她为子女的付出,一言一行,都以子孙为考虑前提,这也为她的过分勤俭以至不注意自己的身体,埋下了我们其实不愿意看到的伏笔。按我母亲的身体状况,器质性或老年性疾病一点没有,除了力气小点挑担等重活干不过一般人,精神头一向比较足,韧耐心超强。如果80岁后稍微少点不必要的操劳,稍微注意点饮食上的营养和基本保养,活过90岁应该是没问题的。但最终结果是84岁本命年无疾而终。所谓“无疾”,也只是个相对概念,其实身体长期过劳,免疫、调节和各器官功能都是受损伤的,遇到不巧,极易集中显现,造成无药可救。我母亲的情况正是如此。 尽管近些年来我每次见面或者电话里总叫她别劳碌,吃得稍微营养一点,但她老人家总是“阳奉阴违”,我行我素。我有点后悔,怎么不强迫她呢?但是,当真正强迫她增加营养时,她已经躺在了躺椅上,一切都晚了。假设毕竟没有用,世上更没后悔药,都是命吧。 三、母亲和父亲 我父母亲是同年的,也出生在同一村,母亲小巧玲珑,父亲精干活络,两人年轻时外表都算比较出众,也算是两小无猜。但两人性格截然相反,母亲坚韧、节俭、爱唠叨,父亲爆发力特强、性子急噪、较自在享受。虽然也算恩爱,但实在难言和谐,年轻时没少干架,说干架到也不是打人,我爸知道一拳掌就会把我妈打扁喽。往往是先我母亲唠叨,唠叨到一定时候我爸一声吼,熄火了万事皆休,如果我妈再唠叨几句,我爸直接就摔碗,到我十多岁还会见到这情景。更厉害的是吃饭的时候掀桌子,一桌子饭菜泡汤(那可是个饭都难吃饱的年代)。我印象中没分家我奶奶当家的时候就这么干过,有次吃着中饭不知对谁不满,几句不合他就掀过桌子。 父母唯一相同的地方,是都很疼爱我,那叫个无微不至,一生如此,而且,由于只有我一个孩子,在当时艰苦年代,物质条件也确实比一般人家好。当然,我母亲对我的爱那肯定更胜一筹了,以至我每次回老家小住,她还当我是三岁小孩,后半夜总要起来轻轻打开我的房门,看看会不会“踢被”受凉。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好在,我小时候竟然没被宠坏,一直品行还过得去,也算幸事。其实仔细想来,品德上的基本教育到真不缺乏,时时灌输的就是“读书要用功”,出外“不要打架”、“不要欺负弱小”等,毕竟父母是乡村勤劳纯朴的农民。 奇怪的是,随着年龄的增加,不经意间,两位老人的家庭地位慢慢发生了逆转,以前基本是父亲说了算,大约70岁后,大多时候是母亲作主了。其实是父亲比较自在和母亲喜欢操劳的秉性使然,生活条件好了,现代化基本设备都具备,父亲有吃有穿有麻将,还有什么可操心的呢?而母亲则不然,始终是过着苦行僧似的生活,连自己家养的鸡蛋都不舍得吃,在她的字典里,就没有“享乐”两个字,毫不夸张。 四、美德、平凡和奇迹 我母亲是个特别传统的人,感觉她一直生活在旧时代,但这不妨碍她也曾有过奇迹。随手拣几样说。 一是特别讲究清洁整齐,主要表现在个人卫生、家庭卫生方面。只要不是野外劳作,她的头发始终保持清洁齐整,到老头发黑多白少,我出生前一直长发披肩,之后齐耳短发到老。服装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好的衣服她有不舍得穿的,但能洗晒及时,保管得数十年如新,比如那套做新娘穿的锦缎棉旗袍,64年后的今天还如新装。家里的桌椅器皿几乎一尘不染,这在以前的农村是不多见的,邻里有口皆碑。举个小例子,我大叔家有个条件比较好的女婿,凡到我叔叔家来做客,带来的什么礼物一放下,就随手拿一件到我家,我妈照例客来泡茶,开始谁都没留意,时间长了,我大婶(就是他丈母娘)和我母亲都知道了真正的缘由,他喜欢喝我妈泡的茶,一是卫生、二是茶质及其保管,完全不能比。 二是精打细算、量入为出。我刚上小学的时候,三代同堂的大家庭终于分家单独过了。慢慢就显示出母亲精打细算、量入为出居家过日子的才能和好处。虽然用现在的眼光看,母亲那简直是太抠门,但在那个年代,年年多少总有点结余。所以,我从上小学开始,物质条件始终比当时同龄人丰富,甚至可以说奢侈。比如,1975年,还在上高中的我就买了上海产的加重凤凰牌自行车,单价150多,而且不是说你有钱想买就能买,奇缺的自行车票子,还是托关系从当时的县供销社主任那开后面弄到的,当时起码整个镇数第一,比现在的宝马更宝马吧。78年初上大学,乡亲送礼是脸盆、热水盆或者几斤粮票,父母又托关系花120元为我买了上海宝石花手表,也是足够炫耀的。82年分配工作后,马上450元为我买了当时最时尚的四喇叭“8080”录放机(那时一般人连单喇叭都看得流口水哦),当时临安整个县城都没见过。那时那地,这几样配置件件都属于明显“出格”的奢侈玩意。钱从哪儿来的?我母亲给的,是她点点滴滴从牙逢里抠下来的,可以说一般农家妇女根本做不到甚至想都不敢想,我为我的母亲感到骄傲!她曾经创造过奇迹,当然她自己压根就不知道。 再一个是特别讲究礼尚往来,谁给了她什么,无论大小,她就必需还点其他什么当回礼,否则她会很难接受,直到临去世她都始终如此,一个个感谢来探望她的亲戚和邻里,交代我送来的礼金要一一记好帐,意思很明白,这礼和情是不可以忘记的。 还有一件事现在一般少见了,那就是只要家里有客人(无论老亲戚还是新朋友),她从来不同时上桌子吃饭,怎么喊都不会上桌,总有理由推脱,大家吃得差不多了才肯上桌。我开玩笑说过她几次,现在又不是旧社会,还需要这套女人不上桌的东西干吗?她只是笑笑,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我只能归咎于她在娘家接受外祖父比较严厉的家教有关,出嫁后我家奶奶当家,三代同堂好多年也是媳妇不上桌的。习惯成自然,改不了了。 综观母亲的一生,我觉得实在太平凡,又感觉特别伟大。她来到这世上,就是为了生养和培育子孙并为之负责到底。当她老人家觉得完全可以放手时,就默默地走了,永远地回到了另一个世界。她没有遗憾,也许真的毫无牵挂了,也许,她能不牵挂我们吗?!安息吧,勤劳慈祥的母亲,我及子息永远会记挂您老人家! 不孝男趙易 乙未年秋

【生平介绍】

姓名:趙立仁
性别:
民族:
籍贯:浙江杭州
别名:
职业:农民
生辰: 1931-02-20
出生地点: 杭州市于潜镇黄家村
忌日:2018-08-26
安葬地点:黄家村公墓

父亲趙立仁,兄弟姐妹八个,上有一姐,兄弟中排行老大,“立”字辈,1931年农历正月初四,出生于浙江杭州临安天目山西麓于潜黄家村一家贫苦农家。那年的初春大雪封山多日,实在没什么可以充饥的,父亲寅时生,爷爷卯时一开门,一只大黄麂从门外跳进了屋子,被打猎高手的爷爷逮了个正着,这叫天不绝人。据说后来堂前火炉上面挂满了烟薰麂腿。 虽然家里穷,但也许是从小麂汤麂腿吃多的缘故,反正父亲从小精干强健,争强好胜,面容端庄,一米七的个,腰细肩宽,天生的健力型体质,成人后挑担摔跤十里八乡无人能敌,特别是瞬间的爆发力,故事不少不提,反正做农活样样拔尖。 父亲好交朋友,利器就是烟,年轻时一天3包,70岁后一天2包,雷打不动,直到逝世前半月才一支不抽。17岁抽烟,到现在88岁上天堂,而且从来不咳嗽。反正不管碰上谁都一支烟递出,而且是比一般人好的烟,接着就是有话没话的聊几句,交的朋友有小干部、司机、裁缝和杀猪的,别小看,这在当年可都是能大派用场,比如,我读初中是十里外的公社中学,周一一早去学校,住校,到周六放学了回家,一般都靠两条腿,特别是早上去学校的时候,走路一个多小时赶到上课当然得起个大早,我因为父亲和驾驶员熟啊,每周一钻到车头右侧位置一坐,既省了力气,还特有面子。读高中是近40里地的镇上读,蹭了一年客车,回来还得走3小时,终究不便吃力,到了高二的1975年夏,索性托人为我买了辆上海名牌凤凰牌加重自行车,全校第一,公社干部都没资格配备的,比现在的宝马、奔驰真稀罕多了,到学校直接放班主任家,他没自行车,刚好接送还是托儿班的儿子,我读书也确实拔尖,这师生关系处得就甭提了。诸如此类,我从小受到过各种春风沐浴,印象深刻,现在还觉得他年轻时忒牛逼,用村民的话叫“吃得开”。他老人家到晚年因抽烟老被母亲数落,我到是坚决支持他,时不时地居中调停,我只说,抽好点,尽量少抽一支,别戒。我知道,烟于父亲就是半条命,另外半条是打麻将(当然是老年时期)。事实也是,今年初就不打麻将了,我知道他确实老了,当烟都不抽的时候我知道寿限已到,果然没超出半月就走了。 比之节约一生的母亲,父亲一生多少有些享受,还有点故事,我很敬佩他老人家的! 爸爸,走的时候你没痛苦的表情,说明你走得安详,确实也让为儿子的我心安了不少。当无意中发现你病了开始的最后两个月里,我放弃了一切从上海回家日夜守护照顾你,我知道你是满意的,甚至还有点自责自己身体的不济,其实,你和母亲的恩泽我哪里能报答得完呢。你快去找妈妈吧,她是有点唠叨,但没她不行啊,虽然农活你样样精,可做饭洗衣服等生活琐事还是需要妈妈料理。我们小辈的都会不时地来这里纪奠你们,过年过节不会忘记上坟头烧香烧纸,你的忌日是七月十六,就是所谓“鬼节”的第二天,好记(妈妈的忌日是八月十三,中秋节的前两日,也好记)。安息吧,爸爸! 不孝男趙易 戊戌年秋

黄梦花

黄梦花

1931-2015
浙江杭州
趙立仁

趙立仁

1931-2018
浙江杭州



族谱录纪念网香火最旺推荐纪念馆优秀祭文纪念论坛帮助中心投诉举报免费创建纪念馆

欢迎加入族谱录纪念网QQ群进行交流或咨询问题,族谱录纪念网QQ群号:798385526    微信祭奠公众号:yunjinian2016   微信客服:yjinian

Copyright © 2005-2024 zupul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族谱录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聂本勇律师

族谱录 · 百家姓 · 网上纪念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