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系:吉首大学张家界校区国藩运动促进会第二届会长
先生身高约五尺,面容清慈,国朝十四年(公元1963年)生于湘西庹氏,讳兴谦,中年乃自号水木子。学生皆不解其意,先生乃言:所谓‘水木子’者,既‘水流低下行不言,木柱长天不再为’意。
公元2010年,余始有幸,得遇先生。时先生修学已久,桃李繁多,虽慈心善意,然尚有金刚怒目之威,众学友敬且畏之。先生脸盘清瘦却精神抖索,身躯羸弱却不知疲倦,从先生日久,乃渐知其传奇。
先生学乃化学,大学出乃留校任教。数年后投身商海,几度沉浮始有所成。当事业如日中天,先生渐觉西风东渐,世风日下,道德沦丧,孝道师道之根未断将断。师乃果然重返教坛,全职公益于教学。
先生为此,带职工与亲属上街,免费赠送光碟书籍于有缘之人。然世人不解,初始之时,皆以为传销之物。更有甚者,言之为疯,亲友之中亦有误解之人。先生彻夜难眠,然坚持不懈,从未退缩。因先生之努力,感先生之志坚心诚,亲友陆续加入其中,湘江道德之风,始重启于湘西之地。先生自此,孝悌持家,忠义处世,重拾古风。
公元2005年,先生始立社团----儒学会于吉首大学校园之中,免收会费而免费教学,赠送教材。儒学社始立,应者云集。公元2009年,先生精读曾文正公之文集。感于文正公之精神,遂于大庸(吉首大学张家界校区)成立国藩运动促进会,望众学子学习文正公之精神,同时立儒学会分会于张家界校区。吾喜早起,入学不久乃见两社团晨练太极,兴起而加入,此吾有幸,能识先生之缘。
先生曾言,师从于上净下空法师之门。教学为善,不辞辛劳,天南海北,但有所求,少有推辞。严寒酷暑,先生处家之日少,为人讲学之日多。风餐露宿,三伏九寒,先生从不以为苦。然繁忙如此,先生仍不忘社团之莘莘学子,常牵之念之。每月总数次往来大庸,给予指导修学。
吾性跳脱,好读书,不求甚解,一书未完,又读一书。先生乃教吾当“一门深入,长时熏修 ”。吾始潜心读书,初为《弟子规》,渐至《大学》、《论语》,不足不解之处日多,疑惑之处,总问先生,然先生总悄然一笑而解。吾修学之愈久,愈觉先生学问之高深。然先生始终待人亲善,自称末学,于是之时,吾始懂谦虚。
先生常言:一分诚敬得一分收获,十分诚敬得十分收获。每每思及此言,吾常惭愧不已。写一字而不能工整,吾之诚敬心何存?
先生常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吾常知过而难改,见善而不为。深夜思及此处,吾常汗流浃背,常感愧对先生。生活之际,吾少有自称先生弟子,恐己之不肖,有辱于先生之名。
先生常言: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明师指路,明师指路不如明师带路。自公元2011年起,先生乃坚持带诸生徒步。始于云南,而后几年乃足迹遍于湖南、广西等地。吾有幸而从师徒步于湘西诸县,行走于乡村原野之中。历时半月,吾清减十斤,却倍觉收获。从于师,吾辈观山观水观天文,从于师,诸君礼天礼地礼圣人。从于师,吾辈于野自为炊饮,借锅柴于农户之家,略给以薄资。夜晚之际,播善歌善影于村野之间。驻于村,师为村民引自来水,带众学生收玉米于野。临别之时,众村民引爆竹以相送,有师兄弟顿首以别。吾从未见 生人之间能有此情感,时别经年,历历在目。
寒暑假间,先生乃办班教学,谓之——真清明德之路。吾幸而参与第五、六、七届之学习,乃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见众师长之言行,重读论语,乃懂得温良恭俭让之夫子,乃知仁义礼智信之教育。吾侪始于光明顶上脱胎换骨,始从文涛小院迷途知返。
师领吾辈读《弟子规》,吾侪始学礼仪应对;读《孝经》,吾侪始扎孝悌之根;读《朱子治家格言》,吾侪始知齐家之道。吾侪之迷迷茫茫也,一如航行于暗夜之海。从于师,始得见善智之光明也。
师尝自比为传灯老翁,始以自身之光照于吾辈。师只盼,点燃吾辈之心灯,以明世人之慧眼。吾辈称师,有谓之庹父者,有谓之庹师者,亦有谓之老头子者。实因先生亦师亦父也!
思及师受戒之时,吾侪正于校园之中培训。数十人中,有三人同梦于师。吾乃梦师着袈裟,剃度梦程学长。吾福薄,睡梦之中,亦只得以剃为头陀也。
嬉笑怒骂之间,皆成文章。一言一行之际,全和道德。遇此师者,吾辈之大幸。然师之英年早逝,世间大不幸也!
公元2015年5月2日下午1点35分,水木先生于家中病逝,尚年53岁。其时,师已困于白血病一年之久。惊闻噩耗,诸生皆不敢置信。师之大德大善,何以不能延寿于世!日夜之间,吾辈总思之师会复坐起,言道德文章。自此,各地桃李自发聚集,赶往吉首师之家中。会及慧洁、海斌、丽丹、海立诸人,余五人同乘剑飞学长之车,始从长沙赶往吉首。3日凌晨三点半乃至先生家中,于先生身前顿首助念。又皆因工作,各自于下午离开。各自相约或5日、或8日再往。
至5月3日,已有沪、湘、鄂、台等地师长、学长赶至吉首,助念往生。对时之后,师更寿服,体软肤滑,自有异像。当为文时,尚有粤、藏、青、鲁各地学长,或为助念,或放生祈福,或亲自赶往吉首途中。
5月5日,将有追思会于吉首。不肖学生,乃不能参与。自作挽联如下:
立德立功立言,皆有成就。
学儒学道学佛,永为先生。
亦有学长为挽联,同录于此:
不忘国难危亡一肩挑重担,
最悲众生迷惑双手负乾坤。
或言:
通华梵。通商道,通古今,至情至性,心育德才光吉大;
辞师名,辞商海,辞故土,大名无名,胸存淡薄归未名。
或言:
教书育人德润湘江桃李,
弘法扬善光照世间众生。
或言:
惊回首恩师情骤变宇内,
抬望眼儒学恩普照人间。
普愿先生,登于极乐再升品级。普愿先生乘愿再来,教众生慧眼处世为人。先生临终遗言:“师德是教育的灵魂,诚信是商人的生命。”终究,他是以作为老师为荣的,终究,他是认同作为一个儒商的。
——挽师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