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免费创建纪念馆】 | 咨询客服 | 帮助

张积有纪念馆

地址:https://jinian.zupulu.com/memorial/?mid=98797 [邀请亲友祭拜] [收藏]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本馆] [将本馆转载至我的博客或论坛]
本馆馆号:98797号  [左邻] [右舍]  本馆公共帐户余额:0 铜板 [给本馆赠送铜板] [申请成为本馆亲友]该馆为推荐纪念馆该馆高级馆服务已经过期,馆内祭拜用品价格不再享受高级馆折扣优惠,请点击这里立即续费!该馆亲情指数为四级,馆内祭拜用品价格正享受七折优惠。等级越高,优惠越多。 微信扫码纪念
本馆由[张小婧]于2014年 07月 30日创建    馆长:[张小婧]  管理员:暂无

【祭文悼词】

转载:基督徒的生死观

张小婧 于2014-08-09 15:01:56发表

 

基督徒的生死观

经文:72;约1125;来927 

生与死是人世间正常不过的事情,曾有报道称,全世界每天都有364321人出生,147137人死亡。就是在我们的身边,每天都会有不少人出生,亦有不少人死亡。如果单纯地以数字理解生与死,我们就不会为生与死的现实而大惊小怪,生与死的话题也顿时显得无比乏味。然而,生与死显然不能这么简单地理解,因为生与死即是人生的全部,对于生与死的理解直接影响着每一个人的人生方向及生活态度。因此,古往今来,有很多人一直在关注生与死的话题,探索生与死的秘密。在思考的过程中,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见解,而这种见解也直接影响他的人生。作为基督徒,当然也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以上所读的三节经文,勾勒出了基督教生死观的基本轮廓,藉着这三节经文,我们可以看到基督徒的生死观,从而帮助我们正确地面对生与死。

一、正视死亡

“死是众人的结局,活人也必将这事放在心上。” (传72

对于死亡的话题,国人一直讳莫如深。孔门弟子季路满怀信心地将关于的问题抛老师时,博学多才的老夫子给出了一个令人失望的答案——“未知生,焉知死。或许正是因为孔子的这种态度,之后的儒家学者一直未曾涉及这个话题,以致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缺少了对的思考。发展到后来,非但不愿思考,甚至连字都不愿提起,从人们对的种种讳称可以看出,帝王之死称为驾崩,平民之死称为离世,老年之死称为登仙,少年之死称为夭折,正常之死称为正寝,意外之死称为遇难,和尚之死称为圆寂,道士之死称为羽化”……之所以如此避讳的话题,原因就是不敢正视。然而,逃避死亡的话题并不能逃避死亡的事实,逃避的行为不过是类似掩耳盗铃的自欺欺人之举。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曾经说过:世上有许多事情是我们无法预知的,但有一件事我们却清楚知道一定会发生,那就是死亡。聪明人会好好预备,愚蠢人则只知道逃避。此话可谓一语中的,可谓入木三分。

基督教的信仰从不避讳死的话题,传道者提醒我们:死是众人的结局,活人也必将这事放在心上。对这句话,《现代中文译本》的翻译更加直接:活着的人应该常常提醒自己,死亡在等着每一个人。为什么我们必须正视死亡呢?因为对的态度,会影响的质量。有基督教学者将孔子的话反过来说——“未知死,焉知生。此话很有道理!

从基督教的圣经来看,自始至终都在讨论的话题。圣经的第一卷书《创世记》,即记述了死的由来,之后的很书卷或多或少地都提到了,直到圣经的最后一卷书《启示录》,为做出了最为圆满的解决。从某种意义上讲,基督教的信仰正是要探讨关于的话题,也正是要解决关于的问题。因此,基督徒不避讳死亡,反倒以积极的心态正视死亡。

一位诗人如此祈祷:耶和华啊,求你叫我晓得我身之终,我的寿数几何,叫我知道我的生命不长。(诗394)对于死,每个基督徒都会有这样的坦然。

二、跨越死亡 

“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约1125

有了对死亡的正确态度,就要解决死亡的问题。当代著名学者刘小枫说:理解死生不是基督信仰的最终落脚点,战胜死、敬重生才是基督信仰的关注要点。

谈到解决死亡的办法,就不能不谈死亡的原因,因为只有如此才可对症下药从何来呢?让我们从圣经的记述来看,始祖违命之后,罪入了世界,死随之而来,经上说:罪是从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从罪来的;于是死就临到众人,因为众人都犯了罪。(罗512)当世人都因罪而必须经历死亡的时候,耶稣基督主动为全人类解决了罪的问题,他被挂在木头上,亲身担当了我们的罪,使我们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义上活(彼前224)。基督的舍命战胜了死亡,让我们的生命可以永存,一切乐意接受基督的人,都可以因他的宝血而跨越死亡。耶稣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约1125他(上帝)所赐给我的,叫我一个也不失落,在末日却叫他复活。因为我父的意思是叫一切见子而信的人得永生,并且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约63940)信仰上帝的人虽然也会死,但他们的死不是永死,乃是睡觉(参约111113),当基督再临时,都要醒来,即复活。使徒保罗笔下的复活令人神往:就在一霎时,眨眼之间,号筒末次吹响的时候;因号筒要响,死人要复活,成为不朽坏的,我们也要改变。这必朽坏的总要变成不朽坏的,这必死的总要变成不死的。(林前155253

基督耶稣以死战胜了死亡,我们因信跨越了死亡。自此,我们不再惧怕死亡,不再贪生怕死,对于死会有一种无比坦然的心态。使徒保罗说:我们活着,是为主而活,死了,是为主而死。所以,活也好,死也好,我们都是属主的人。(罗148,《现代中文译本》)对于生和死,有了这样的坦然,还有什么可惧怕的呢?他生活一定会充满阳光,充满喜乐。跨越死亡的人生何其美好!使徒保罗写诗道:死啊,你得胜的权势在哪里?死啊,你的毒钩在哪里?(林前1555)每一个相信上帝的人,都可以与保罗一同唱和。

三、珍爱生命

“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后还有审判。” (来927

当一个人解决了的问题之后,他的就会显出其价值,他不再贪生怕死,不再畏首畏尾,他会以积极、乐观、勇敢的心态度过自己的人生。然而,人的生命终归是有限的,且是短暂的,在这有限的年日,怎样使自己的生命更加充实,更有意义?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怎样才能使我们的生命更有意义呢?《希伯来书》的警告非常重要——“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后还有审判。这个警句提醒我们,要敬畏生命,珍爱生命,不可游戏人生,虚度光阴。经上说:人所作的事,连一切隐藏的事,无论是善是恶,上帝都必审问。(传1214)知道这个事实,我们怎敢放纵私欲,任意妄为呢?

首先,珍爱生命就要珍爱身体,使徒保罗说:岂不知你们是上帝的殿,上帝的灵住在你们里头吗?若有人毁坏上帝的殿,上帝必要毁坏那人,因为上帝的殿是圣的,这殿就是你们。(林前31617)上帝赐给了我们健康的身体,但我们却将它折腾的千疮百孔,有谁懂得去珍爱身体呢?吸毒、抽烟、酗酒、纵欲……沉迷于这些事情的人,无法使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另外,人们不知休息地过度劳作,也是不太珍爱身体的表现,曾有人说,人年轻的时候豁出命赚钱,年老的时候豁出钱保命,这是何苦呢?我们当然应该积极创造财富,但一定要记得保重身体。

其次,珍爱生命就要关爱他人,因为我们的生命只有在关爱他人的时候,才显得更为伟大。我们固然要珍爱自己的生命,但决不能奉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等极端自私的处世哲学,在关爱自己的同时,也要做到关爱他人,努力做到耶稣基督要求于我们的爱人如己。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兼教育家爱默生说过,人生的道德标准有三:1、要自己活下去;2、让人家也活下去;3、帮助别人活下来。基督徒的人生就应该是这样的人生。

一位诗人祷告上帝说:求你指教我们怎样数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们得着智慧的心。(诗9012)这应该是每个基督徒的心声,因为只有在上帝的带领下,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充实。

以上所述,便是基督徒对生与死的基本观点,我们正视死亡而不避讳死亡,跨越死亡而不畏惧死亡,珍爱生命而不轻贱生命。不论你是谁,如果你认识了基督,接受了基督教的生死观,就可以正视死亡并跨越死亡,从而以敬畏的心善待生命。果真如此行,我们的人生就一定更有意义,就如同使徒保罗所说的那样:我活着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处。(腓121

 


上一篇 下一篇
张积有

张积有

1928-2014
江西赣州市

您的电脑没有安装Flash播放器,或者播放器版本太低,请点击下面的按钮安装最新的Flash播放器。

Get Adobe Flash player

祭文悼词列表

  • 数据加载中...



族谱录纪念网香火最旺推荐纪念馆优秀祭文纪念论坛帮助中心投诉举报免费创建纪念馆

欢迎加入族谱录纪念网QQ群进行交流或咨询问题,族谱录纪念网QQ群号:798385526    微信祭奠公众号:yunjinian2016   微信客服:yjinian

Copyright © 2005-2025 zupul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族谱录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聂本勇律师

族谱录 · 百家姓 · 网上纪念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