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兄李建忠同志,比我大整整10岁。按照我们沙地人风俗以虚岁计龄,今年是70岁也。
本月25号是长兄离别19周年的纪念日。以什么样的方式去纪念?把长兄的为人、品格写下来,
让幼辈记住其优秀的品质,让其品德传承下来,以长兄为榜样在各自的岗位上敬业工作、用
心做人、做事。
长兄入伍
长兄入伍是在76年的春季,3月间。那时我10岁上小学阶段,已记事。在我懵懂的年龄,对
长兄入伍情景记忆犹新,也正如此,在未来的岁月里萌生出像大哥一样去部队的想法,以其为
榜样,当然,我在85年也实现了这一理想。
大哥离开家乡时,父母双亲用尽了热情,在我的记忆中,亲朋好友都来作客,大队(现在改为
村)领导来了,更值得一提的是:公社(现在称呼为乡)的领导也在人武部部长的陪同下也来
为兄长的入伍祝贺。留下尤为深刻的,还有在久隆邮电工作的堂舅、舅妈也来道贺;姓李族伯
伯叔叔婶婶、外婆家的老娘舅、舅妈、表哥们,姨妈家的哥哥姐姐们,可谓热闹非凡。这里要
特别向读者交代一下:我家与舅舅家相聚100多里,舅舅硬是用二条腿走来的,头顶星星,迎着
朝阳,这种长征精神,放在现在,说破天,年轻人都不会相信。
我对堂姐(大伯家的小女儿)的一句话,至今都难忘:李家终于出了一个当兵的人了。是
啊,祖代面朝黄土背朝天,如今出了一个穿军装的,可算是为祖宗增辉添彩了。
长兄离开家乡的那一天,公社里旗帜飘扬,锣鼓喧天,整个礼堂和公社院子,是人的海洋,
是五彩世界,胜似过大年一般。
长兄参战
在我的记忆中,自78年年底,家里已经不见大哥从部队发给家里的任何家信。记得父亲在为
79年春节而大搞卫生,在场心(我们这里没有像北方的那种院子,只是一块平整的场地)打扫,
嘴里念念有词:怎么还没来信。当时,我尚小,感觉父亲就是自言自语、唠唠叨叨,大哥不来信
,太大惊小怪了。但尽管年龄小,每日广播(那个时候唯一的信息来源)里关于越南挑衅、边境
百姓遭殃的新闻听的非常认真,只是对于战争的理解稚嫩极了。现在想起来,儿在外,父连心,
对父亲的唠叨、牵挂,以及那种无奈,才得以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和领悟。
大约在79年的年底(具体时间忘了)长兄穿着四个兜探亲,家里挤满了左邻右舍的邻居。
知道大哥到家,正在田里挑羊草(喂养的草,我们小时候放学回家都干),亢奋十足的我,
哪还顾得上羊,飞奔回家。大哥穿着令我羡慕的军装,正坐在桌前和长辈们、邻居们聊天,
此时的父亲正一个劲地给大家散发着烟.....
晚上,三个姐夫和姐姐都围坐一起吃着夜饭,当大哥谈到在战场上:他在战场上职务是文
书,文件包里放着所有战友的资料,一次在坑道里观察战情时,一颗子弹从他右臂一搜而过,
衣服破了,皮肉完好无损。说者如此地轻描淡写,而此时的三个姐姐已哭成了泪人。大哥能
完好无损地凯旋,毫发无损,用大姐夫的话来说:老天保佑。用三个姐姐的话:是母亲在天上
保佑。关于保佑一说,我那时还小,不太理解,但我长大后,关于保佑一说,我是赞成三个
姐姐的说法,因为母亲在与病魔抗争的岁月里,始终不同意把儿子召回,说:不能回来,影
响进步。母亲是伟大的母亲,是通情达理的母亲,为了儿子的前程,在天堂看着、保佑着大儿
的进步。
长兄让功
长兄传承了母亲高尚的人格品德,接过父亲憨厚、诚朴的性格特点,在部队广西休整阶段
,单位要对参战人员群评战功战绩,但由于指标非常有限,用现在的话:粥少僧多。一个单
位就这么几个战功指标,论英雄,这些从战场回来的人都是英雄。
长兄在战功评比中,发扬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把功让给了其他的战友。我曾问过
大哥这个问题:你把战功让给了人家,自己的提干差一点没提成,比其他战友提干还晚了差
不多半年的时间,为啥?大哥是这样回答我的:你没有上过战场,战场的残酷性不是用一二
句话就能表达清楚的。活着回来,就已烧高香了,那些躺在南疆的战友才是真正的好汉,才
是英雄,战功理所当然给这些战友。牺牲的战友,人不在了,一个战功勋章也是对他们家人
的心灵安慰。
把生命交给了战友,把后背交给了战友,这些从战场上回来的战友和没回来的战友,太
伟大了。放在当下,他们的这种高尚,真的令很多人无法理解!
结语
长兄只是千千万万普通党员中的一员,但他严于律己的作风,和对己的严要求,无私中闪
光出党员的模范性、先进性,永远激励着他的后代奋发向上。值得高兴的是:长兄的唯一女
儿,已转正为一名正式党员一年。在天上的长兄,也一定为之开心和自豪。
长兄是“中越自卫反击战”一员,他和他的战友,用青春、用生命,为祖国换来了时将50
年的和平环境。是他们用热血捍卫了祖国的经济建设,使人民生活在祥和、幸福的岁月里。
19年光阴似箭,你的离开,为弟备受煎熬。把你的故事讲下去,让后代传承好你的好品德
、好思想、好行为、好为人。
哥:你是我军营理想的启蒙者,你是我的老班长,请接受新兵的最高礼仪: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