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在教育战线摸爬滚打二十年后的一九八0年,被县委抽调到当时全县最大的一个公社担任工作组长,专门负责宣讲党的农村方针政策和做好群众工作。父亲通过下田头、入农户、开会议等形式,圆满地完成了组织的重托。三个月后,县委的意图希望他留在这个公社担任党委书记。在组织征求个人意见时,父亲认为该公社太大,又初涉党政部门,担心难以胜任,主动提出想去小公社工作的想法。县委尊重了父亲的意愿,被派到一个离家百里外的矿区镇担任党委书记。从此,父亲告别了他热爱的教育战线,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工作领域。角色的转换,也给父亲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基层党政工作被形象地称之为“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枚针”,上级所有的方针政策,都需要在乡镇这一级抓好全面落实。对于一个新手来说,要当好这个班长,也确实有不小的压力。为尽快进入角色,父亲从掌握工作第一手资料入手,每天骑着自行车下村入户了解民意,深入各企事业单位了解镇情。同时,父亲善于团结党政一班人,虚心好学,积极发挥干部的主观能动性,想实招办实事,社会经济事业全面发展。在这几年当中,镇矿关系、党群干群关系都得到了很好的理顺,各项工作也步入了全县前列。但由于离家太远,小孩又小,难以照顾家庭,工作了几年后,父亲向县委申请调回本乡,并且承诺担任乡长也可以。当时的县长听后觉得不可思议,连说几句:“当了书记,怎么又去当乡长?”后来,县委考虑了父亲的实际情况,在一九八四年四月值“撤社设乡”全面展开之际,安排父亲到邻近的一个大乡担任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