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出生于明朝嘉靖年间,当时东南沿海的
倭患十分严重,北部也经常受到的侵扰。明朝建立时,正处于南时代(1336-1392),南、北及守护大名除互相争战外,还不时侵扰沿海。北朝统一日本后,失败的武士流落海上,对中国沿海的侵扰更趋严重。到嘉靖时期(1522-1566),由于明政府停止对日贸易,倭患的严重达到顶峰。是中国北部的少数民族,元、明以来,散居内地的蒙古族已逐渐和融合,但居于漠北的蒙古族仍然过着游牧生活。灭亡后,他们多次南下掳掠,对明朝构成巨大的威胁。但是在当时,朝廷比较重视北虏(蒙古),认为蒙古骑兵比东南倭寇的威胁更大。
倭寇
日本在中国古代被称为倭,来自日本的因此被称为倭寇。四出抢掠时,常分成几队、十几队甚至几十队,以当地奸民为向导,用海螺号互相联络。刀枪磨得雪亮,且大多用,杀伤力极强。擅长近身格斗、火枪射击,惯于设伏偷袭,常用川字或。由于当时明朝军队腐败,明军开始时常吃败仗。
蒙古
元朝灭亡后,居于漠北的蒙古族分为三部,自东向西分别为兀良哈、、瓦剌。三部除互相攻杀外,还经常掠夺明朝边境。明成祖朱棣在位(1403-1424),先后五次率兵亲征,大败鞑靼、瓦剌,保障了边境的安宁。后瓦剌征服鞑靼,势力迅速扩张,常常南下侵扰。正统十四年(1449),瓦剌也先大举内犯,在(现在河北)俘获英宗,明朝几至覆亡。也先及后被部下杀死,蒙古重新陷入分裂状态。、弘治年间,逐渐强盛,一度统一全蒙古。达延汗死后,蒙古又分裂成数十个独立的领地,其中以俺答汗最为大,多次举兵内犯。其中以俺答、小王子最为出名。
戚继光祖籍赣州,后迁(今属安徽),再迁山东登州(今蓬莱)。 元朝末年,六世祖迁居安徽定远,参加了领导的农民军,随其部将转战各地。明朝建立后,戚祥战死于平元朝之战,明政府追念他的,让其子戚斌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为戚家又搬回了山东。自戚斌至戚继光的父亲戚景通,历五代近一百四十年,一直袭任这个职位。戚景通袭职后,任过都指挥、都司、江南漕运把总,还在禁军中任过职。嘉靖七年闰十月初一(1528年11月12日),戚继光诞生于山东西北的小镇,第二天阳光灿烂,戚景通于是给取名继光,希望他继承祖上的光辉,并发扬光大。
戚继光出身于将门世家,父亲戚景通武艺精熟,为人正直,忠于朝廷,为子孙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因受家庭的影响,戚继光从小就喜欢游戏。戚景通对儿子期望很高,亲自教他读书写字,练习武艺,经常讲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戚继光不仅获得行军打仗的真实学问,还养成了良好的品质,树立了高远的志向,为以后建功立业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