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郭福明
性别:男
民族:汉族
籍贯:山西晋城
别名:
职业:军人
生辰: 1928-12-22
出生地点: 山西省晋城市川底乡和村
忌日:1985-02-13
安葬地点:山西省晋城市川底乡和村
我敬爱的父亲郭福明生于1928年,出身贫苦,1945年参加抗日武工队,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了解放战争,转战南北直到云南剿匪。后一直在云南十三军三十九师工作,一九六八年部队调防到四川,又参加三支两军工作。一九七六年转业回故土山西,先后做过工厂副厂长,纪委专职委员。一九八五年心梗去世。享年仅五十七岁。 父亲一生正直勇敢坚强,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地位高低,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无畏,为我们树立了永远的榜样。我们将永远追思他,纪念他,愿他的在天之灵安息!
姓名:王金花
性别:女
民族:汉族
籍贯:山西阳城
别名:王仓然
职业:母亲
生辰: 1933-06-19
出生地点: 山西省阳城县润城乡大安头
忌日:2014-05-17
安葬地点:山西省晋城市川底乡和村
母亲是一位伟大的母亲。80年来,母亲是一位好女儿、好姐姐、好妻子、好母亲、好姥姥、好奶奶、好“老帕帕”(晋城话)。 3.1 坚守承诺。母亲家境贫寒,在双方家长商议下,童年即与父亲定亲。在母亲少年时代,父亲就参加八路军奔赴了民族解放的战场,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音讯不通,闺中姐妹朋友都纷纷出嫁生子,母亲却在家中作为父母的帮手,务农并照顾3个弟弟,一直等待到父亲革命成功回来迎娶的那一天,按目前的流行语来说,父亲母亲都早已是大龄青年了。为了新中国,他们付出了青春和热血(父亲在战争年代3次负伤,荣立大功3次),在数年彼此思念中共同贞守到终成眷属。 3.2伉俪模范。父母生育了我们5个儿女。家里人口多,经济压力大,母亲不仅承揽全部家务,还开荒种地种菜,补贴家用。在我们的记忆中,父亲是部队里的军官,支援地方“四清运动”、“三支两军”的主力,父亲回家,母亲总是十分关心体贴,让他好好休息,和孩子们玩耍,饮食上吃点“小灶”,从不让父亲干家务活;但母亲身体不好时,父亲又总是自己亲自悉心照顾。 3.3教育有方。母亲虽然不识字,但对我们5个孩子的养育和教育,倾注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从不懈怠。母亲从小教育我们尊师尊长,用心读书,勤俭节约,热爱劳动,懂事理、明大义,使我们即使在“文革”的岁月里成长,也少受干扰,我们五姐弟先后全部接受了高、中等教育,远远领先同等年龄、同等家庭背景的子女受教育水平。 3.4 舐犊情深。我们的母亲有着宽阔的慈爱胸怀,在我们成长过程的每一天都关怀备至。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不富裕的岁月里,做衣做鞋、开荒种地、担水砍柴、洗衣做饭、饲养家禽——般般亲历、件件亲为,从未使用过保姆帮工。在我们有了伤病时,求医问药、彻夜抱守,那情那景永远历历在目,不会忘怀的。 3.5 友好睦邻。我们的母亲有着宽阔的仁爱胸怀,一生奉行睦邻友好、与邻为友、与邻为善的和谐居住方针,从来没有处过“脸红”邻居、“紧张”邻居。家里做点好吃的都要送给左右邻舍品尝,自家孩子与邻居孩子纠纷总是先训斥我们,遇邻居、街坊有事有难都竭尽全力相帮,甚至省下给自己孩子的奶水救助失去母亲的婴孩数月(李德林的二儿子)。母亲从南到北移居10余地,始终赢得良好的赞誉和口碑。 3.6 孝德长存。我们的母亲是孝顺的女儿和儿媳,在我们的记忆里,逢年过节,都要安排给远在山西晋城、阳城的婆婆和父母寄钱;我们识字的长女、长子也早早承担了为母亲代笔给长辈写信问安的角色。 家境略好些,分别接奶奶、姥姥姥爷来家居住,周到照料,并想方设法调和、提高、弥补我们隔辈人长期远离的亲情。记得姥爷过世前,母亲不顾自己年事已高、身体多病,仍然赶回老家亲自伺候姥爷数月,以慰父心。也给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 3.7 永远坚强。母亲长期以来身体状况不好,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就动过大手术,六十年代中期即患有高血压心脏病,但始终乐观向上,与疾病做着顽强斗争。特别是1999年因脑瘤导致下身瘫痪,十余载卧床,经历了数月高烧、天疱疮、胆囊摘除等常人都难以忍受的病痛磨难,仍然斗志昂扬。所有关于母亲的美誉用于她老人家都不为过,母亲永远活在我们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