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刘开七
性别:男
民族:汉族
籍贯:福建宁化
别名:刘必高、号三郎
职业:潮州都统制
生辰:
出生地点: 福建汀州宁化石壁村
忌日:
安葬地点:广东嘉应州兴宁县北厢高车头黄峰嶂下
刘开七公,字必高,号三郎,谥仁创。刘氏由闽入粤开基祖。官授潮州都统制(潮州总镇),夫人龚氏、黄氏,生一子:广传。南宋时人,原籍福建汀州宁化石壁村,任职于粤,眷属从福建迁广东潮州、嘉应州立业。后率兵在兴宁平黄彦章之乱,不幸卒于行营,子孙将其葬在广东嘉应州兴宁县北厢(即今兴宁岗背镇)高车头黄峰嶂下,行山象形,巽山乾向。祖坟案外乾峰独秀,岗背河水长流,雄伟壮观,八百余年,实为得之不易的吉穴佳陵。 刘氏开七公派“状元及弟”刘氏总祠 在距祖坟五里许建状元及弟刘氏总祠一座,是为纪念入粤始祖开七公而兴建,位于兴宁县岗背镇榕树村,占地一千多平方米,三堂二十四条柱,二横一围五十六间,大门口有宽敞场地,下有半月形大池塘一口,该祠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九年庚辰岁(公元1700年),于十一月二十三日子时修建,最近于公元1983年重修祠墓,祖祠寅山申向,为金蟹游江形,每年逢正月十九日在总祠祭祖,正月二十日为始祖扫墓,永为定祀。 开七公墓颂: 刘姓始于尧九郎,族修祖墓志轩昂。 开发中外四方地,七公育男系广传。 祖德蕃衍孙十四,墓映群峰水绕堂。 长颂象形穴结鼻,青松翠柏万古芳。 刘开七公在客家刘氏族人中的知名度可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人们都亲切地称他“开七公”,尊他为客家刘氏开七派之近代肇基始祖,客属刘氏由闽入粤的开基始祖。刘开七之后因其子刘广传传下十四子八十六孙,人丁繁盛,故明清以后刘开七的裔孙,纷纷向内地及海外迁移扩张,到今天,这个支系的成员已广泛分布在中国的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四川、港澳等地和南洋、欧美等世界各国,创建业绩,成为世界刘氏最重要、最宠大,最具开拓精神的宗族。 刘氏总祠 爱敬堂据兴宁《刘氏族谱》载,唐僖宗乾符年间,刘永裔孙翰林学士、观察使刘天锡弃官奉父刘祥避乱居福建汀州府宁化县之石壁洞,此后发展成为汀闽望族,号为东派。刘祥兄刘翱,官知建州,因居家,谱称西派。刘祥为刘氏入汀州始祖。宋嘉定(1208年)之后,刘氏东派后裔又自宁化经上杭徙广东兴宁、平远,子孙传衍分支。南宋宁宗嘉定年间,河南宣抚使刘龙第七子刘开七,在广东潮州任官,为由闽入粤始祖,子孙遂居于兴宁,人丁兴旺,支派益繁,后裔衍播赣、闽、粤、湘、桂、滇、贵、川、台等各省州县。清代起,刘氏后裔播迁深圳、香港及海外。刘姓既是全国大姓,也是客家大姓。 刘氏入粤开基始祖刘开七公像赞 赞 曰 振奋威武卫四方 ,安民息盗书称扬 ; 临机决策明如镜 ,壶浆欢迎佩不忘 。 胆气冲天横北斗 ,令严肃杀若冰霜 ; 功动历史传千古 ,奕世流芳姓字香 。 本诗由江西赣州开七公二十世孙《刘家造福堂通书》 作者刘正池号方正提供 赞 曰 一代忠烈伟绩彰 ,智勇仁义九州扬 ; 七公厚德赐洪福 ,彭城儿郎庆永昌 。 开七公十九世孙、广东海丰县公平镇人、京师国子监监生、敕赠文林郎 刘政喜 赞 曰 每思族谱册中人 , 常慕肝胆天地心 ; 上阵敢入龙虎穴 , 报国不惜荣辱身 。 鞠躬长图安社稷 , 俯首渴望卫黎民 ; 襟怀坦荡昭日月 , 气节浩然撼鬼神 。 开七公二十一世孙、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上校团长、广东陆丰县长 刘廷波 刘开七子----刘广传 刘广传公刘开七的儿子刘广传,名弁,字清淑,生於南宋嘉定年间,仁宗延佑年间27岁登进士第,官授江西瑞金知县(一说赣州太守),因筑城建学、平洞寇有功,擢迁为秩(即朝官)奉议郎(即元代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中的议郎官,正四品)。在任期间,勤政爱民,筑城建学,平洞寇,政绩卓著,被加任终奉郎的官衔。广传公出生在福建宁化县,卒于京职。墓葬于江西瑞金县金鸡沥三角塘背龙形眼睛穴。刘龙(广传的爷爷)因儿子刘开七葬于兴宁,遂令部分子孙到兴宁北厢龙归洞走马岭下及程乡开基立业。刘广传娶妻马氏、杨氏,生十四大房:长房巨源、二房巨湶、三房巨汌、四房巨渊、五房巨海、六房巨浪、七房巨波、八房巨涟、九房巨江、十房巨淮、十一房巨河、十二房巨汉、十三房巨浩、十四房巨深(人称\\\\\\\"一脉宏开十四房\\\\\\\",也叫\\\\\\\"二七男儿\\\\\\\")。原合葬于江西瑞金三角塘,龙形眼睛穴。后经兴宁、五华、梅县、龙川等县子孙商议将马氏金骸移葬於龙川潭文约乾头村田垅里虾蟆落井形。壬山兼亥分金。2003年 12月重修马夫人墓举行隆重的峻工庆典仪式,议定每年二月十二日合族祭拜。裔孙为纪念广传公,在兴宁岗背榕树村刘氏总祠背后,建一座广传公纪念墓,正月十九、廿日一并祭拜。广传公生十四子(马氏生九子,杨氏生五子),即十四大房。此代人丁兴旺,支派益繁。 追赞刘广传公 江西府义宁州、天禄祠有赞刘广传公曰: 龙庆云从日,朝廷颂太平,尊承福粤绪,雅起桂兰英, 禄阁家声远,瑞金运化宏,传书徽典则,字约恢章程, 立学功宜裕,纯修德自成,观光伦俊士,达政撰名乡, 怀锦辉琼玉,函华灿秀莹,克修丰沛美,嘉绩庆长赓。 广东省海丰县公平镇追赞刘广传公曰: 广东省海丰县公平镇,广传公脉、巨汉公房、连业公裔追赞刘广传公曰: 官居高位 , 权倾一方 ; 尊崇明主 , 唯扶朝纲 ; 博学多才 , 门弟书香 ; 名留史册 , 裔播诸邦 ; 刘广传律诗一首嘱十四子之符节: 刘广传生14子,86孙,360个曾孙,分布江南各地居住。因裔孙居住各地,曾作了律诗一首,以嘱十四子之符节以便认祖归宗: 骏马骑行各出疆,任从随地立纲常; 年深外境皆吾境,日及他乡即故乡; 早晚勿忘亲命语,晨昏须顾祖炉香; 苍天佑我卯金氏,二七男儿共炽昌。 刘广传内侍诗: (马氏生九子、杨氏生五郎) 源湶渊海及涟江,淮汉与浩共马娘; 汌浪波河深同腹,历传五子是从杨。 刘广传公家训: 敦孝弟:孝弟为百行之首,凡为人子弟者不可忍灭天性,兹我族子孙,宜敦孝弟于一家。 睦亲族:宗族为万年所同,虽分房系支派,实源同一脉。 和乡邻:乡邻同井而居,出入相友,守望相助,不可相残相斗,视异姓同骨肉之亲。 明礼让:礼让为处世之道,应提倡谦逊之风。 务本业:士农工贾,各有其业,业精于勤,荒于嬉,凡务其业者,宜自食其力,切勿闲游于度。 端士品:士为名之首,为官者要明礼义,隆其名,贵有其实,若荡检逾闲,不求上进,后悔莫及。 隆师道:师道为教化之源,尊师重道,正以崇其教也,宜尊之崇之。 修坟墓:坟墓为藏祖先魂骸,要常整修、祭扫。 戒犯讳:子孙择名时,不得择父兄叔伯之名。 戒争讼:争讼非立身保家之道,争必有失,祸从口出,宜忍让,勿导致亡身及倾家荡产之悔。 戒赌博:赌非人生正业,一入赌场,百业俱废,人格亦轻,宜守本分,切勿贪财,害累终身。 戒淫恶:淫是万恶之源,宜捡身防过,免损名节。 戒犯上:不得以卑凌尊,以下犯上,宜尊长敬老。 戒轻谱:家谱是一家一族之宝,应爱惜珍藏,以传后世,详悉源流。 刘广传十四子概况: 三县令、五道府、二大夫、一提学、一都运、一按察、一九门大都督: 广传长子巨源,官授江西南康知府,山东济南中宪大夫,追赠参三郎,生子八。 广传 次子巨湶,官授湖南宝庆府府尹,享寿八十二岁。生子八 。 广传三子巨汌,官授四川成都府内江县令,生子二。 广传四子巨渊,官授宁波府副总府,生子八。 广传五子巨海,官授云南都转运使、刺史。生子九。 广传六子巨浪,登进士第,官授云南云阳县。生子七。 广传七子巨波,官授浙江衢州府判官,左堂,四川学政,享年八十四岁。生子四。 广传八子巨涟,官授山东泰安、安徽安庆府尹。享年九十五岁。生子八。 广传九子巨江,官授广西太平府知府、浙江宁波府尹,后封为三海关大将军。享年九十八岁,生子七。 广传十子巨淮,官授湖南安庆府知府、浙江宁波府尹,后调任河南府。享年七十岁,生子五。 广传十一子巨河,进士出身,钦点翰林院学士,官授湖南安庆府尹、山西提学使,后调任河南归德府尹、山西代州府道,享年九十三岁。生子六。 广传十二子刘巨汉,官授司马,赠中宪大夫,享年八十四岁。生子四。 广传十三子巨浩,官授贵州省提督刑按察使。生子五。 广传十四子巨深,军功起家,累官至提领锦衣亲军指挥使司、京师九门提督,即京都指挥使、京府大提督,享年八十岁。生子二。 由上可知,开七公的十四个孙个个显贵,无一白生。 开七公嫡系裔孙名人 刘统勋 (1699一1773年)开七公第十五世孙,清朝山东诸城人,字延清,号尔纯。雍正二年进士,授官东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加太子太保。多次奉命察看黄河。运河河工。为《四库全书》正总裁,四任会试正考官。卒谥文正。有《刘文正公集))《碑传集))卷二七。 刘 墉 (1720一1805年)开七公第十六世孙,清朝山东诸域人,字崇如,号石庵。刘统勋之子。乾隆十六年进士。授官陕西按察使,湖南巡抚,内阁文华殿大学士,三迁史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书法专用重墨自成一家,名满天下。清乾隆四十八年癸卯岁(公元1783年)开七公第十六世孙文华殿大学士刘墉撰修《刘氏集注重修族谱))该谱载一九九七年兴宁刘氏族谱(总谱内)。曾总理山东青州府诸城县建刘氏大宗祠一座。 刘永福 (1837一1917年)号建业,字渊亭,又名义。开七公二十世孙。广传公第六子巨浪公之后裔。广西搏白县东平镇富新村人。一八五七年响应太平军参加天地会起义,遂于一八六六年在靖西安德北帝庙创建黑旗军,率领三百多人活动于中越边境。扩建中和团旋转黑旗军。屯垦戍边,除暴安良,军纪严明,重信爱民,百姓闻风而来,队伍四千余人。一八七四年越王授八品百户衔晋升保胜防御使。一八七三年法帝侵南越后,妄图并吞北越侵我中华,局势危急。刘将军应越王之请,率部援越抗法,保卫边疆,首战河内告捷,斩杀法酋安邺,覆其全军。越王授刘永福为“三宣副提督”,统辖山西、兴化、宣光三省。旋于一八八三年纸桥大战,法军倾巢而出战,刘将军亲率儿子成良指挥黑旗军将士奋勇冲杀,阵斩法军司令李威利,副司令韦翳及校尉级军官三十余人,法军大败,黑旗军赢得震惊中外的纸桥大捷。越授刘永福振威将军,三宣提督,加封一等义良男爵。一八八四年清廷对法宣战,刘部受清廷改编,一八八五年刘将军亲率黑旗军继续抵御法军进攻,连续取得左旭、临洮、南关大捷,屡建战功。清廷授刘永福升建威将军(正一品武阶)记名简放提督,三代一品封典。同年夏清廷与法国签订《中法新约》,刘将军奉命率黑旗军回国。一八八六年后,清特授刘永福为闽粤南澳镇总兵,镇守南疆。一八九四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日军侵占澎湖,围攻台北,台湾形势危急,钦授刘永福帮办台湾防务,钦赐“帮办台湾防务闽粤南澳镇总兵关防”,御赐“福”字匾。刘将军近六旬,毅然临危受命,携子成良组建福字黑旗军九营渡台抗日。清廷屈膝求和。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下令台湾军政官员撤兵内退。台湾军民起义反抗,公推刘永福为大将军,统率全军与台湾军民共同抗日,浴血奋战,历时五月,歼灭武器精良的日军近卫师团三万余人,日军能久亲王及山根少将重伤致死,损失惨重。由于日本胁迫清延封锁沿海,截断台湾抗日军队粮械供应,终因弹尽粮绝,孤军无援,几经周折,脱险回到广州。一八九七年钦授广州镇抚,招兵二千,重建黑旗军,体察民情,平息械斗,维护治安。一九一一年春,刘将军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出任广东民团总长统辖十余万军民,为维护社会秩序巩固革命政权献力。告老还乡后,一九一五年袁世凯与日本签定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约》,刘将军义愤填膺,通电反对,请缨征战,暮年仍满腔热忱。刘永福清末任广州镇抚和碣石总兵。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后任广东民团总长。对革命立下了不朽功勋。深得广州广大军民的爱戴和拥护。他逝世后,广州人民为了表达对他的深切怀念,特在其广州驻防燕塘沙河地段沙河顶“十九路军烈士陵园”门楼右侧一条街命名为“永福正街”及在“广州动物园”对面一条路命名为“永福路,以供后人对著名民族英雄刘永福的永远纪念。刘永福将军一生为国为民,清正廉明,赤胆忠心,英勇善战。为捍卫祖国神圣领土和维护民族尊严建立了不朽功勋,威扬中外,是伟大的爱国爱民反帝将领,卓越的军事家、著名的民族英雄,堪称世人典范,名垂青史,万古流芳。 刘国轩 字观光,天津总兵, 授顺清侯。追赠太子少保,收复台湾中的重要人物。明崇祯二年(1629年),生于长汀四都西口菜坑。1661年,郑成功率军收复台湾,刘国轩身先士卒,与都督马信等亲率弓箭手击退荷兰军队的反扑,为收复台湾立下汗马功劳。1683年闰六月,郑克塽请降。1684年三月初六日,刘国轩被清政府任命为天津总兵。四月初二日,刘国轩辞京赴任,康熙予以特别嘉赏。十二月十三日,刘国轩授伯衔。1685年二月二十八日,康熙再命赐刘国轩京城宅第。刘国轩在天津任上,为官清正,不爱钱,大力兴修水利,推广水稻种植方法。1694年,刘国轩逝世于任上,终年六十五岁。十一月初二日(辛丑),清政府追赠刘国轩为太子少保,赐葬顺天府苏家口。 刘光弟 (1859~1898-9-28)戊戌六君子这一。字裴村,授四品卿衔,军机章京行走。四川省富顺县赵化镇人。家贫力学,13岁时父殁,曾学理发3个月。经塾师管鹿田劝其复读,母王氏卖街房以作学资。19岁应县考,受知于知县陈锡鬯[chang4],拔置为案首(第一名)。1880年中秀才,赴成都锦江书院深造,次年补廪膳生。在锦江书院时务实求有用之学。1882年,四川乡试中式举人,次年殿试二甲第八十八名进士出身,授刑部候补主事。九月告假归省,途中择记沿途山川风景、政俗民情成《南旋记》。次年春赴成都,掌赵化镇文昌书院,课余成《方言记》和《富顺赵化镇山水志》。其《诗拟议》和《离骚拟议》等,虽不作于一时,但都表现了其治学、品德和见识,可谓善读书,并能联系社会和思想实际。其诗作更表现了对祖国、对人民的真挚的爱。1894年作《甲子条陈》,提出4条政见,因堂官不肯代奏而愤懑。1898年2月与杨锐等创办蜀学会,讲求时务之学,4月并列名“保国会”。4月23日,光绪宣布变法,光第参预新政,9月24日慈禧发动政变,光第被捕,于9月28日(农历八月十三日)壮烈殉难。1986年2月,中华书局出版当前最完备的《刘光弟集》。 刘名载 (1769~1839年),系广传公长子巨源公的后裔,紫金县城北门内花园刘人。明、清《永安县志》、《广东通志》和《惠州府志》均有传。刘名载自幼聪颍,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中式举人,次年嘉庆元年联捷进士,殿试三甲第九名。钦点吏部稽勋司主政,吏部主事,历任山东曹州、武定、济南等府知府,河南道监察御史、署督粮道、江苏常镇通海兵备道兼署两淮盐运使司盐运使、河道总督,官至正二品。刘名载在任寿终,运丧回籍,葬于义容华星村,诰封一品光禄大夫。刘名载清正廉明,总督黄淮河道事务时,民称“刘青天”。著述甚富,存有《两寒文集》、《永安八景诗》传世。 刘大力 字梁载,号裕斋,谥开邑公,雍正十一年癸丑(1733年),科中式第五名武进士,钦赐都间府衔.身长八尺,勇力过人,性刚正仁孝,好学不仕,乐善好施,时直乾隆五十一年丙午(公元1786年),歉米腾贵,裕斋出私积与妻亲操斗斛计口济民,乡中老病孤弱赖以全活者不下数百人,并不自为德,子孙三代进痒生者十三人,国学生十九人,书香不断.所遗举重石凳约三百斤,铁大刀四支,长可丈许,重者两百多斤,轻者九十余,乃平日练武所用也.刘大力是石井老大楼(庆阳楼)的开基祖,后裔分布天下. 刘 湘 字仲甫,原籍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安仁镇人,系广传公长子巨源公的后裔。初入四川武备学堂,旋任团长、师长,北伐后任国民革命军二十一军军长,抗战期间任四川省省长和川军总司令,抗日第七战区司令长官。1938年病逝于汉口前线,在成都举行公祭时,当时在延安的中共中央毛泽东、朱德等人发去唁电,沉痛悼念这位名震川中的抗日名将。 刘文辉 字子乾,原籍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人,系广传公长巨源公后裔。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历任团长、旅长,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军军长。抗日战争期间任川、康边防督办、西康省主席。1949年12月9日发起起义通电。他的起义对解放大西南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是一个光明磊落的起义将领。刘文辉起义后,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信任,解放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委员、林业部部长,为国为民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刘光夏 (1904一1930年)别名质文。培基,国君。系广传公第八子巨涟公后裔。广东兴宁水口镇人,1923年考入厦门大学,接受革命思想,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并在军校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在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昌分校训练。八一南昌起义前夕,奉命从武昌回到兴宁,在水口盐米沙组织农民武装。接着又与蓝胜青等在9月3号发动兴宁第二次农民武装暴动,攻占了县城,缴获大批枪弹和其他战利品,开监狱释放无辜囚犯100多人,并向县商会筹集军饷2000多元。当天晚上,蓝、刘率暴动队伍主动撤出县城,次日在永和湖尾召开庆功大会,成立广东工农讨逆军(东路)第十五团(后改为广东工农革命军第十二团)光夏任团长。1928年1月10日,光 夏率十二团与古大存第七团汇合,成立五、兴、丰、梅、埔五县暴动委员会。古大存为暴委主任,光夏为委员,1928年5月任中共广东省军委委员,父亲刘殿阶是农民武装随军医生,母亲陈名娣游击队交通员,胞兄刘治文、刘育文均是红军指战员,其侄刘汉仁任交通员,他们都在革命斗争中英勇牺牲了。 刘廷波 (1909~1976)字木深,系广传公第十二子巨汉公后裔。广东海丰县公平镇人,是革命先驱、印尼侨领。官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四军第12师上校团长,后来被任命为广东陆丰县县长;民国十八年(1929年)定居南洋,出任印度尼西亚惠州会馆会长。中共建国10周年,应邀回国观礼。刘廷波为争取中国的光明前途,为实现伟大革命理想而英勇战斗,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刘廷波,前清宣统元年(1909年)正月十三日生于工商地主家庭,其父名叫刘江,字尧羲,是海丰县庠生(秀才),无意仕途,而从商贾,经营米业发家,拥有田地二百余亩,年收租谷二万余斤,跻身于当地大地主豪绅的行列。海丰县公平镇新厝刘氏有“英雄事业,才子文章”的赞誉,刘廷波祖父刘华丽,字元章,敕授例贡生,叙选儒学正堂,赠修职郎,官秩正八品,曾祖父刘政喜,字诏文,号称“成均进士”,授京师(北京)国子监监生,敕赠文林郎,官秩正七品,而刘廷波一呼百应、叱吒风云、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发挥英雄本色建功立业,正是他们为公平刘氏赢得这一赞誉的,所以人们就用这八个字来形容公平刘氏族人的世代家风。 刘子超 家名琼飘,又名起亚、苏华,是兴宁新圩镇人,系广传公第八子巨涟公后裔。1906年生,1926年参加革命。读书时积极参加兴宁一中学生运动,主持成立鲤湖农会。曾与肖尚荣等同志活动于兴宁水口、新圩等地。后改名苏华辗转上海等地活动,曾任山东陵川游击司令员,八路军山东纵队宣传部长及山东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副主任。1941年12月11日牺牲于战斗中,时年36岁。葬在山东蒙阴县垛庄孟良崮烈士陵园。是解放军著名抗日将领,抗战五周年纪念时朱德总司令在文章中提到了刘子超(苏华)。 刘琴西 (1896~1933年),系广传公长子巨源公的后裔,紫金县城花园刘人,原名尔奎,字昌文,刘尔崧烈士胞兄。1922年参加中国共产党。 刘琴西是紫金县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创建人,广东工人运动、青年运动骨干,粤东农民运动、武装斗争的领导人。他先后任广州油业工会书记、香港工会书记、汕尾市政局长、陆丰县长、东江各县巡视员、省港罢工委员会汕头办事处主任等职。1927年任紫金“四·二六”武装暴动总指挥,建立紫金县人民政府,任紫金县人民政府主席。后历任海陆惠紫工农革命军总指挥、东江革命委员会主席、东江工农革命军第一军军长、中共闽粤赣西北分委书记等职,为创建东江革命根据地作出重大贡献。1933年,刘琴西在香港被捕,不久在广州牺牲。 刘复之 广东梅县人,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刘焕彬 1942年生,广东兴宁坭陂镇人,系广传公第八子巨涟公后裔。1965年毕业于华南工学院制浆造纸工程专业。1986-1987年赴美国爱达荷大学进修制浆造纸过程数学模 型与计算机模拟,受聘为该校客座教授,同期二次受聘为加拿大高技术应用公司特邀研究员,进行造纸过程计算机仿真软件 的研究,1991年晋升为教授,1992年获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 的特殊津贴,1993年批准为博士导师,已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 和博士研究生30多名。现任华南理工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尔崧 (1899~1927年),又名福海,字季岳,系广传公长子巨源公的后裔,生于紫城镇花园刘书香之家。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刘尔崧和阮啸仙等在广东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发动师生参加反帝学生活动。同年暑期回来紫城,宣传五四精神。1921年春,刘尔崧在广州参加中国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当时全国有党员五十多人)。1923年刘尔崧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同时他是紫金、顺德共产党组织的创建人。 刘南辉 广东省揭西县人,系广传公第六子巨浪公后裔,十二岁随母到马来西亚吉隆坡谋生。日寇占领马来西亚时,他参加抗日游击队,在深山密林中度过了艰苦的岁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后,他退出抗日组织,开始经商。先做木材生意后进行山芭的木材开采,并发展火锯厂和油粽种植业。一九七七年创设建筑业,并在新山市内建成一幢二十五层高楼的“刘南辉大厦”。现任马来西亚工商联合会署理会长,马来西亚柔佛州河婆同乡会会长、马来西亚柔佛华商联会会长、香港河联投资有限公司董事主席等职。马来西亚最高元首曾颁赐予拿督勋衔。 刘兴邦 原祖籍深圳市沙头角,1927年9月生,系开七公第二十八世孙,主要从事饮食酒楼业,在香港创建“大埔楼”、 “大和酒楼”、 “彩城皇宫酒楼”、在英国伦敦开设“龙凤酒楼” “百花轩酒楼”,经营北京名莱。他史学知识渊博,对刘氏族谱世系源流深有考究,编撰世系年代推算表与历代皇帝在位表对照验证族谱世系。他对公益事业,兴学育才,尤其对修建祖祠祖墓热心支持,1991年在兴宁岗背刘氏总祠后山兴建的广传公纪念墓,就是由香港刘氏宗亲总会会长兴邦捐资建造的。 刘日兴 深圳市布吉镇坂田村人,1937年7月生,系广传公嫡传后裔,大专学历,中共党员,曾任坂田小学较长。1978年调任坂田村基层党政领导,组建“坂田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共产党员刘日兴,面对贫困乡亲和落后的家乡,决心以自己的智慧与汗水,利用改革开放的特区政策与地理优势,以开荒牛的精神,带领全村乡亲,勤勤恳恳,踏踏实实,敢想敢干,开拓进取。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完全彻底改变了坂田村的落后面貌,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坂田村成为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的新家园,以二00二年为例,全村工农业总产值9.4亿元,集体纯收入1.6亿元,全村人均收入8万元(比改革开放前的一九八七年人均收入只有70元增长一千一百多倍),拥有集体固定资产18亿元,上交税收12亿,并为各地富余劳动力提供12万个就业机会。 另据传前国家主席刘少奇先祖是从江西吉水搬迁至湖南省宁乡花明楼是真实的,而江西吉水多为广传公第十一子巨河公后裔,是否就是巨河公后裔但现在尚未得到湖南宁乡花明楼的有关谱谍资料,仍未敢确切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