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免费创建纪念馆】 | 咨询客服 | 帮助

一川清水

地址:https://jinian.zupulu.com/memorial/?mid=1936 [邀请亲友祭拜] [收藏]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本馆] [将本馆转载至我的博客或论坛]
本馆馆号:1936号  [左邻] [右舍]  本馆公共帐户余额:1198 铜板 [给本馆赠送铜板] [申请成为本馆亲友]该馆为推荐纪念馆该馆亲情指数为三级,馆内祭拜用品价格正享受八折优惠。等级越高,优惠越多。 微信扫码纪念
本馆由[张红印]于2009年 08月 27日创建    馆长:[张红印]  管理员:暂无

【祭文悼词】

民心中走过来的杨局长优秀祭文推荐

张红印 于2009-09-11 14:33:12发表

民心中走过来的杨局长
李惟本供稿,谭泉植整理编写)

    初次认识他,是在1988年10月。听说我们文化局新调来一位局长,我们约合了一杆子文化界的老同志去看他,找来找去,在农贸市场一间简陋的民房中找到了他。这房是租来的,中间隔了一下,外间是厨房,内屋仅放下一张床和一个小桌。一台看不清且画面乱动的黑白电视放在靠墙的旧衣箱上。地上几个烂木墩供人坐,人一多便坐不下。他给我们让坐,我们看到这是一个三十几岁,个子不高稍有些胖的年轻人,听说这人是个有学识、思想正直的大学生,我们慕名而来。一见面,他就说:“希望你们支持我,我是外行,今后多向你们学习,好建议多提。需要我帮忙的事我尽力而为,但不能出规”。爽快!我们心里暗暗想。我们带了点酒,说一起喝两盅,他说不会喝酒,坐了一阵我们起身告辞,酒也拿走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他摸清了文化界的一些情况,便开始出招了。第一招是迅速打开工作局面。首先他找到了县剧团长期瘫痪的原因:是一些名角演员因平时一些事处理的不顺心,心有怨气,在家闷着谁也搬不动……

    杨清川分析,这些具有艺术特长的人,争这争那,最根本是缺少社会对他们应有的尊重。恰在这时,剧团著名的省级包公演员兰文祥的父亲兰辑吾(也是河南省曲剧界的元老,栾川曲剧团的奠基人)八十大寿暨舞台演出生涯六十周年纪念日。杨清川抓住这个时机,举办了轰轰烈烈的庆祝活动,外地的好多文艺界知名人士也应邀前来参加,县有关领导也到会讲了话。兰老先生及其夫人高台就坐,杨清川则兰伯兰娘叫个不停,这种尊师重艺的气氛大大助长了文化人的士气。兰文祥及其他演员更是感动不已。兰文祥带头出山演戏,其他演员都披挂上马,栾川人又看上了自己剧团演的戏了,久违了的曲剧好新鲜!从此,兰文祥全力奉献文艺事业,兢兢业业,一贯认真,直到六十二岁,肝病复发,英年早逝,都说他是累死在舞台上的。当时已调离文化局的杨清川为其督办了规模宏大的追悼会,伊河两岸的人们听说享誉省内外的“活包公”兰文祥去世,都自发肃立两岸为其送葬。

    由于文化局下属各个文艺部门的专业人才的共同努力,同年也高质量地完成了省下达中国民间故事等十大集成的编纂成书系列工程县卷资料本,并受到省里的多次嘉奖。从此,文化战线的工作局面真正打开了。

    杨清川没来文化局前,县里考核,文化局领导班子属三类,两年后变成一类,真应验了那句名言:“狮子领导一群羊,羊都变成了狮子!羊领导一群狮子,狮子都变成了羊”。真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啊!

    第一招告成见效,第二招也随之而来。在调查中,杨清川发现文化人都很清贫,这个“贫”字直接影响到他们特长的发挥。为了脱贫,以文养文,一天他找到负责舞台美术的李维本同志说:你有一技之长,我支持你一万元,你成立个文化装饰行,领着人干点事,安排些文化系统子女就业。李维本高兴地接受了任务,结果就业了十几个子女,收入也很理想,每年还向文化局交纳4000元管理费。一次剧团在乡下演出,杨清川在街上遇见了剧团主要演员郭保国便问:“你咋回来了?”郭说为了老二孩子上学事,跑了几回跑不成。杨说:“你只管演戏去,孩子的事我办。”第二天,孩子便到实验中学上学了。搞音乐的张老昌同志是文化局多年的贫困户,爱人偏瘫,还要供两个孩子上学,他又得搞创作,愁得头发快掉完了。杨清川知道后每年都想法特别照顾他一家,还免费为其装了电话.

    杨清川将近四十来岁的人了,从未穿过西装,成天披着他那成了“油肚子”的黄大衣。一次家人事先没告诉他做了一套西服,他还要让我们看看穿上合适不合适,他说:“我觉着穿不出去。”我们都哄堂大笑,“蛮好嘛,派头多了”。

    当他干上县委副书记后,在众亲戚的帮助下,才住进一套单元房。一次他心脏病突发,差点要了命。我们去看他,发现家里还是空荡荡的连套象样的沙发也没有,我们只好围着一小桌喝了几盅酒。崔长兴突然说:“杨先(儿)(我们对他的爱称)啥时换成彩色电视了?”清川说:“住这以后老挑(妻妹夫)才给我搬了一台”。大家哈哈大笑,前仰后合。突然有人大叫:“哎哟,凳子咬住我屁股了”,是李国闯喊唤着站起来,摸着屁股,原来是旧凳子的裂缝不客气。杨清川说:“到我家稳当点,不要张牙舞爪的!罚你喝一盅。”就是这样,他还供着一双儿女上大学,真是不容易!

    听到他逝世的消息,我们赶到他洛阳的家,满屋是人,孩子见人便叩拜,大家默默泪眼相视。领导们一茬接一茬地前去安慰家属节哀,杨清川的遗像安放在就墙架起的一个用白纸糊的纸箱上,前面放了简单的祭品。客厅里只有一套陈旧的沙发靠对面放着,上坐着家乡的亲人。餐桌上一块烂玻璃下面压着旧画报,用来当礼桌,三个不同样式的旧椅子供记礼单人坐,其他人都站着;住室内放一张没有样式的床,几套旧被褥。衣柜还是原来的老式三开门。三间屋,一间是他夫妻的,不用说一间女儿的一间儿子的。书架上书籍与日常用品参杂摆放着,一台落地扇不会摇头,响声也大,厨房更没什么可观赏了……

    一个统管我市上千民营企业的党组书记、局长,为党和人民工作了三十多年,家产就是这样简单,听说这房子也是临时借亲戚的,他买不起。我们的鼻子一下酸到脑门上,泪也止不住流了下来……

    说杨清川当官这样清贫,是否值得提倡?我们也说不清,因为有“党员干部带头富,不富不是好干部”之说。但他却甘于清贫,而我们这普通群众就是崇拜那“庙古槐根突,官清马骨高”的形象。清川初到文化局,人们不摸底细,他给人办事,人总要还个人情给他送点东西。一次他的小车司机贺正富掂了好酒好烟去谢他,川说:“你给我开车很尽职,还有啥要求,只要不违原则我尽力给你办,今天得把东西掂走!”正富执意要把东西留下,清川当着面把酒摔了,烟也扔了出去。原文化服务公司范广印的遭遇更惨,一箱酒摔完还说:“你给我滚”。知道他这脾气后,有人想个窍门,快过年时,在街上找了弱智的吴水印(人称“二蛋”)替自己给清川家送去一袋米,他只好无奈收下,事后打听着主家,又让其表弟给退回。从此,杨川办事不收礼便在百姓中传开了。升任教委主任后,在他经常上班的路上有个补鞋匠,家里穷,也送不起礼,也没什么关系,孩子在县城上不了学,有人给他出主意说:杨主任每天七点多上班从此路过,你按时等他,见他把情况说说,碰碰运气,也许有门。这人果真大着胆子拦路诉了苦处,结果不到一星期孩子就上学了。事后他说,我真像做了一个梦,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杨清川一步步升迁,官越做越大,每到一处,除努力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攻艰破难,打开局面做出大贡献外,总是不忘底层百姓、旧交的朋友。每年春节从洛阳回来总要把我们文化界的老同志招在一起聚一聚,吃顿饭,拉拉家常,叙叙旧。他说:我和文化界的老同志感情深,主要是他们都不会阿谀奉承。——美啊!鱼水相依;老家人找他办事,唤着乳名,他又是管饭,又送路费。——亲啊!手足难忘。真不敢想,秦末农民起义陈胜的旧友是多么的倒霉,如果他们能遇上这共产党的干部杨清川该多幸运。

    他娘的,是谁说“好人不长寿,祸害一千年”这不吉利的话,竟应验在清川身上,这天理竟也有不公的时候。

    追悼会在洛阳殡仪官举行。当天上午,吊唁大厅的四周摆满了花圈,挽联贴了一层又一层。挽幛挂不下,只好叠起来,堆放了几大纸箱。人们前来祭悼的车辆,殡仪馆那么大的院子停不下,路两边又停放了好几里。市委政府没有要求,市民营局更没通知,人们就这么齐刷刷地都来了。这就是一个无私无畏、清正廉洁的共产党干部、百姓的贴心人——“杨清官”的感召力所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讲得也是这个道理。

                                                      2006年11月24日


上一篇 下一篇
杨清川

杨清川

1954-2006
河南洛阳

您的电脑没有安装Flash播放器,或者播放器版本太低,请点击下面的按钮安装最新的Flash播放器。

Get Adobe Flash player

祭文悼词列表

  • 数据加载中...



族谱录纪念网香火最旺推荐纪念馆优秀祭文纪念论坛帮助中心投诉举报免费创建纪念馆

欢迎加入族谱录纪念网QQ群进行交流或咨询问题,族谱录纪念网QQ群号:798385526    微信祭奠公众号:yunjinian2016   微信客服:yjinian

Copyright © 2005-2024 zupul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族谱录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聂本勇律师

族谱录 · 百家姓 · 网上纪念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