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悉庹老师去世的消息,既震惊又惋惜,遗憾庹老师英年早逝,我们失去了一位尊敬的善友,一位心怀大局,坦诚直言,善良仁厚,甘于为道捐躯,重情重义的同道。细细回忆和庹老师相识相知的岁月,令人难以忘怀。
最初认识庹老师,是通过庹老师的公子庹骁。记得是在2006年下半年,庹骁到庐江居士林传统文化学校学习,我接受庐江中华文化教育中心安排,前往传统文化学校支教,时任庹骁班主任。庹骁有段时间思想有些波动,便通过他和庹老师联系,接触和交流中,发现庹老师很有为人父的责任感,对孩子的教育既明确方向,又有耐心。交谈中感觉到庹老师的诚恳和谦卑,也感受到他在传统文化学习上的修养和志向。
2007年7月,我被调回庐江中华文化教育中心筹备第四期师资班,在报名资料中对庹老师的印象很深,很感叹各地志士仁人们都在师长和蔡老师的感召下,纷纷义无反顾地踏上弘扬传统文化的道路。接着有幸和庹老师一起,师从蔡老师在四期班共同学习。中心领导选择庹老师担任四期班班长,他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但在班上大家都看不出他既是一位大学老师,又是一家企业的领导,勤勤恳恳,默默无闻带动大家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他谦卑好学,带头在班上作复讲练习,主动配合老师,及时反馈班上学习情况;悉心照顾全班同学,配合老师对班上思想不稳定的个别同学开导帮助。庹老师为人厚道,善于关心体贴别人的精神,带动了全班互助互爱,形成了良好班风。当时中心正在建设中,有大量清洁工作和搬运劳务,常常影响学习,庹老师带领全班同学,以大局为重,服从安排,召之即来,来之能战。干完工作,便立即回班级学习,从无怨言。正如蔡老师在《做孩子一生贵人》中讲到的,一位好老师,一定是先做一位好学生,才能把做学生的真实体会,老实听话真干的态度传授给别人。庹老师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后来的传统文化弘扬中不断显露,感召来许多很好的缘分。
四期班结束后,庹老师曾被中心派往山东筹建庆云书院,随后又调回庐江中心接待处,担任该部门领导。负责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团体和各行业来庐江中华文化中心参加《幸福人生讲座》的同仁,常常顾不上吃饭休息,为来参访的学员解答解释学习传统文化的相关问题,安排好学员住宿等等。把孝心爱心感恩心传递给来学习的学员。在此期间,庹老师善于体会当地政府的需要和感受,保持着良好的沟通,为中心营造周边良好氛围,构建和谐汤池作出了很大努力。
2007年底,庹老师当任中心储备班的班主任,为传统文化培养后继人才。这个班的组建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学历、年龄参差不齐,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差距很大,但庹老师认真细心了解每位同学的情况,因材施教,使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断提高,感恩心孝心得到了开启。庹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承担中心《幸福人生讲座》的后勤工作,与同学们一起学习分享,一起劳动,以身作则,台上有老师讲传统文化,台下同学们践行经典的风范感动着前来学习的同仁们。庹老师对同学们循循诱导,使同学们的责任心使命感不断提升。2008年4月,中心安排我和几位老师接任储备班的班主任,在和同学们相处中,常听到他们回忆庹老师当班主任时的情景,我映像最深一件事,同学们面对刚来当班主任的庹老师,难以迅速建立信任。庹老师便以身作则,从关心同学们的生活着手,细心关怀,甚至亲自为他们打扫宿舍卫生间,认真刷洗马桶,看到年岁如同自己父亲的庹老师这样的付出和关怀,同学们都从心里佩服他。记得我在就任班主任前还对蔡老师说,带这样的青少年班没问题,当时蔡老师就立即提醒我,别小看了青少年教育,比成年人更难,年轻人更考验老师的真实学问和修身功夫。听了同学们讲述庹老师的带班经历,令我惭愧不已,更体会到老师教诲的分量。
2011年8月,云南省委省政府将举办第二届道德大讲堂,我和玉溪的一批同仁在文山丘北,配合完成《群书治要》译注的初期工作。讲堂组委会便礼请庹老师前来负责义工培训和指挥大会服务,庹老师当时在全国各地的缘分也不少,他还是以大局为重,首先考虑支援云南,成功举办了云南省第二届道德大讲堂,为全国首家省级党和政府主办的道德大讲堂能持续地办出效果和质量,影响全国各地,做出了很大贡献。在志愿者培训期间,面对青少年大学生们,如何首先让他们受益,激发起他们承传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庹老师摸索了较为契机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其中一项是和同学们一起观看《士兵突击》,通过一位普通士兵成长为兵王的经历,启发同学们思考自己的人生,每看完一集,就一起跟同学们讨论分享,把影片作为教材,结合影片中的事例和情景,生动活泼地启发激励同学们面对自己的人生,不放弃、不抛弃,勇于承担和磨练自己。事后,许多同学向我回忆起当时的学习感受,映像颇深。最后在讲堂结束时,还亲自带领来自吉首大学儒学会的部分同学远足到文山丘北,历时10余天,磨练意志,强健体魄,让同学们体验突破自己极限的快乐,作育英才,承传文化。
2012年初,我陪同负责云南省教育厅教师培训的一位领导,前往张家界拜访庹老师,请教他有关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和学校教师的传统文化培训如何开展的问题,这位领导是慕名而去的。
(从左到右:教育局李股长,学生李许,庹老师,云南省教育厅章主任,吉大夏教授,教育局余局长,傅老师,中心校长,吉大陈叶红老师,楚校长)
拜访期间,庹老师对青少年教育的深远见识和设身处地为人着想的态度深深打动了这位领导。还带着我们接触了吉首大学的传统文化学生社团,与社团骨干们座谈聊天,感受到他多年来对同学们教育引导的成果。同学们介绍,早在2004年,庹老师就在吉首大学创办了儒学会,指导同学们持续不断地学习和践行传统文化。从《祭恩师庹公文》可以感受到,莘莘学子们发自肺腑的感言,一位老师能对学生的观念、格局、见地、心量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令人钦佩,庹老师在他们心目中永远是他们尊师重道,承传文化的好榜样。
庹老师先人后己,帮助各地展开弘扬传统文化的事业,同时也感召到大家的真诚回报。2012年7月,我们玉溪市传统美德促进会按云南省道德大讲堂组委会的指示,准备在玉溪师范学院承办云南省第三届道德大讲堂的志愿者培训准备参加大会服务。就在这时,接到庹老师的求援电话,他因另有重要因缘,不能照顾张家界首届传统文化论坛的义工培训,希望我能前去支援。我马上跟促进会几位骨干商量后,立即答应了下来,并且我母亲和太太也非常支持,理由很简单,大家都知道庹老师对我们云南省道德大讲堂的全力支持和付出,一致同意我前往增援。爱人者人恒爱之,那次讲坛还感召到武峻同、靳雅佳、肖陈颖和董俊杰夫妇、樊珺等优秀老师及云南省文明办宁德锦处长前去增援。
庹老师是一位性情中人,厚道、坦诚、体谅人、重情重义,和他在一起能够掏心掏肺无话不说,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善友。我在修学过程中走过很多弯路,有时迷茫、自卑,对自己信心不足,但有机会和庹老师接触时,总能感受到他心底无私的豁达,想的都是如何帮助别人。和他交流后心情总是愉快的,有被人信任理解的欣慰。
学习传统文化,选择老师,尤其是选择能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好老师,保持述而不作、师承一门的态度非常重要。我们一直追随蔡老师深入学习,但老师也常常提醒我们还需善友为依,依据经典,切磋琢磨,相观而善。庹老师态度平和,烦恼很轻,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善友。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庹老师像一面镜子,让我照到了自己身上的不足,也学到了改之为贵、不自暴自弃的豁达。
庹老师重情重义,让我终生难忘。2012年5月,我们一起随云南省道德讲堂组委会的领导和一些老师,前往云南大理了解一处可以办学的地方。我和庹老师住一个房间,亲切交流之余,他发现我用的是移动手机,就劝我换成电信手机,说这样辐射小些,有利健康。我没在意,心想能用就好。没想到他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了,随后有一次庹老师来到玉溪,住在我家,我们各自谈到宏扬传统文化的经历,自己的修学,庹老师重视自身修学,目标明确,他说“今生一定要真干,不然对不起众生”。并给我们玉溪促进会如何培养人才提了很好的建议。早餐之后,按计划他要及早赶路的,结果找不到他,打电话联系才知道他上街了,说办点事情马上就回来,我们只好耐心等候。过了一个多小时,他才匆匆赶回来,打开包对我说,上次跟你建议换手机,今天时间还来得及,我去买了一个电信的手机,电话卡、话费都办好了,打开就可以用了。夫子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拿着这款手机,我心里既感激又惭愧。不仅如此,他还买了三个MP3随身听,送给我母亲、太太和妹妹,希望能方便她们学习。此举的浓浓情意,让人无法拒绝。相比之下,惭愧自己在情意方面、为人着想方面远不如他。我也是一方传统文化的领头人,如何才能让整个团队亲如一家,有强大的凝聚力,从庹老师身上我看到了好榜样,君亲师的风范是靠正己化人落实的,处处为人着想,把同仁们的疾苦和需要放心上,以德行感召整个团队和谐相处,相互信任,以重情重义让大家体会到孔老夫子的仁爱忠恕,孟夫子的义以为质。
斯人已去,风范长存。庹老师在我心中留下了太多美好回忆,更重要的是须把庹老师的风范常记在心,继续完成他未尽之复兴传统文化事业,以告慰英灵。
阿弥陀佛
柏青 顶礼焚香敬书
2015年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