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免费创建纪念馆】 | 咨询客服 | 帮助

远方的思念

地址:https://jinian.zupulu.com/memorial/?mid=113347 [邀请亲友祭拜] [收藏]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本馆] [将本馆转载至我的博客或论坛]
本馆馆号:113347号  [左邻] [右舍]  本馆公共帐户余额:390 铜板 [给本馆赠送铜板] [申请成为本馆亲友]该馆亲情指数为三级,馆内祭拜用品价格正享受八折优惠。等级越高,优惠越多。 微信扫码纪念
本馆由[房汉臣]于2015年 05月 03日创建    馆长:[房汉臣]  管理员:暂无

【祭文悼词】

父亲一百天祭日优秀祭文推荐

房汉臣 于2015-06-28 13:00:44发表

 

    父亲,这个令我一生仰望的至亲至爱,于公元2014年6月23日(农历五月二十六日)16时25分,走完了他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一生。

    他没有遗言,病重三个月至昏迷不醒,靠药物维系着孱弱的生命,这期间我返回老家在他的身边陪护着。在他人生的最后时刻,我一直守在他的床前,右手把脉,左手抚胸,直至他的脉搏停止了最后的跳动。一直陪伴在父亲身边的老母亲黯然泪下。
    父亲终因不治带着对家人无限的眷念默默无闻的离开了我们,一棵大树就这样永远地倒下了。九十一年的春秋沧桑,七十一年的父子情缘,就此划上了句号。那一刻,我悲戚伤感,头脑一片空白,“子欲养而亲不待”啊!
    2014年9月30日,是父亲一百天的祭日。此时此刻,我们全家五口人正在甘肃,不能到父亲的坟前磕头、敬香、送饭、送钱。不知是触景生情还是见物思情,父亲四十一年前从南通老家来甘肃照看他长孙的往事,又一幕幕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当年,父亲只身一人几经辗转来到甘肃,在无法用普通话与他人交流的情况下精心照顾着他的孙子。毕竟是血缘亲情,爷孙俩很快打成一片,一下减轻了我们的负担,解除了我们上班的后顾之忧。父亲住了五个月后,说要带他的孙子回老家。我们权衡再三,不得不忍痛割爱,让儿子回老家跟爷爷奶奶一起过几年。1974年3月初我送他们爷孙俩回到南通老家。两年后,父亲又只身一人来到甘肃,这一次是把他的孙子送到我们身边。
    父亲和母亲不习惯也不愿意和我们一起在西北生活,他们已经习惯了农村自家的庄园和土地,默默地过着那种清贫却也自在的农耕生活,他们最盼望的,就是让我们带着已经长大的长孙回老家。因为这样,全家人可以聚到一起,可以和我们唠叨往事:说说他们的孙子小时候怕热,热天总是满头大汗,晚上在外面乘凉热的不能入睡,他们就拿把扇子坐在旁边,轮流给孙子扇风,手中的扇子稍有停顿,孙子就嚷嚷着“热的不得过(南通方言:热的不得了);说说他们看着小孙子安然入睡了,才抱回屋内睡在带有蚊帐的床上,此时已是深夜;说说他们的孙子爱玩水,早上一起来就蹲在庄前稻田的水渠边,浑身上下湿透了,两只手还有脸上、衣服上满是烂泥:说说他们的两个孙子实在淘气,恶作剧把猪圈旁边的一堆干麦草点着了,幸亏发现及时没有酿成火灾,不然就把爷爷奶奶的“猪银行”给烧毁了……。一说起孙子小时候的这些往事,总是爷爷奶奶最快乐的时候,转而他们又叹息道:“过几天你们要走了,不知道小孙子下一次什么时候再回来。”
    父亲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当过互助组长和生产队长,但他不识字,不善言辞和交际,难有再进一步的作为。父亲也不会用热情洋溢的话语来表达他对于子女的至亲至爱,以至于我打小对他充满着敬畏之情。然而父亲却有着浓浓的“隔辈亲”情结,对孙辈偏于溺爱。
    父亲走了,留下九十一岁老母亲孤单的岁月和我们无尽的心伤,但愿父亲天堂有知,他在那里因为有亲人的牵挂而不寂寞。
 

上一篇 下一篇
丁容珍

丁容珍

1924-2018
江苏省南通
房金民

房金民

1924-2014
江苏省南通

祭文悼词列表

  • 数据加载中...



族谱录纪念网香火最旺推荐纪念馆优秀祭文纪念论坛帮助中心投诉举报免费创建纪念馆

欢迎加入族谱录纪念网QQ群进行交流或咨询问题,族谱录纪念网QQ群号:798385526    微信祭奠公众号:yunjinian2016   微信客服:yjinian

Copyright © 2005-2025 zupul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族谱录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聂本勇律师

族谱录 · 百家姓 · 网上纪念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