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生百日祭妻之情真意切
金 援 清
张先生是新浪“百间楼主”博客主人。他夫人23年前得了癌症,不幸于农历年前谢世,100多天来张先生在自己博客上连连发了十七、八多篇悼念妻子的文章,每篇都是泣泪而成。张先生对妻子的情深令我惊诧,我想先生眼中能有多少泪,经得住数月流淌,真可谓“怎经得冬流到春、夏流到秋”?在他妻子得病起到病重直至去世,从偷偷落泪到以泪洗面,对妻子的感情已经无所顾忌地宣泄和表露出来了。张先生在博文里不止一次夸耀自己的妻子,夸她美丽,夸她贤惠,夸她聪明,夸她心灵手巧,夸她善解人意,夸她心地善良。我是他博客的忠实读者,我在他众多的博文中细细探究,张先生对夫人的一往情深之根源,最近我自己以为找到了。我觉得张夫人这所以这么让张先生舍不得,主要还是在她的“贤德”。
人的漂亮、美丽是有阶段性的,属于年轻时的专利;贤惠是一种美德,它可以陪伴人的一生,且象好酒一样越陈越香,张先生对夫人的重情就在于此。先生夫人年轻时所嫁的张先生尚是一个普通工人,与日后发达起来的张先生不可同日而语。青春年少的伉丽称得上“郎才女貌”,可文革刚刚折腾结束,大部分老百姓生活是处于“灰不溜秋”时期,当时普通人家的结婚也只能是“贫寒之交”。这位女子进到并不富裕的张家后,为人妻、为人媳、为人嫂、为人母、为人妯,上孝公婆,下敬弟妹,相夫教子,样样做得面面俱到,看似文文静静,做事却方方正正,家务事处理得服服帖帖。她做人处事不斤斤计较,对亲人对同事都宽容以待,有贤妻良母之德,具助夫旺夫之相,这位女子不光容貌美丽,而且是心灵美丽。用她的话说是,宁可委屈自己不可委屈他人,如此的大贤大德赢得亲戚朋友一致赞誉。家有贤妻夫少祸,张先生能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为日后发达奠定基础。难怪张先生的夫人因病谢世后他痛不欲生,终日里对着妻子遗容念念叨叨,回想与妻子共同生活的点点滴滴。
夫妻之爱在于爱情,爱情包含着互相爱对方的人,爱对方的父母和对方的兄弟姐妹和亲人,而不仅仅只是夫妻间的情爱。张先生夫人在23年前得癌症后,化疗和长时间的医治,身体必须要全面调理,此后夫妻间的床笫生活几乎宣告结束。为了爱妻的身体着想,先生就不再让妻子为自己尽“人妻之责”。但是他们越发的相敬如宾,相濡以沫。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爱情历久弥新,象陈酿的酒滋味越来越浓,以至于到了“打碎你和我,把泥和水,再捏一个你和我”的境地。想想夫妻到了这个份上也是天上少有,世间难寻。
突然,我想到还有另外一个朋友,年近60岁时与发妻分道扬镳,起先我有点不解,心想好歹几十年夫妻做下来了,老来做做伴何苦还要分手。后来听了朋友道出原委,我也十分理解了。主要原因还在那前妻子不尽孝道,尤其是朋友80多岁的老父亲生病住院时,做媳妇的不到床前侍候不说,还要说些让老人受气的话。后来老友自己有病入院治疗,这个妻子对丈夫的服侍也是“厌饥厌灶”,不情不愿,夫妻情份竟然如此淡漠,让老友伤心透顶。父亲不幸去世后就毅然决然地中止了没有幸福可言的婚姻。
我还从别处看到这么一则故事,有个男子娶了个美貌的妻子,对老婆是百依百顺,可是貌美的妻子对丈夫的宠爱当作有持无恐的本钱,对公公婆婆不放在眼里,感觉丈夫可以做到要长拎拎,要短压压,于是乎对老人呼来唤去,稍不如意咆哮如雷。终于有一天这位羔羊似的男人发怒了,他说,你欺侮我可以,打我也可以,你不能对我父母做得欺人太甚。是的,人人都有父母,夫妻间互相尊重对方的父母是最大的孝顺,也是最能感动对方的。张先生妻子这方面就做得特别到位,张家的亲人就是自己的亲人。不象有些女人稍有不悦就喜欢冲着老公大叫:我是你带工资的保姆啊!?全然不想想你是不是这家的主人翁?
一个女子进入夫家后,就是这个家的主妇。爱丈夫所爱,操劳丈夫之操劳,本该是情理之中,可是现在许多地方有点变了。最近在热播一个“儿女更情长”的电视剧,其中有位丈母娘就非常强悍。女儿嫁到这个人家如不买新房的话,就是要让婆婆离开这个家,不能让媳妇与婆婆同住一个屋檐下,怕女儿吃亏,说自己就是跟婆婆不合才闹了离婚。这样的女人在这里就出现了两面性,对自己儿女的爱,建立在对他人母亲伤害的基础上。人在此变成“天使加魔鬼”的混合体。——难怪前段时间有人说,房价的推高有部分是“丈母娘”刚性需求造成的(这是题外话)。而张先生的夫人却是以自己的爱心、自己的宽容、自己的大度感染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她一路播撒的是爱,作为媳妇她爱自己公婆,作为大嫂她爱自己的小叔、姑娘,爱与丈夫有关的一切亲人、朋友、同事。我想没有她几十年如一日付出的爱,也不会博得丈夫对她如此深的痴情回馈。如果是电视剧里怨妇、泼妇、悍妇恐怕早就象我另一位朋友一样,说拜拜了。借用毛领导的一句话“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下爱收获爱,种下恨得到恨。张先生对亡妻的爱爱得如此轰轰烈烈又緾緾绵绵,与某朋友老来与妻子分手,其中都是有缘故的。
最后我还噜苏几句,劝慰张先生把你想对妻说的话在博客里尽情地说,慢慢地可以从失妻之痛中解脱出来了。尊夫人的美德已在儿孙那里传承,儿子从急燥变得温顺,已经从母亲那里接过对你的体贴和关心,连还未上小学的孙儿都知道陪你流泪。爱的基因与血脉一起继承,看着儿孙就如同深爱的夫人还在,宽心吧,振作吧,知足吧!失去一位亲人不等于失去一切,晚年还是有靠,晚年还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