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快到了。这些日子,我心中的主题就是祭奠。春节过后,我就在折锭了,我手脚慢,只好笨鸟先飞。前年客人来,送来一箱台湾产的“牛奶蜜枣”,那塑料箱子不大,但很精致,透明的,有卡子和拎环。我很喜欢,决定以后用作存放套锭的专用箱。去桐乡了我也带去,一有空就折。到上个月回南浔,我已经折了满满一箱。我对着妻的遗容嘀咕,男人家折的锭含金量高,在天堂在阴曹地府都很值钱,您就好好地用吧,用得宽绰用得舒心。另外简单一些的锭再折了几箱,其中也有两位小姨子帮我折的,思忖足够清明节的“用度”了。初四,一早妹妹就来,帮我过清明节祭祖。我们烧了不少锭,但这只是总量的一小部分。然后,妹妹帮我分配上坟的祭品,我要求烧给妻的那份份额最大,我折的套锭绝大部分都分配给了妻,小部分给了父母。当然我是有些偏心的,但我也有我的想法:妻为人大度,如果在她那里这锭真的成了货币的话,她肯定会拿出一部分给她阿爸给她亲姆给她亲近的相识的甚至从未谋面但需要钱的人。这个人情就留给她了。我一边这样想着,一边流着泪,因为我心里明白,这些都是我们这些生活在阳光下的人们的一厢情愿。很多时候,我都想着要是真的有阴间有天堂那就好了,我们可以信息相通了,我天天的祈祷祝愿便可成为妻生活的力量源泉和保障,因为各位神仙都是她的保护神,我折的锭能成为妻滚滚而至源源不绝的现金,那是多么值得欣慰的事啊!
次日,我在家重读刚定稿的《旧物旧事》,忽然想起网上祭奠。早些年曾在网上看到祭奠的场景,也是很生动的。说心里话我并不满足于一年两次对妻的祭奠(一次忌日一次扫墓),如果能开辟对妻的网上祭奠,那我的哀思便多了一份寄托。经过一番搜索,我找到了《族谱录纪念网》,立马给妻创建了纪念馆,并命名为《无尽的思念纪念馆》,贴上了妻生前最靓丽的影像。我则是纪念馆的馆长。出任馆长后我便连续不断地给妻上香、点烛、献上鲜花、供品和祭品(现在我还没有账户,待到桐乡后让儿子给我开户充值);到清明节仅两天时间就给贴上祭文悼词九篇,有的是旧文,有的还是新鲜出炉的;还留言两条,一条是:“爱妻啊!愿您在天堂里身体健康!生活幸福!心情愉快!”另一条是:“在天堂里,您闲着的时候,可以看看《无尽的思念》。那是感人泣下的亲情啊!”清明那天扫墓回家后,我还让儿子给妈妈点上香烛献上鲜花。晚上朋友来访,我也让他们看看网上祭奠。想到小洋洋对着显示屏上阿娘的墓碑跪拜的情节,我的泪水又出来了。那网页上“倡导绿色祭拜,传承中华美德”,我觉得说得真的没错。
清明节那天我们全家去公墓,天气上佳简直可以说是“十年一遇”:阳光满满,几乎没有风。公墓里人山人海。清明假的第一天,人们都不愿错过这样难得的机会。我们的第一个目标自然是我的爱妻儿子儿媳的妈妈洋洋的阿娘的墓地。儿子用雪白的小毛巾擦拭了妈妈的墓碑和平台,然后献上鲜花、香蕉和桔红糕,点燃香烛,跪拜,在铁筒的周围洒上一个圈的石灰(不让孤魂野鬼拿走),焚化黄白相间的锭。别看我折的那小箱套锭,它太结实了,它的焚化时间是松松垮垮一大袋锭的数倍。我坚信妻收到后一定会很高兴,因为那是一笔巨款,抵得上我们阳间十万二十万的。我流着泪对妻说,您在天堂里好好地活着,我俩是心心相通的,我天天在观音菩萨面前求她保佑您在天堂幸福,逢年过节我会永不间断地向您输送“给养”,保证您在天堂里生活无忧。然后我们去近在咫尺的岳父墓前。清明前,墓碑已经根据我的要求进行了更换,那个没有脑子的小舅子,竟然在提供给陵园管理方时没有写上我和妻子以及两个易姓弟弟的名字,当时我心里十分不快,小舅子立马表示考虑不周,专程去进行更改。现在,妻的大名也赫然屹立在立碑人中,只是涂了黄色。在那里我又想到了妻,我又流了泪。接着我们赶赴先严先慈的墓前,弟弟先我们而祭,不久妹妹妹夫外甥他们也来了,我们不撤下正在点燃的香烛,结果成了上下三排,煞是壮观。父母的墓穴贴近通道,旁边是一丛柏树,前些年我来祭拜时发现松树枯萎了,现在这新载的十分蓬勃,苍翠欲滴。心里暗暗欣喜。最后我们到妻亲姆的墓前,那时开始起风,但还是顺利地点了香烛焚了锭,这是妻生前的嘱托,她亲姆活着的时候对他们这些小辈十分体贴照顾,我们是来代妻尽礼尽孝的,只要我能来这里,就一定会到亲姆墓前祭拜。
当然,我还有其它形式寄托我对妻不尽的哀思,比如,在书房妻的遗容下面刚好是我大板台的活动柜,有什么妻平时爱吃的东西,我不忘放在那里,或几天或几周甚至几个月。春节我买的皇冠丹麦曲奇,一直“供”在那里。昨天建雄彩英从杭州来,带来了西湖藕粉和“沙琪玛”,他们走后我立马放到了那里。我甚至感到十分奇怪:这是妻生前爱吃的东东,现在妻早已走了,他们怎么还会拿这个来,这明明是对妻的一种怀念。
怀念爱妻,祭奠爱妻,这是我在世上苟延残喘岁月的必修课。如果以后我活着,但行走不便了,会嘱托儿子他们做的。如果我要告别人世了,我会要求儿子他们继续下去的。不过我不用担心,儿子他们都是富有情商的人,我即使不交代他们也会虔诚地去做的。(201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