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杰微笑着插话进来:“你有点儿常识行吗?哪跟哪啊,人家那是有没有酒瓶子卖的意思,什么卖了没有!呵呵!”
“差不多豆那意思,谁还知不道咋的。”大友像其他当地的同学一样,把不知道说成知不道。
阿杰收敛起笑容,说道:“是,阿邱唱得是不错。”
我并不想把一次本来很随意的聊天变成一种吹捧会,连忙岔开话题:“其实说起来我更喜欢京戏。”
“是么?”阿杰一愣,接着笑道:“那你得找咱们班主了。”
“班主?”我还是第一次听说,连忙问道:“谁是班主?”
阿杰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露出那两排整齐而细碎的牙齿说道:“老猫啊!那家伙!仓朗七才仓,热闹着哪!”
阿杰所说的老猫,个头顶多算是中等,瓜子脸,头发黑而浓密,平时并没有什么特征,属于丢在人群里就会马上消失的那类人,也是后来和我关系最为亲密的朋友。他在班中大多数时候给人一种吊儿郎当的样子,最突出的特点是说话时候面部表情极其丰富,甚至感觉十分夸张;有时候那双看着并不大的眼睛会瞪得像个乒乓球,有时候却眯成了一条缝;与之言情相配的是那两片不薄不厚却异常夸张的嘴形,是个喜怒都形于色的人。
班主就是戏班中的领班,民国以前的通俗叫法,早已成为了历史。至于同学们尊称老猫这个封号,无论是他自封还是赠送,说明一定是个了解过去戏曲历史的人。
中午放学之后,我追上正在走向宿舍的老猫,在他耳边轻声套着近乎:“听说你喜欢唱戏?”
“你听谁说的?”老猫似乎不想承认,但表情却说明了一切。
“甭管谁说的!是不是吧?”
“是!是!” 老猫点点头,随即脸上笑开了花:“咋的?你也喜欢?”
“有时间一定和你切磋切磋。”
从此以后,我和老猫经常在没人的地方,一起探讨有关戏曲的话题。他不愧被称为班主,戏曲知识比我要丰富许多;假如说我喜好京戏还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的话,那他对京剧的了解已经涉入到了内涵;从京戏里各个行当的著名人物到代表曲目,如数家珍;从西皮、二黄到流水板等唱腔,信手拈来。
也是从他谈到八大样板戏时的那份恭敬神情,使我了解到,虽然文革时期我国人民的精神食粮过于单调和乏味,但八大样板戏确是我国戏曲的真正发扬和光大,是现代戏曲的巅峰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