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父亲辞世九周年纪念日。这几天父亲年轻时的生活片断,不断闪现在我的眼前。特别是父亲个人”爱好”的旧事,把我带回到大半个世纪以前的岁月。
新中国建立初期,父亲正值青年。在那个讲究艰难奋斗, 批判享乐主义的年代,中国人的生活非常单调。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没有生活乐趣。从我儿时直至成年,我所见到父亲的各种爱好,非常有意思。
父亲是个京剧迷。从我记事起,经常见父亲把一片片黑色大胶唱片放在电子留声机中播放京剧段子。我从不知父亲具体收藏有多少张唱片,但根据文革初期”破四旧”时,父亲将所有唱片主动当众消毁时我所见到,估计不下半百数量。
与听戏相似的另一爱好,是父亲喜欢听收音机广播。当时我家床头柜上放有一架红灯牌五灯交流电子管收音机。它不仅是父亲的”挚友”,也是我的”好伙伴”。记得我常和同楼住的小朋友用它收听《小喇叭》少儿广播节目和长篇广播小说《欧阳海之歌》。它那浑厚悦耳的音质,是现代音响设备所追求的效果。
大约在六十年代中期,半导体收音机进入市场。父亲很向往半导体收音机的小巧便利。当时,省吃俭用的父亲舍不得花大价钱买新收音机。他想将家里红灯牌电子管收音机去交换半导体收音机。为此,父亲经常去寄售商店查看那里的寄售货物。终于有一天,父亲抱去了半个提箱大小的红灯牌电子管收音机,加钱换回了只有学生教科书大小的熊猫牌半导体收音机。听说它由南京无线电厂生产的名牌。
到了七十年代初,父亲去了”五七干校”。作为政治上可被结合的对象,父亲在干校担任了一个小职务,从而被留在干校一连干好几年。从干校调回城后,我看见父亲的回城行李中有些型状怪异的山石。很快,我就发现父亲带回了新的爱好,那就是做假山盆景。
回城后,父亲从商业界转到教育界, 成了武汉市第三中学的党委书记。当时正值文革后期,中央曾短暂出现了提高学生教育质量的趋势,父亲因此特别忙, 但这并不妨碍父亲学做假山盆景的兴趣。那时市场上没有假山托盆成品卖,父亲就和朋友自己用土法制作”大理石”托盆。听说是先用水泥加色再拌上小米白石做好坯子,再找人用机器将平盆表面打磨光滑。于是几个月后,我家阳台上多了一个与当年红灯牌电子管收音机占地面积差不多大的平盆,盆里便是父亲从干校带回的山石。其实要将山石盆景养活要花很多功夫,父亲自然没有这个时间,所以那个山石盆景终是沦为一座干石盆景, 不过它也为我家的生活增加了难得的”风景”。
最后,父亲在盆栽植物上找到了付出和收效的平衡点。那年盛夏,没有空调年代的武汉特别燥热。一位在公园工作的亲戚给父亲带来了一盆植物展览淘汰下来的茉莉花。那时由于物质匮乏,这些植物无处可买。那天,茉莉花开得正旺。我把它放在阳台上,让人顿时感到空气中的热浪因花的清香而平息下来。我高兴地围着花盆直转。父亲当然成了花的护理者,只要有空闲就是浇水、施肥、修枝,不亦乐乎。
再后来家里又陆续增添了其他盆栽植物。除了茉莉花外,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盆芙桑。说起芙桑花,这里必须讲一个我早先经历的特别小故事。
文革中,一切美的东西都被冠以修正主义的罪名。老百姓家中是没有艺术装饰的。后来每家都供奉毛泽东塑像,为表”忠心”,有人开始自制塑料花放在塑像两侧。这便立即引发了我们这些十多岁女孩的手工制作热潮。因为”闹革命”,学校不怎么上课,也没有作业。我们有大把时间用来做花。
当时,有人用彩色粉笔水来给塑料布染色,然后将塑料布剪成花辦和树叶,最后用细铁丝来扎成一朵朵大花带叶。另外,也有人用彩色粉笔水给海棉上色,然后用细线将海棉绑成小小的梅花花苞。这些花如果做得好,看起来非常逼真。
我做的假花不如同楼另一女孩的精致逼真,我便在家里生闷气。之后的一天,父亲人没进门就直喊我的名字。我跑上前去迎接父亲,只见父亲手中拿着几朵漂亮的鲜红大花。我惊喜万分地接过花来仔细看,原来是塑料花,真正的机制塑料花。每朵花辦都是拼装而成。这是我生平第一次见到市场上塑料假花。那花朵很大,父亲说这花叫芙桑。
几年后,当父亲开始赏玩盆栽植物时,他特地托人买来了一盆芙桑花。那时,文革已结束。市场已逐渐开放。当我见到真正的芙桑花时,又想起以前父亲为我买的假芙桑花,不免有些激动。
那些年,白色的茉莉花带着沁人的芳香,陪伴我们走出文革的阴影。红色的芙桑花和我们一起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纪元。
总结父亲的一生,虽然政治上他因其兄弟们的政治身份和海外关系而饱受煎熬,但父亲一直保持着对生活的兴趣和爱好,这多少为他在百般无奈中,带来些许解脱和安慰。真不能小看这苦中寻”乐”的作用!
在父亲辞世九周年纪念日的今天。我怀念他,把他的点滴旧事记录下来,把这些故事连同我的思念献给天堂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