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手中这本《教育的爱》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开江选修课纪实”即将付梓之际,时光的巨轮已经驶进了2023年年中的航道。在遭遇了2022年岁末那场海啸般正面袭来的奥密克戎疫情之后,全职带娃的我们继续克服着预想之外的困难,完成这件于我们而言具有特殊意义的工作,直至此刻完成之时,距离最初的完稿计划时间已经延迟了将近一年时间。
“开江选修课纪实”既是为四川达州开江县开江中学实验学校老师孩子们而作,也是为我们自己而作。
首先,书中记录的2019年的那个秋季,开江中学实验学校开办的三期选修课以及专为一个初一班级开设的六次专题讲座,无疑是实验学校史上的第一次,也是参课师生人生经历的第一次。第二期选修课参课老师宝塔中学副校长物理老师彭礼俊先生结课时这样写道:
“我很想说的一句话是:‘本期选修课很有意义,能否给领导建议,把它带进以后的校本课程中?’当今在每个学校都是在抓应试教育,孩子的学业负担很重,孩子的童年是不快乐的!教育的本质不该是这样,许多的青少年成了应试教育的牺牲品。身为一名教师人微言轻,干不了什么大事,做不了什么决策。但我想,能够把这门“动手动脑学创造”的选修课搬进普通课堂,定能影响他们的一生。每个人在其中定能悟出一些道理,即使悟不出道理,至少经历了拆装过程也是一件快乐的童年趣事,将来长大了也是一件值得回忆的趣事!”我们希望,这本纪实能够和选修课一样,将快乐、收获和不息的斗志永驻孩子们的生命之中,不仅仅为了纪念。
其次,我们以附件的形式,辑录了选修课开设以来1-18期选修课部分师生的语录,涵盖了课程诞生之地我们的母校人大附中和义教路上四川崇山峻岭之中的耿达、映秀、万源和开江的老师们孩子们的所思所想,是所有参课的老师同学们和我们一道,为教育改革为素质教育孜孜求索,最终成就了“动手动脑学创造”这样一门深受欢迎的选修课程。几年之后甚至长达十年后的今天读来,仍然令人感慨万千,激动不已。十年前,一位观摩选修课的老师曾经将自己的想法写成小条投进我们专为每期选修课设置的铁皮罐头盒做成的“智库”中,他这样写道:“追踪孩子10年的发展历程——10年后谈自行车对我的教育。”我们希望,从选修课上再出发的孩子们不仅仅带着课堂上快乐有趣的记忆前行,而且能够同当年人大附中选修课最小的学生宇涵一样,即使是直博清华大学医学实验班之后,仍然时常为当年课堂上的理论、实践带给自己现实中的启迪、开悟所惊喜,继续加快着前进的步伐。
最后,我们还将关于始于首都北京而最终落地生根在四川达州开江县城的选修课的相关报道,以附件形式放在全书的后面,谨以此表达我们最最诚挚的感谢:
感谢人大附中胡展翅老师和选修课老师团队;
感谢人大附中刘彭芝校长、高江涛副校长;
感谢寇绍全老师艾向群老师夫妇和家人;
感谢时任开江县副县长的杨爱轩先生;
感谢耿达中学唐朝恩校长、周英老师和选修课老师团队;
感谢映秀七一中学熊作富校长、李健教务主任和选修课老师团队;
感谢万源中学张忠祥校长、钱鹏飞老师和选修课老师团队;
感谢开江中学实验学校刘双江校长、李芳副校长、吴向阳老师和选修课老师团队;
感谢开江科技教育局蒋伟局长、肖振海副局长、李三静老师和相关领导老师们;
感谢参课的全体老师们;
感谢参课的全体孩子们以及他们的家长;
感谢义教路上给于我们鼎力支持帮助的所有贵人们;
感谢一直以来关爱支持我们的家人至爱亲朋。
我们希望,选修课落地生根,抽枝发芽,枝繁叶茂,果实累累,造福更多的孩子。
我们还要感谢我们的发小同学挚友郑若浩先生几十年始终如一的支持,他用手中的画笔为创造学的推广为选修课的日臻完善提供了大量美好幽默的漫画,而这些画作都是遥居长安半个多世纪的他通过无数次隔空对话同我们沟通切磋之后完成的,加载在课件或者书籍教材中,是那么的贴切生动,仿佛跃动着精灵般的生命和灵性,自带喜感无言胜有言的画作因受到所有参课和阅读的人们的喜爱而深入人心。
我们特别要感谢将我们引领上创造学推广之路的中华全国总工会机械冶金工会老前辈金壮献先生,是金老对创造学的热爱,对国家大型企业的厚爱和可持续发展的期盼,引领我们走上了这样一条道路;是金老毕其一生淡泊名利脚踏实地做人做事惟求以创造学这一无本万利之学说,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创新发展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坚定不移地走在这样一条道路上;是金老对后辈的关爱和无私帮助,感召着我们不断探索创造学推广中不同的应用并形成不同的课件板块,在历经100多场国有大型企业和几十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创造学培训、讲座历练之后,实现了“从娃娃抓起”的心愿。我们希望,这本纪实可以告慰天国之上敬爱的金老,可以继续激励我们自己在这条道路上勉力前行。
此外,这本书也是写给我们自己的。在这样一条路上前行,最受益的应该说是我们自己: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无论是家庭生活还是思维处事,创造学的思维方法使我们受益无穷;无论是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万事忙,还是生活工作学习纠缠错结难解难分,亦或是退休赋闲之后选择什么样的老年生活模式,创造学推广都带给我们远离名利的淡然和柴米油盐的从容,更带给我们携手同心一路前行的笃定和快乐。我们希望,这本书送给过去、当下和未来的自己,感恩我们在人生路上一切最美好的经历。
我们还希望,这本书能够记录下爱的教育带给我们的教育的爱,因为,这是生命中最珍贵的恩惠。作为非专业的教育者,在将近四十年的创造学推广道路上,我们努力用热爱、执着、方法、激情,最大限度激发自己的创造力和生命中最灿烂的光辉,照亮自己照亮他人照亮孩子们的求索之路,并有幸在他人在孩子们努力前行的人生征途上陪伴他们一程,我们切身感悟着《爱的教育》带给我们的“爱,需要教育;教育,更需要爱”这一启迪,同时,一路上,我们成长着孩子们的成长,我们快乐着大工匠们发明创造闯关夺隘的快乐,我们收获着老师们丰厚的收获,我们始终沐浴着教育的大爱,因此,我们将有关开江的三个故事作为同一系列的三部曲,系列名称就叫做“教育的爱”。
夏丏尊先生说,“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陶行知先生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认为,这个“爱”,不仅仅是父母子女老师同学之间的“爱”,还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爱,是超乎于血缘亲情师生情谊的大爱。这个“教育”,不仅仅是指教育工作者所从事的教育,而是每一个负有教育责任、义务、使命的人所进行所实施的教育。“教育的爱”,就是当父母不再把子女当做一己私有财产,不再把学习当做子女的欠债,不再把自己的愿景好恶强加在子女身上,不再把教育的责任都推给他人、学校和社会;就是当老师不再把教育单纯当做饭碗,不再把学生当做学习的机器,不再把学生成绩当做追求自己名誉地位的踏脚石,此时,倾注了心血、倾注了情感、倾注了责任、倾注了期望的教育,绽放出的璀璨之光,孕育出的教育之爱,定是温暖、滋养着彼此共生、双向奔赴的爱,照耀、支撑着彼此激励、超越自我的共同成长。
爱的教育,是伟大的教育。教育的爱,是最高境界的爱。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个目标——把孩子们培养成为有觉悟、有文化、有益于社会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和创造者。而我们,有幸践行并沐浴其中,尽享恩惠。
往事如烟,岁月留痕。
这本延期问世的“开江选修课纪实”,承载着我们的诚挚感谢,承载着我们的深切期望,承载着1-18期选修课全部参课师生和向阳班老师孩子们的无私奉献和深情厚谊,即将献给大家,敬请大家期待。
张力平 朱辰
2023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