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18班全体同学的信
亲爱的同学们:
历时一年半的《爱的教育》漂流书阅读活动今天圆满结束,谢谢同学们和吴向阳老师!谢谢评委老师!
当我们再次打开这本书时,57位同学的笔记跃然纸上,有娟秀、有粗犷也有稚嫩,饱含着大家最诚挚的情感。由于有了同学们的共同参与,使得这本看似普通的书成为一本不再普通的书,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附加了再创作的神奇的书。
我们细心归纳了同学们阅读此书后所写下的每一条感触、感想与感悟,竟整理出70多条“金句”,可以称得上是二十一世纪的“爱的教育”。每位参与留言的同学都从不同的感受、不同的境遇、不同的体会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正如同学们所述,“文字质朴,但读起来却已将读者拉入魂中,各种人物精神太值得我们学习了,世间万物的爱处处都是,我们要学习寻找这些爱。”“这本书并没有华丽的语言,也没有紧张刺激的情节,但那些平凡而又真实的故事使我感到感受到了各种伟大的爱——友情、师生情等,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奉献,学会感恩,要怀着善良之心,我们要让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这个世界还是有爱的。我们要用心去呵护这个世界,用爱感化这个世界。”
一本问世已经135年的小学生日记体作品能够带给大家这样丰富的、真实的感想,这是我们完全没有想到的。很多同学从中理解了家长的艰辛,理解了老师的严厉,理解了社会上许许多多令人感动的事由;许多同学用手中的笔写出自己的心声:要孝敬父母,要尊敬老师,要尊重每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要爱国,要为祖国的发展努力学习,将来尽一个公民的义务……。在大家的读后感中,我们还看到了这样一段话:“爱,有的时候不需要山盟海誓的承诺,但她一定需要细致入微的关怀与问候;爱,有的时候不需要梁祝化蝶的悲壮,但她一定需要心有灵犀的默契与投合;爱,有的时候不需要雄飞雌从的追随,但她一定需要相濡以沫的支持与理解。”字里行间,“关怀与问候”“默契与投合”“支持与理解”看似极为平淡也十分平常,然而,如果有更多的人能认识到这点,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就可以走上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康庄大道。爱是一种神奇的、无形的、高尚的、持久的能量,只要心中充满爱,就有一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因为她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不计报酬的、无需回报的无私付出。一年多来,班级图书管理志愿者团队正是践行了这样一种精神,谢谢你们!是你们的精心安排,漂流书得以不断停泊在一个又一个心灵的“码头”,使更多的同学和家长接触到与以往课堂书本不同的精彩。
记得夏丏尊先生早在1924年10月就在他翻译的《爱的教育》译者序中写道:“这书一般被认为是有名的儿童读物,但我以为不但儿童应该读,实可作为普通的读物。特别地应介绍给儿童有直接关系的父母教师们,叫大家流些惭愧或感激之泪。”岁月如梭,倏忽百年。当看到有同学在漂流书中记录下“这一本书不仅可以由学生们来读,家长们也更值得阅读,可以让他们更加了解我们的内心,我们的事儿。所以《爱的教育》不仅让我们受到了‘爱的教育’,了解了‘爱的教育’更是要学会‘爱的教育’。”这样的心声时,我们感慨不已:“爱,需要教育;教育,更需要爱。”值得欣慰的是在这次活动即将结束之际,我们收到一位学生家长写来的读后感“这本原来让我怀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去读的书,竟然能够如此震撼我的心灵!当我看到父亲教育儿子的细节,我常常想到生活中的我好像少了些耐心,多了些急躁;少了些宽容,多了些挑剔;少了些鼓励,多了些批评,在孩子们成长的路上需要爱的精神、爱的教育,让她们拥有爱心,让她们懂得做人。我相信世界上没有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而《爱的教育》告诉我们:只有爱是不够的,还得有效地传递爱。”一本好书,历经百年,唤起了多少青少年的爱心,滋养了多少年轻父母的爱心,激发了多少教育工作者的爱心!我们有理由相信,她会像一颗种子根植于同学们的心底,生根发芽,枝繁叶茂,成为大家正直、诚实、勇敢、担当、刚毅、坚韧、善良、仁厚、感恩、报国诸多优秀品行的魂魄。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生活在中华民族千载难逢的太平盛世,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兴旺,保卫祖国不受国际列强侵犯,都需要我们有一个远大的志向和为之奋斗的能力,初中生活虽然已经过去2/3,但相对于要把学习作为终生的选择而言,“从今天起就奋起向上”一点都不晚。不要好高骛远、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常立志,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超越自己,当你真正能够感到超越自己的乐趣好像越来越小的时候,放眼望去,定是“一览众山小”之时!我们衷心祝愿同学们能够汲取《爱的教育》精髓,并付诸于行动,做一个心怀大爱、心怀感恩、心怀报国之志的人,我们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朱辰 张力平
2021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