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免费创建纪念馆】 | 咨询客服 | 帮助

远方的思念

地址:https://jinian.zupulu.com/memorial/?mid=113347 [邀请亲友祭拜] [收藏]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本馆] [将本馆转载至我的博客或论坛]
本馆馆号:113347号  [左邻] [右舍]  本馆公共帐户余额:390 铜板 [给本馆赠送铜板] [申请成为本馆亲友]该馆亲情指数为三级,馆内祭拜用品价格正享受八折优惠。等级越高,优惠越多。 微信扫码纪念
本馆由[房汉臣]于2015年 05月 03日创建    馆长:[房汉臣]  管理员:暂无

【祭文悼词】

家乡的炊烟

房汉臣 于2021-11-14 16:36:45发表

   篇一

 
   晨光如一匹藏青色的纱,轻盈覆盖于小镇。晨风有情有意,丝丝温润,有玉的触感。门口的树叶在微风里摇曳,有浓密的叶没过屋檐,没心没肺地往瓦缝里钻,给黯淡的瓦添了一丝鲜亮的颜色,衬得素朴的房屋明媚起来。
   厨房,半明半暗,昏黄的光从门外怯怯钻入。外公在灶头间忙碌着,准备做早饭。做饭用的是大灶,灶上有两口大锅,角落处还有一口小锅。外面的大锅注满了水,里面的大锅装满了待煮的猪食。外公点燃蒿草,用力塞入灶膛,清瘦的手青筋凸显,布满皱纹,每一道都是生活的印痕。一勺勺稻谷壳流畅滑入灶膛,火熊熊燃起,在灶膛内张牙舞爪,呼呼作响。稍后,屋顶上的烟囱上升起了缕缕炊烟,轻轻的,悄悄的,仿佛怕扰了人们的晨梦。
   风来,炊烟一改沉静之态,与之共舞,若美人在跳一曲古典舞,袅娜,柔美,轻盈,点缀天际,温柔时光。使劲地嗅,人间烟火的味道温暖而浑厚,如潮水,把人深深吞没。好想抓住一把炊烟,捧在怀里,一定很柔软,很贴心。
   水开,外公下米、捞饭、蒸饭、炒菜。火在灶膛里热烈地燃,为锅奉献一生的痴情,无怨无悔。炊烟在屋顶上袅袅地飘,来来去去,百转千回。淡淡的阳光从云层里流泻而下,为炊烟着色,最后彼此融为一体,照见小镇千姿百态的烟火日子。
   早饭做好,厨房的热气散去,一切归于平静。饭菜端上了桌,简单不失隆重。外公坐于竹椅上,手握一杯凉透的茶喝得荡气回肠,边喝边看我们兄妹吃饭,见我们吃得香,喜悦如花绽放于脸颊。
   屋顶还有少许炊烟与烟囱深情缱绻,难舍难分,最终无奈离去。炊烟的消失彻底终止了清晨的光阴,大人们各自忙碌,孩子们自有乐趣。那时,炊烟的出现和离去会牵扯我的思绪。炊烟对我而言,是风景,也是一种指向,代表外公、外婆在厨房做饭,做饭意味着有饭可吃,吃饭是年少时最为扯心扯肺的事。
   黄昏,我喜欢站于河堤,观看炊烟。河水清清,浩浩荡荡,柔情与豪放兼具。有妇人在石阶上洗衣,捣衣声绵长悠远,如一曲山歌的回声。对岸是山和村庄,山虽不巍峨,但气势不凡;村庄被树木掩映,隐约可见,让人猜想村庄的过去和未来,猜想村庄人的喜怒哀乐。河堤的这一边有稻田和菜地,夏日的稻田散发着成熟的味道,金黄色的稻苗颗粒饱满,鼓胀而出,随时等待与镰刀来一场激情相拥。菜地里有红有绿,绿肥红瘦,斑斓多姿。河边有人家,人家尽枕河,一色青砖黑瓦的房屋整齐排列,颇有水乡韵味。一个个烟囱在人家的屋顶赫然挺立,如张着的大嘴,无言升向天空,慢慢吐出缕缕炊烟,不厌其烦。远远瞧着,似雾,时而聚拢,时而散开;似云,在流动,在翻腾。黄昏,河堤,河流,炊烟与人家,构成一幅婉约的画,令我不忍离去。
   整个暑期,在清晨,在黄昏,我的目光追逐着炊烟,就如追逐着蝴蝶与金龟子一般兴奋。炊烟最终去了哪里,我无从得知。我想,它们一定变成了云,在天上快乐地飞。或者变成了风,驰骋千里,阅尽世间风光。我相信炊烟最终会回归大地,因为它来自大地。大地是孕育万物的温床。
  
   篇二
 
   家乡清晨的炊烟是最美的,淡淡的蓝蓝的炊烟,在土坯结构的农家小院里的房顶上,绿树上弥漫,让人想起清晨山野树林里飘动的雾霭。晨风吹来,村庄便脱去轻纱般的迷雾般的睡衣,裸露出乡村初醒的清新与美丽。这时,抖动翅膀的大公鸡,懒懒地啼着,悠闲蹒跚哞鸣的老黄牛,懒惰肥胖的大黑猪,在院落的窝中睡觉的大黄狗,蹲在鸡架睡觉老母鸡,活蹦乱跳的的孩子们,挎筐拾粪的老汉……构成了庄稼院一派祥和安乐的图画。
   这里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勤劳的人们,在这片黑土地上繁衍生息。农忙时出工的人们要早起,炊烟也跟着早早飘起,天还没放亮。空气中还散发着潮湿的牲口粪便气味,吃过早饭后,去田地里劳作的人们都走了。
   这时,剩下的闲人们都会三三两两地聚在榆树底下闲聊。还有狗狗乖乖趴在主人的身边,尽情享受着这份快乐,老人们讲着过去的故事,一脸的骄傲,一脸的沧桑,一脸的自豪。说到高兴时那一脸的沟壑都舒展开了,显得是那样的慈祥,有的还给后生讲村子的发展史,太阳慵懒升起却是一副其乐融融的样子。
   家乡的土地上长满了庄稼:有玉米、谷子、黄豆、高粱、糜子、小麦,它们都是乡亲们赖以生存和用以解决温饱问题的食粮。秋收过后,像玉米杆儿、豆杆儿、高粱杆儿、麦杆儿等,乡亲们的家里屋外都堆满了这些柴草,用它们来煮熟庄户人家的一日三餐。
   后来,我去镇里读高中。有时一个月才回家一次,每次回来,远远地看见村庄周围的树林里弥漫的炊烟,我总是会不由自主地加快回家的步伐。因为我知道:炊烟里有柴草的味道,夹杂着淡淡葱花、米饭的飘香、妈妈做的玉米大碴粥、小米饭、高粱米饭、酸菜馅饺子、土豆酱香……
   暮霭,炊烟袅袅升起,晚霞映照下高低不齐的小房,升腾着一种淳朴和善良,显得古朴、恬静与美丽。伴随着炊烟的升腾,田间劳作的人们在炊烟的呼唤下,赶着老牛的、扶着马犁杖的、扛着锄头的顺着村道走回来。顿时,马的嘶鸣声,牛的哞哞声,羊的咩咩声,个别家铁牛的隆隆声,狗吠声,鸡叫声,汇成了农家欢乐的海洋。
   随着年龄的增长,怀乡的情绪渐渐地浓了,旷野里的那缕缕炊烟,时时在怀乡的情绪中缭绕着,经久不散。漂浮在家乡的炊烟,是那么的亲切、自然而谙熟,总让人有一种归家后的甜蜜和疲惫时的抚慰。好想再一次,闻一闻故乡炊烟的味道,好想再一次,闻一闻锅台旁边妈妈做的小米饭、玉米碴粥、高粱米饭、黄米饭、整日贴的玉米面大饼子的甜美味道,那种甜甜的清香至今萦绕在我的记忆里,挥之不去。妈妈打的土豆酱、茄酱的那份浓香刻在了我的记忆中,围在妈妈身边讨要黄瓜瓤、酸菜心儿,那份记忆刻在了心上,我永不能忘记的家中的粘豆包和妈妈捞小米饭后就忙着去喝的小米汤……
   炊烟是家乡的一道风景,一日三餐升起,飘逸、缭绕;炊烟更是一缕缕乡情,在故乡的这片热土上生根、让漂泊异乡的人魂牵梦绕。伴随着初升的太阳,缕缕炊烟掠过屋顶,如雾般随风飘荡,炊烟总是让人感觉温暖的,那烟火的味道和着饭香,让远行的人感到安心。很久以前,父亲手指炊烟对我说:“人活着就是要像这炊烟,向高处走,向远方走。”从那时起,我就记住了父亲远望的目光,记住了炊烟的方向,记住了头顶那一片纯净湛蓝的天空。我一直想,我离开炊烟的时候,一定要是满怀希望的,我相信连那无言的炊烟都会为我感到骄傲!家乡的炊烟只因裹挟着乡情,便多了一份亲切与温馨。氤氲着乡情的炊烟里,演绎着乡亲、故土、农作物这故乡三宝间的缠绵缱绻、寄托和依存。
   后来,我如愿远行。从故乡到镇里上高中,从镇到省城读大学,又从省城毕业后在县城工作…… 我在我和炊烟都憧憬的县城里,奔波于生活,浪迹在异乡,艰难地在城市里穿行着。但是,我在灯红酒绿、推杯换盏中,总会时时怀念起故乡,怀念起那炊烟飘动的村庄。远离了村庄的炊烟,我的生命似乎成了一条断流的河,一块荒芜的田地。只有炊烟,以及村庄里那些与炊烟站在一起的风物,才能让我的生命保持长久的美感、幸福和丰盈。
   十三年前的冬天,我回老家探望母亲,正好赶上土豆成熟的时节,母亲幸福地对我说:“老三,你小时候最喜欢吃烤土豆了,给你烤两个吧!”
   那天,母亲在土灶里烤着土豆,小心谨慎、翻来覆去慢慢烤,生怕稍不留神就会把土豆烤糊烧黑。土豆烤熟的时候,母亲长叹一声:“唉!人老了,手脚不麻利了,还是烤糊了。”母亲的神态,就像一个犯了错误的孩子。我吃着母亲亲手烤制的土豆,泪水在我的眼眶里打转,小时候母亲经常在火盆里给我们兄弟姐妹烤土豆、烤豆包、烤玉米、烤小麦、爆玉米…… 我知道,这烤土豆分明是一颗拳拳的慈母之心啊!
   如今的家乡,耕牛和马都已退休,播种机、除草机、收割机、脱粒机……机械化作业给农家带来了效益,解放了劳动力,一个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小康村像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突飞猛进。城乡无差别,农民富裕、国泰民安。家乡的炊烟悠哉游哉,乐在空中漂浮,笑成一个又一个圆圈。
   炊烟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家乡的炊烟,就是我对故土的一缕悠长的思念。家乡的炊烟里裹携着浓郁的乡情,乡情离不开对旧时的回忆,从老屋升起的炊烟和家乡的庄稼田林开始,认识和走进这个神秘的世界,在这一过程中,对家乡的爱,在我们每个人心底滋生、扎根。如今,时过境迁,世事沧桑,家乡的那棵老榆树、破旧的老屋,只能停留在回忆里,驻守在我的梦境中……
   多少年来,那淡淡妖娆的炊烟一直轻盈飘渺在我的记忆中,它如一幅永不褪色的多彩画卷,定格在我的心里,缠绕在我的心头,牵引着我思乡的脚步。不管我回到家乡还是行走到异域他乡,只要看到那飘悠升起的炊烟,闻到空中散发燃烧柴草的清香,我的心中就会感觉到少有的温馨。
  
   篇三
 
   多年来,我对邓丽君的那首歌《又见炊烟》迷恋不已,“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罩大地,想问阵阵炊烟,你要去哪里,夕阳有诗情,黄昏有画意……”每次听到这首歌,心被汩汩暖流灌注。
   我以为,此生难见炊烟。没想到数年后,在婆婆家又见炊烟。
   婆婆家在漳州一个小镇,有现代化的楼房、宽阔的马路、滚滚飞驰的小车和时尚小店;也不乏红砖红瓦的古厝、泥巴路面、鸡笼鸭舍和稻田菜地。喧闹不失清幽,现代美和古朴美兼容并蓄。
   第一年回婆婆家过年,因工作之故,我和老公在年三十下午才到。那天奇冷,阳光失踪,天空昏暗,如一块打湿的抹布,可拧出水。风毫不怜香惜玉,像针,扎手。到婆婆家门口,见屋顶有炊烟,无限惊喜。老公告诉我,逢年过节婆婆喜欢烧柴,觉得更有年味,做出的饭菜也更好吃,所以家里的土灶始终保留着。
   炊烟的颜色与天空的色泽遥相呼应,在风中摇来荡去,以曲线的形式扑入天空的怀抱。我被吸引了,仿佛在看一朵风华绝代的花、一棵千年古树。炊烟于我,其意义高于花和树,唤醒了我太多的记忆。年少的记忆如雪花,洋洋洒洒,纷至沓来,无比清爽。
   进入厨房,温暖的气息萦绕鼻翼,似曾相识。院子的小灶燃起,一口大铁锅架在炉灶上。弟媳在灶前烧火,大哥在炒菜。香味浓郁,溢满一院。厨房里,大灶上热气腾腾,滚滚涌来。婆婆正坐于灶前气定神闲地烧火,看到我们眼睛一亮,忙站起,问我冷不冷,说我穿得太少,赶紧让我到灶边暖暖手。把冰冷的手伸近灶膛,暖意瞬间弥漫全身。
   婆婆塞了一根柴禾入灶,眉间眼底全是笑意。那笑意比灶火更温暖,比炊烟更让我欣喜。看着婆婆,我想,有多少母亲,还在眼巴巴等待着远方的儿女回家过年呢。只是很多年轻人过年越来越不爱回老家,怕花钱,怕被父母安排相亲。那些等不到孩子的母亲,只能把一声叹息留给明月清风。而婆婆却无此遗憾,几个孩子孝顺又懂事,过年准时回来;公公对她呵护备至,宠溺她的一切喜好,包括保留土灶,费心搜罗柴火。婆婆是幸福的。幸福如水,滋养出她从容的心态。
   那年的年夜饭,吃得香甜无比,柴火烧制的饭菜,有童年的味道。
   岁岁年年,炊烟成了婆婆家过年一个不可或缺的情节,让我触摸到了年少时光里的暖。从此对年殷殷期待,除了为吃一顿柴火烧制的饭菜外,更为与炊烟来一场邂逅,虽然邂逅里有欠缺,有遗憾,但我依然满怀深情,心生感动。    
 
 
 

上一篇 下一篇
丁容珍

丁容珍

1924-2018
江苏省南通
房金民

房金民

1924-2014
江苏省南通

祭文悼词列表

  • 数据加载中...



族谱录纪念网香火最旺推荐纪念馆优秀祭文纪念论坛帮助中心投诉举报免费创建纪念馆

欢迎加入族谱录纪念网QQ群进行交流或咨询问题,族谱录纪念网QQ群号:798385526    微信祭奠公众号:yunjinian2016   微信客服:yjinian

Copyright © 2005-2024 zupul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族谱录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聂本勇律师

族谱录 · 百家姓 · 网上纪念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