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平继邦和他的作品。
“真草隶篆行书法五体,能写好一体对一个人来说就已经很不错了,可是刘老先生五体都写得都这么好,太不容易了。”这是昨天上午,一位参观者在陕西美术博物馆看完了刘平继邦五体书法展后对他的评价。
记者在展览现场见到了书法展的“主角”刘平继邦先生,参观者络绎不绝,只见他一会和人合影,一会给人介绍作品,已近耄耋之年的老人看到这么多人参观自己的作品展,感到非常欣慰,人看上去也显得神采奕奕。
昨天开幕的刘平继邦书法展中,共展出先生60余年创作生涯中的150多件精品,真草隶篆行五体皆备,有五体《千字文》,五体杜甫诗《秋兴八首》,甚至还有新近创作的五体《八荣八耻》……真是满目云烟,令人目不暇接,惊叹不已,件件显示出先生深厚的功力,难怪著名书法家吴三大先生评价:“丹青寄妙理,翰墨铸精神。”费秉勋先生评价“通会之际,人书俱老”。
“梅花香自苦寒来”。刘平继邦先生“艺涉诗书画”,书能五体且精于巨书,画好泼墨最喜画驼,这都基于他“勤苦不知年”。先生的爱人吴梅萍向记者介绍,出身贫寒的刘平继邦从小就酷爱书法艺术,1950年考入了西北艺术学院美术系,从此更是与书法结缘。老人平时非常低调,退休后谢绝了各种社会活动,一直静下心来做学问,但对于上门求教书法艺术的老年人,他都倾囊相授,陕西老年书画学会成立后他还担任了常务副理事长,带领老年书画爱好者们一起研究书法艺术。吴女士说:“他简直是着迷了,吃饭都叫不到桌子上,我也曾经不理解他,不过看他这么痴迷,那就支持他吧,谁让他爱呢。”
而刘平继邦则告诉记者,现在妻子不但支持他,还成为他的好帮手,为他出版的五体《千字文》作了注释。提起《千字文》,他说那就说来话长了,他举办这次展览的初衷与《千字文》有关。先生介绍,《千字文》是南朝梁武帝在位时期编成的,唐代的《尚书故实》对此曾作过详细介绍:梁武帝萧衍为了教诸王书法,让殷铁石从王羲之的作品中拓出了一千个不同的字,每个字一张纸。然后把这些无次序的拓片交给周兴嗣,让他编成有内容的韵文。周兴嗣用了一夜时间将其编完,累得须发皆白。从此之后,《千字文》成为大部分书法家的必修课,所谓“千字习精,一通百通”。他说:“书法作为东方别致的艺术,练到一定程度,提高都很困难,最好的办法就是练《千字文》。但现代人随着用毛笔机会的减少,对《千字文》也逐渐疏远,我举办这次展览也希望引起人们对《千字文》的重视。”
在刘平继邦作品展中,五体《千字文》格外引人注目,而他已经把《千字文》熟记在心。“因为草书讲究一气呵成,必须对《千字文》非常熟悉乃至会背诵才能做到一气呵成,所以我必须背诵下来。但人年龄大了,记得快,忘得也快,我足足用了半年时间才背了下来。”他后来还发明了个《千字文》纵横坐标快速记忆法,四言一句、四句一诗,将《千字文》分为62.5首小诗,再分在纵横坐标中,也就能快速记忆了。文/图记者张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