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免费创建纪念馆】 | 咨询客服 | 帮助

永远的老校长——朱兆祥

地址:https://jinian.zupulu.com/memorial/?mid=22690 [邀请亲友祭拜] [收藏]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本馆] [将本馆转载至我的博客或论坛]
本馆馆号:22690号  [左邻] [右舍]   [申请成为本馆亲友]该馆为公益馆 微信扫码纪念
本馆由[韩春岚]于2011年 12月 01日创建    馆长:[韩春岚]  管理员:[胡斌] [朱辰] [王健

【祭文悼词】

读朱兆祥先生的一封信(续1)

朱辰 于2018-02-19 10:26:43发表

读朱兆祥先生的一封信(续1

5907校友 丁雁生

                                  (二)

    力学所安排我参加编写朱先生的传记,有此机缘,我看到了本文开头节录的那封信。

我没能像华罗庚那样做人梯,使人们抬高一步最后达到顶峰,我只是山脚下的一条路。我们是唱着永恒的东风走进和走出科大的,目标一直是攀登科学高峰。没想到,才学出众的老师在逆境中亲手铺就新校园的小路,贡献颇丰的老师自比山脚下的一条路,并只要人们每天都需要走这条路,老师就满足了。应当说,先生铺就的这条路不止在山脚,而是一直向山峰延伸,沿着它不畏艰险攀登,就可以将红旗插上科学的高峰!先生有两位学生分别当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还有众多学生在各自岗位做了出色贡献,就是明证。

先生回想到科大的前十九年,连开二十门新课。当年殚精竭虑,不止歇地奋斗始于一句争气的话。19598月,郁文说科大正需要人,让他到科大去教书。接着问你可以教什么力学呢?先生冲口说:教什么力学都可以。他在题为初到科大的短文里写道,实际上,这是一句争气的话。这几年来在科学院生活中的感觉,党的干部总认为要搞科研只有唯一地靠留学回来的科学家,党员反正是不行的,多年来我的工作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牺牲了大量的时间,费尽了心力,谁知道却落得现在的下场。换个岗位,让你看看,究竟行也不行。没有想到这句气话竟然主宰了我在科大二十六年的生活。

当时科大新建,教员奇缺,基础力学也是这样,但是数学教研室下属的力学教研组竟不安排他教课。1943年还在土木系念大三时就已经当上数学助教,1944年毕业起又在土木系任教的先生心有不甘。他在初到科大里又写道,在政治上已经被宣布是个废物了,没想到在人家心目中我在业务上也是废物,衷心痛苦,可想而知。后来郁文知道了这情况,就叫我暂管一下北郊校园的规划。他说:你是土木建筑专家,学校基建处的干部都是外行,你来帮助出出主意。那时科学院有很大的野心,想在北京城的北郊建一个庞大的科学城,而以科大校园作为北京城的中轴线的压轴,象征向科学进军中科学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我的轻易就能被鼓动的热情就顿时被激发了,为此提过一些规划方案,主张要像莫斯科大学那样建筑一座楼层在北京数得上的最高的主楼。这年的秋冬之交,我还几次去北郊这块荒凉的土地上踏勘、放线。后来由于大跃进带来的困难时期的来临,这个宏伟计划终成泡影。当然这个时期我主要还是生活在数学教研室里,默默地写完了理论力学运动学部分的讲稿。从图书馆借来Truesdell主编的《理论力学和分析》杂志,重新开始由于反右而中断的《弹性和流体动力学基础》的翻译。五十年代美国力学界风传着一句话,凡是搞理性力学的人,都是最没有理性的人。我在坎坷的困境中,竟终日沉湎在没有理性的人群的魁首所写的理性力学中,而和外部世界的联系几乎处处割断,其时心情可以想见了。

教研组里出现了新的情况。学生对教研组开出的课有了不满的意见,有位教授打了退堂鼓。教研组长四出奔跑,请了力学研究所的人接课。教研组长认为其中情报系的学生水平太差,很难教,要朱先生上情报系的课。先生说世界上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开始走上科大的讲台。情报系的学生是大跃进中在科学出版社成立的情报大学合并过来的,是在普通大学录取之后第二度录取的,基础差些。实际上前一段上课,学生没能消化,成了夹生饭。他在初到科大里继续写道:我既然夸了口,就得认真对待。大约上了三周课,课代表来反映,同学们感到开始入了门,觉得有信心了。不料有一天早晨,情报系的教学干事来通知说:因为学生负担过重,系里决定停开理论力学课,朱老师今天不必去上课了。我觉得这种不和教员商量,又不经过教务处就独自做出决定的作法太奇怪了,就立刻去找系主任,提出抗议。这位系主任的讲话很别致,他说:系里已经做了决定,如果朱教员有意见,可以向上边反映。我坚持必须上完当天的课,告诉学生为什么停开这课,不能稀里糊涂的就了了。接着我到班上告诉学生们今天是最后一课了,系里决定为减轻同学负担停开理论力学。谁知同学们一听就开始哭泣了,课代表哭得最凶。讲了两节课,这样我就结束了在科大的第一次教学活动。


    先生忆及1977年和丁敬、李树诚三老从容上黄山,有诗为证。恰巧三老中的丁敬是我的研究生导师(2013年去世)。师母梁嘉玉先生提供了三老合影,左为丁先生,右为朱先生,中间是力学所副所长李树诚。那张照片的背面是朱先生的那首诗:三老上天都,从容宇宙无。登攀凭赤志,吾道岂云孤。梁先生还提供了另一张照片,有朱先生另一首诗:芳野观天寒欲僵,钱塘斗贼血方刚。何期斑发攀悬壁,迎客松前并翱翔。诗中芳野观天句写他与丁敬二人在浙大龙泉分校办天文学习会,寒欲僵说观看日蚀的艰难,喻抗战时事。钱塘斗贼句直写二人同为浙大助教参加革命斗争。


   两首题诗均为朱先生手迹。登黄山是在第一届全国爆炸力学学术会议期间,打倒四人帮摆脱了羁绊,我的两位老师共同主持会议,攀壁翱翔,心情确是从容、舒畅。

19916月,先生在合肥看了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电视剧上集,他的心情和海上老人相通。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老渔夫的话正是他的心声。《老人与海》还使他回忆家世。家境贫寒使他受苦受难,也使他继承了父亲和祖父在大海中拼搏、在劳苦中奋斗的刚毅性格。在宁波即使穷人也有供孩子读书的传统父亲早逝后,挑起家庭重担的哥哥发愤培养刚八岁的弟弟。明事理、志如钢的朱兆祥不负父兄期望,成为力学家、教育家、科技事业活动家、学人师表和优秀共产党员。

朱先生是科大力学系四专业师生的一个榜样,是科学院力学所、科大力学系和宁波大学的功臣,笔者认为他也是力学界的一面旗帜。在迎接60周年校庆之际,年近八旬的我们,回忆先生留给我们的点点滴滴,回味先生给我们的教诲,告诉孩子我们有这样高尚的老师,希望能把先生的思想和品格传承给后来人。

多一些朱先生这样的大写的人,我们可爱的祖国一定会更美好!

                    (二一四年六月写于北京,二一八年一月改写,略有删减) 


上一篇 下一篇
朱兆祥

朱兆祥

1921-2011
浙江宁波

您的电脑没有安装Flash播放器,或者播放器版本太低,请点击下面的按钮安装最新的Flash播放器。

Get Adobe Flash player

祭文悼词列表

  • 数据加载中...



族谱录纪念网香火最旺推荐纪念馆优秀祭文纪念论坛帮助中心投诉举报免费创建纪念馆

欢迎加入族谱录纪念网QQ群进行交流或咨询问题,族谱录纪念网QQ群号:798385526    微信祭奠公众号:yunjinian2016   微信客服:yjinian

Copyright © 2005-2024 zupul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族谱录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聂本勇律师

族谱录 · 百家姓 · 网上纪念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