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免费创建纪念馆】 | 咨询客服 | 帮助

糜氏祠堂

地址:https://jinian.zupulu.com/memorial/?mid=353506 [邀请亲友祭拜] [收藏]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本馆] [将本馆转载至我的博客或论坛]
本馆馆号:353506号  [左邻] [右舍]  本馆公共帐户余额:1 铜板 [给本馆赠送铜板] [申请成为本馆亲友]该馆为推荐纪念馆该馆亲情指数为三级,馆内祭拜用品价格正享受八折优惠。等级越高,优惠越多。 微信扫码纪念
本馆由[糜祖明]于2017年 12月 04日创建    馆长:[糜祖明]  管理员:暂无

【祭文悼词】

父亲路边炸洋芋卖,供我和弟弟上大学优秀祭文推荐

糜祖明 于2017-12-04 22:00:21发表

 父亲去世后,总是想写很多东西。写这些东西,并不只是为了纪念父亲,而是纪念他们这一代人,纪念家乡黄家寨曾经跟父亲一起患难与共的一代人。这一代人最干净,最纯粹,最正直,所以最值得我们这一代人敬重与爱戴。

父亲于1935115日出生在黄家寨水井湾,他的父辈刚从黄家寨雕头旁边的老房子里搬出来,地点应该就是黄述群六爷现在的家旁边。父亲出生在国民党治下。

先说说我们糜家是怎么来到黄家寨的。

我们糜家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的三国时期,大家看三国演义的书或者电视,里面有个糜夫人,就是刘备的老婆,就是蜀国的国母了,刘备还有个舅子叫糜芳,就是蜀国的国舅了,所以我们糜家2000年前就是皇亲国戚了。只是刘备总是心太软,被曹操打败了,几个儿子也不成器,刘家就衰败了,刘家衰败了还不算,同时拖累了我们糜家,糜家也衰败了。曹操大开杀戒,不留活口,一个祖先隐姓埋名逃到南京,然后逃到贵州毕节……

我们糜氏先祖主要生活在毕节,毕节城都是我们的祖先糜子义修建的。大概在清朝年间,糜家有四个儿子,都兴旺发达,最小的儿子非常调皮,我姑且叫他糜氏四少。糜氏四少居然在清明上坟期间,骑着马上了坟山,这在当时是非常忌讳的事情,对祖先大不敬,于是几兄弟吵架,糜氏四少鬼火一怒,跟现在的小孩一样,就离家出走,走到母享。母享已经是非常好的地方了,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了。几百年来,好几个朝代都在母享设立地方政府办事机构,但是糜氏四少嫌母享土地不好,继续往北走,走到现在茶木的磨刀沟一带,深山老林里挖出他认为肥沃的土地,就在这里安下家来。现在,我们每年清明去磨刀沟给他上坟,都在责怪他老人家为什么要离家出走,把我们带到这种鬼地方!之后,糜氏四少的一个儿子来母享做生意,就在陇东一带安家。儿子的一个儿子最终在黄家寨安家,就是我父亲的爷爷。这个时候黄家是旺族,出了很多进士,跟我们家关系很好,这些黄氏才子,写了不少我们家族的打油诗,现在很多村民都还朗朗上口。比如:第一糜克发……糜克发就是我的爷爷。我的爷爷,就是父亲的父亲,忠厚老实,体弱多病,脸朝黄土背朝天。他有三个儿子,老大就是我的父亲糜从贵,二爷糜从富,幺叔糜从高。父亲的母亲就是我的奶奶叫小冬冬,她的三个儿子都不知道她的名字,是2016年家族包一所祖坟,糜祖祥大哥去奶奶的后家……母享后槽调查到的。

奶奶很能干,解放后的1952年,奶奶才30多岁,是社干部,一次去镇雄县城开表彰会,当时都是走路去,差不多70公里的路程,要走一个星期。奶奶开会回来以后拉肚子,不治而亡。这个时候父亲只有17岁,二爷只有13岁,幺叔只有几岁。听说奶奶已经去世躺在堂屋里,幺叔不懂事,还跑到奶奶身旁,要吃奶。当然,幺叔似乎永远都不懂事。

奶奶去世后,爷爷多病,一个家庭的重担就落在父亲身上。为了生计,父亲就带着二爷在王胜明家门口挖煤炭,挖了煤装在椽子里,父亲在前面拉,二爷在后面推。一个17岁的小伙子在前面拉,一个13岁的兄弟在后面推,这个场景现在仍然能够让人心酸。煤洞外,幺叔和其它小孩在玩耍,赌钱。这就是父亲的三兄弟。

除了挖煤,父亲还和村子里的贺明堂老人,张锦贵老人,黄述英老人等同龄人一起,背木板到毕节卖,一次父亲摔下悬崖,大腿被拉裂,家人把父亲抬回家,父亲在家养了一两年。贺明堂,张锦贵,黄述英这些老人已经过世了,为了表达需要,我不得不直称他们的名字。我在湾沟上小学的时候,路上一个社房里面正在放电影,我很想看电影,但是没有钱,这时候张锦贵老人从母享赶场回来,给我买了张电影票,现在我都还记得清清楚楚,对他满是感激!

父亲腿养好以后,继续和黄家寨的同龄人背粑粑到毕节卖,经常在路上遭遇土匪抢劫,一次甚至被扣留,就是非法拘禁。是我的三老爷糜克芳带了一帮兄弟去把父亲解救出来。我的三老爷相当于现在混社会的人。解放前涂家的一个男人在黄述魁老人家被开枪打死,解放后就把责任追究到我的三老爷及张锦贵老人头上,政府开始追捕这些以前被认为犯过错误的人,三老爷和张锦贵老人都逃跑,张锦贵老人跑脱了,我的三老爷没有跑脱,最终在母享被枪决,遗体被黄家的一个亲戚想方设法偷了出来,葬在胡光伦家房子后面。

 

父亲之前还和四老爷糜克忠一起背盐巴去四川,由于年少,经常背不起,走不动,是四老爷帮他背,就是因为这些,父亲和四老爷建立了深厚的叔侄感情。四老爷无子,去世后的丧事由父亲带领他的兄弟处理,四奶也是由我们照顾,活到88岁,2015年才去世。

父亲在1953年结婚以后,继续做小本生意,背李子到泥坝换荞子、洋芋及包谷。背酒米去大火地换洋芋,10斤酒米换20斤洋芋。换货的地方都是一些远亲家。说是换货,并不是现货换现货,而是期货换现货。比如父亲家中一点粮食都没有了,就是一颗包谷都没有了,怎么办呢?总不能等着饿死,就去大火地四奶的后家,跟他们讲,先背50斤洋芋回来糊口,等到几个月田里的稻子熟了,包谷黄了,就打谷子或者包谷去还。

在这期间,父亲背着外公专门做给他的箱子,去毕节卖绝草根粑粑,豆渣。外公是个木匠。母亲则去庙埂,以勒买洋芋,做成洋芋皮去街上卖。也做豆腐皮,和村子里的黄泽先等同龄人背去毕节卖。黄泽先老人就是黄凯父亲,黄凯就是老幺皮了。黄泽先老人已经过世。黄凯的母亲同样已经过世。我上高中的时候,一次暑假肚子疼的厉害,是黄凯的母亲给我按摩了一会,就好了。这位老人,我现在仍然还能记住她的音容笑貌。

大概在1961年,父亲的二兄弟就是我的二爷已经21岁了,应该给他找个媳妇了。当时父亲还是继续做一些小本生意,母亲就在王家寨当生产队副队长,黄述魁老人管食堂,张美仙老人当队长。王家寨有个妇女跟母亲耍得好,就说我母亲这个人非常好,要给母亲找个兄弟媳妇,就是湾沟涂区长家的妹妹,这就是我的的二娘。1961年娶二娘,咋个娶呢?每个人吃的都是食堂,每个人家里都不能藏有粮食,怎么办呢?父亲母亲决定每天在食堂少吃一点,留一点存下来,比如每人每天可以分吃一斤粮食,父亲母亲就只能吃半斤,剩下的就留下来娶二娘。父亲饿得瘦骨嶙峋,最后省下300斤粮食,把二娘娶到水井湾破旧的老房子里,父亲母亲住外面,二爷二娘住里面一间,房间里有个大石头,现在二娘都还记忆犹新。这次母亲被当时的马县委在大会上通报批评,就没有当副队长了。二爷的婚事完了以后,父亲母亲又开始给幺叔找媳妇,又想方设法娶来了幺婶曾完秀,但是因为幺叔文化最高却不务正业,这个幺婶最终忍无可忍,离家出走,远嫁贵州遵义。

1962年大哥出生,父亲去杨传绪家买了1斤脚油给母亲食用,就去狗钻洞磨坊做挂面了。

之间,父亲带领二爷在棕树田修房子,先修土房,后改成石房,先盖成草房,后盖为瓦房。这个房子还在,只是已经破败不堪,准备动员家族成员修成糜氏祠堂,摆放一些照片及物件,纪念先祖及父辈。

1966年父亲的父亲就是我的爷爷去世。家中一无所有,是我的四老爷提供木料,我的外公割的棺材。外公还背了一些豆子来到我们家,推成豆花招待客人及帮忙弟兄。这个时候大物小事没有油吃,更不可能吃肉。这一年我的二哥出生。母亲在哺乳期间只能吃漆米油,后来吃漆腊油,不知道这些油味道怎么样?很多人都没有吃过。

在这期间父亲在黄家寨当队长,因为正直获得广大群众的一直好评。

1983年,父亲作为陇东白杨林磺厂厂管会的一员,在磺厂管烟。父亲哮喘可能在这段时间埋下。1986年,白杨林磺厂被湾沟等地村名堵断垮台,这些人认为磺烟破坏了他们的庄家,实际上主要是羡慕我们这边的人太富有。

1987年开始,父亲和母亲在以勒下来的马家坡门口摆摊卖烟,煮面条卖,炸洋芋卖,当时我在镇雄一中上中学,弟弟在以勒上初中。一直到2002年,我和弟弟高中毕业,大学毕业,这10多年父亲一直在炸洋芋,母亲在煮面条,供我和弟弟上完高中,读完大学。当时镇雄县城我的一个同学,父亲是县政府公务员,工资在80块钱左右,抚养同样的两个孩子上高中读大学都感觉吃力,而我的父亲靠炸洋芋供我们读高中上大学,其中辛苦和经济压力,可想而知。

我和弟弟大学毕业以后,父亲一直在二哥家照顾二哥家的孩子们,把糜涛从两三岁带到18岁,所以二哥家的孩子们对他都很有感情。父亲在二哥生活了差不多15年,因为二哥二嫂常年在外,父亲最后的半年在大哥家度过,直到去世,仍然对二哥家……他生活的地方恋恋不忘。

(为了表达需要,文中直呼村中已经过世的老人名字,深表歉意!)


下一篇
糜崇贵

糜崇贵

1935-2017
云南昭通

您的电脑没有安装Flash播放器,或者播放器版本太低,请点击下面的按钮安装最新的Flash播放器。

Get Adobe Flash player

祭文悼词列表

  • 数据加载中...



族谱录纪念网香火最旺推荐纪念馆优秀祭文纪念论坛帮助中心投诉举报免费创建纪念馆

欢迎加入族谱录纪念网QQ群进行交流或咨询问题,族谱录纪念网QQ群号:798385526    微信祭奠公众号:yunjinian2016   微信客服:yjinian

Copyright © 2005-2024 zupul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族谱录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聂本勇律师

族谱录 · 百家姓 · 网上纪念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