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亲爱的妈妈,没有留一句话,您就这么走了…
也许您还有些许的牵挂,牵挂儿女孙子们工作中的不如意;也许您还有些许的骄傲和满足,骄傲的是儿女在您的言传身教下的正直,满足的是儿女的生活尽管不富裕,却也幸福平安。
我的母亲朱改凤,生于1931年11月25日,卒于2012年3月23日,享年82岁,今天她走完了平凡的一生,寿终正寝。
妈妈一生养育我们兄弟姊妹七人,勤劳善良,艰苦朴素,是典型的贤妻良母。为了更好的照顾父亲和养育我们,毅然辞去工作,在家操持家务。尽管家境贫寒,但却让我们日食温饱。冬棉夏单,衣帽联律,日行井然,而自己却饱含煎熬,历经艰辛,宁肯自己少吃一口,少穿一件也不愿让自己的儿女们受一点委屈。为了使我们生活的更好一点,除了操持家务还经常在父亲工作的单位干点临时工,补贴家用。常见妈妈拖着疲惫的身躯,忙里忙外,妈妈的腰身不再挺拔,容颜日见苍老,可是当看见自己的儿女们健康成长,脸上却又常泛起满足而幸福的笑容。
妈妈,我慈祥的母亲,为了养育儿女,操持清贫的家境,年轻时的操劳, 使您的身体落下了许多毛病,年迈的您,身体孱弱,体虚多病,每当儿女回家来看望您时无论您的精神多么萎靡,病情多么严重,您都会精神一振,儿女们就像一剂灵丹妙药使您的病体猛然一轻。逢年过节是您最高兴的时候,看到儿女们围在身边,孙子们承欢膝下,您仿佛年轻了许多,精神健硕,眼睛闪烁着慈祥地光芒。
妈妈,我善良的母亲,虽然家境清贫,但您从不吝啬帮助别人,经常施舍乞讨要饭的穷苦人,帮助邻里亲友。您经常教育我们要行善,要善待身边遇到困难的人,您常说“人到难处,你送他一口水,他都会记你一辈子好,人在富贵时,你送他一担米,他也会转身忘记”。在抚养我们七个儿女都已十分窘困的情况下,却在看见孤苦无依的流浪儿胡平时,义无反顾的把他当作亲生儿子一样收养在家。您的善举缔结了一段母子情缘,今天胡平也和您的儿子一样在灵堂前弓礼尽孝。在我们的身上能经常看到你善良的影子。
妈妈,我亲爱的妈妈,在您平凡的一生中许多点点滴滴都是儿女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人要厚道,立命要诚实,处事要仁义,取财要合理,坦荡心胸,正直做人,这些话经常萦绕在我们耳边,也成了儿女们的立身之本。现在儿女们都已步入中年,养儿才知父母恩,方要全心全意地尽孝堂前,而您,我们亲爱的妈妈,却狠下心来撇下我们撒手尘寰,让我们空有一片孝心却无处敬奉,我们悔在妈妈您还健在时,没能好好地侍奉,我们恨自己常被莫名的俗事杂务羁绊,而忽略了妈妈企盼儿女归的心,子欲养而亲不待,悔!悔!悔!!!妈妈,不孝的儿女们在这里向您真诚地谢罪。
妈妈,我敬爱的妈妈,几十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在您的身边,是您让儿女们的心紧紧相连,您是我们这个家庭的重心,您给了我们太多的爱,同时,也让我们懂得怎样去爱。逢年过节时,我们无论在哪里,有多远,唯一急切的一件事就是回家,回到您的身边,像倦鸟归林,涓水入海,围绕在您的膝前,听着您亲切的“唠叨”声,感受着您深切的关爱,就像春雨润物般慰藉着儿女们的心田。妈妈,您在哪里,家就在哪里。您就是“家”,家就是您。如今,您走了,我们的家也就不在了,妈妈请您告诉我们,没有了家的我们该怎么办?没有了家的我们该怎样重聚?也许妈妈您早就告诉我们了,儿女之间无论在何时都要像您和父亲在世时一样心连心,一样团结,那么家就不会散,没有的家也会重建。
妈妈您走了,今天您的儿孙们叩跪在您的膝下,缅怀您的音容笑貌,追思您的养育之恩,回忆您的谆谆教诲,告慰在天之灵警示自身。
亲爱的妈妈,您安息吧!您的儿女们一定会牢记您的教诲,一如既往地按您的要求去做。秉承您的意愿,传承您的精神,做正直的人,做善良的事。幸福平安地生活下去,您在天堂就放心吧。
安息吧!妈妈。
不孝儿孙再叩
2012年3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