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免费创建纪念馆】 | 咨询客服 | 帮助

思念无尽

地址:https://jinian.zupulu.com/memorial/?mid=25365 [邀请亲友祭拜] [收藏]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本馆] [将本馆转载至我的博客或论坛]
本馆馆号:25365号  [左邻] [右舍]  本馆公共帐户余额:2 铜板 [给本馆赠送铜板] [申请成为本馆亲友]该馆亲情指数为三级,馆内祭拜用品价格正享受八折优惠。等级越高,优惠越多。 微信扫码纪念
本馆由[向梅]于2012年 02月 15日创建    馆长:[向梅]  管理员:暂无

【祭文悼词】

我的少将爷爷向廷瑞

向梅 于2016-01-03 18:12:51发表

我的少将爷爷向廷瑞

 

     小时候,爷爷对我来说是陌生的,父亲从不在我面前提起。第一次有人向我提起爷爷的是邻居家一位小姐姐。一天,她突然问我:“你爷爷逃到台湾去了吧?”(实为小孩子的误传)当时,我立即深感“罪恶”—那可是国民党反动派所盘踞的地方呀!家庭地主的出身,已经使我倍遭白眼和抬不起头了,怎么爷爷又在台湾?!要知道,那时,台湾要是有个亲属,全家可都是罪人呀!

    第一次“见到”爷爷的是在1982年。那时,爷爷和父亲已经恢复了联系,爷爷滿80岁时,为我们寄来了一张照片。

第一次对爷爷有了初步了解是在1983年5月。一天,父亲拿回家一封信,是北京军区政治部寄来的关于为爷爷平反,恢复起义人员身份的决定,我知道了爷爷原是国民革命军20军副军长,1949年率部在四川金堂起义。

在兰州上大学期间,利用1985年寒假,我到重庆第一次见到了爷爷,那时爷爷已83岁高龄。爷爷虽然已经老了,但精神矍铄!他为我讲起了年轻时的一些往事,记忆最深的就是爷爷刚从四川陆军讲武堂毕业,来到杨森部队,向杨森进言经略四川及部队的方略。虽那时还懵懵懂懂,但从此爷爷便成为了我们家族中我最敬佩的最聪明之人。

大学毕业前的1988年寒假,我又到重庆去探望了爷爷一次。以后回到东北工作,就再也没有见到爷爷。1993年7月,爷爷去世时,对亲情领悟还不深的我没能去重庆为爷爷送别,这也成为了我心中一直挥不去的遗憾!

再后来,我虽然知道了爷爷是抗日将领,也曾读过爷爷所写的《临危受命,淞沪喋血》、《追击日军到新墙河》等回忆文章,但对爷爷的一生我却始终知道的甚少。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作为抗日将领的后人,我有责任和义务把爷爷的抗日功绩、一生的经历厘清并传给后辈。于是,我努力在网上搜索、查找有关书籍,并赴成都、重庆问询我的父亲和四叔向大斌......我终于知道了爷爷颇具传奇的一生。

 

从  军  报  国

 

1902年正月初十,爷爷生于四川省遂宁市安居镇八角寨吕家沟的一户小农家庭。爷爷生性聪慧,爱学习,随太爷爷在乡读私塾多年,通晓经、史、子、集。后又入遂宁高等小学读书。毕业后,因家中贫穷无钱继续读书,不得已返乡教私塾积攒学费。邻里亲友觉得可惜了人才,于是用打会的方式集资,于1923年资助爷爷考入省城成都成功中学。爷

爷素有爱国之志,刚读一年,便考入四川陆军讲武堂,弃文经武,以图实现匡扶国艰、报效国家之志。

1925年,爷爷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从讲武堂毕业,进入国民革命军20军。到20军不久,爷爷便向恩师杨森上条陈述了经略四川10策,受到杨森赏识,当即将一个少尉军官提升为20军军部付官长,兼将校队队长,是讲武堂同学中提升最快的一人。将校队的成员都是一些重新归来的军官,哪把一个刚毕业的青年军官放在眼里?爷爷也有办法,一天早晨,他把这些将校们集合起来训话,大意是:国家现内忧外患,我们从军的目的就是要外逐列强,内定安邦。因此,我们首先要做一名合格的军人,然后才能带出一支堪此重任的队伍。讲得这些将校们心服口服。讲完话爷爷回头一看,杨森也正站在后面频频点头。从此,这些将校们都服从了爷爷的管理,杨森也更加器重和信任爷爷,不到一年又提升爷爷为第一路司令,把所占地盘刚刚组建的5个营兵力全部交给才

25岁的爷爷带领。别人带兵都从班、排、连带起,而爷爷第一次带兵就带了五个营。

    爷爷治军甚严,所带的部队纪律严明,严禁侵害百姓一财一物,并能以身作则。1935年,爷爷率部从川北开赴川西途经射洪境内,军中的一条军犬突然跳入水田咬死一只农民的鸭子叼上岸来,爷爷见状立即下马,叫副官带上钱到村里找到鸭子的主人,赔上钱并道歉,才继续行军。

1932年10月,杨森在广安成立了精练司令部,爷爷又被任命为精练司令。

1934年,蒋介石派军事教育家、理论家徐培根中将赴欧考察军事。蒋根据徐氏考察报告中的建议,于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官学校)设立军官高等教育班(简称高教班),学员均为现职少校以上军官,以提高战术指挥官和参谋人员的业务水平。1936年,蒋介石电召各军保送一名少将级的军官到校受训。爷爷又被20军选到高教班第五期深造,由德国教官讲课,系统学习了现代先进的军事思想和军事理论,为即将到来的全民抗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段学习经历,使爷爷步入了黄埔将领的行列。

铁  血  抗  日

 
    1937年,中日全面战争爆发,正在贵州整编的20军军长杨森请缨率部出川抗战。这时,爷爷也刚好从中央军校毕业返回部队,被任命为133师397旅副旅长。9月5日,20军刚一整编就绪,即由黔西、安顺分道徒步出发,奔赴淞沪前线。杨森以这次系对有现代装备的日寇作战,与过去的内战迥然不同,必须先到南北战场参观,吸取作战经验,才能适应战斗环境。于是利用部队长途行军时间,偕爷爷及军部参谋到南京面见蒋介石,并赴沪、豫、鲁前线,会见了张治中、王静九、孙元良、陈诚等将领,实地察看我军与日寇作战部署情况。10月15日,经过1个多月的艰难碾转跋涉,20军到达激战正烈的上海前线,爷爷立即回到397旅指挥战斗。这时,正值日寇所谓“第三次增援,第四次总攻”阶段,由日酋百川大将指挥日第九师团一个旅、禁卫师团一个旅和其它特种部队数万之众,在飞机大炮掩护下,以桥停宅、顿梧寺、蕴澡浜、陈家行一线为攻击重点,企图中央突破。爷爷率部跑步前往陈家行接防。当时防守陈家行的是32师,32师在日军的毁灭性打击下几近溃崩,一路到处都是向后奔跑的溃兵。见此情景爷爷心里非常着急,当机率部分开两翼利用棉花地作掩护,以疏散队形向敌攻击前进,在越过32师残部后,立即向追来的日寇猛烈射击。日寇冷不防遇到袭击懵了头,一时不知所措。爷爷见势有利,立即身先士卒,率领全旅拚死向敌冲锋,与敌展开肉搏战,与日军搅成一团。这种战法使日寇的飞机大炮失去了作用,大战一时许,击退了日寇,收复了全部阵地,并迅速在蕴藻滨右岸布防,与日形成对峙。
    白天,日寇不停地飞机轰炸和炮击,并发起一次次更加猛烈的攻击。一日,日寇投下的一颗炸弹正好击中旅部,旅长和爷爷虽幸免于难,但旅部其他人员全部殉国。就是面对这样武器精良而凶残的日寇,全旅官兵也没有丝毫退却,在每天只能早晚摸黑吃两顿饭的艰苦条件下,与敌展开阻击战、争夺战、肉搏战,阵地被日军炸成一片片焦土,火海连片,但全体将士上下一心,舍命抵抗,陈家行、蕴澡浜阵地数次易手,又都数次夺回,日冠始终未能越雷池一步。
    坚守阵地4日后,397旅伤亡惨重,所剩无几。下午广西韦云松师前来接防,正在交接之际日军又攻了上来,本来397旅剩余官兵已离开阵地,但见广西部队立足未稳,阵地有动摇之势,爷爷又急率残部返回阵地向日军奋勇还击,将这股进犯之敌击退,但又造成部队更大伤亡。撤到驻地清点人数,全旅不到40人。见此惨状,爷爷禁不任潸然泪下。
    20军在淞沪战场的英勇表现,使其成为最能打的五支中国部队之一,受到国人的赞誉,人们对川军的看法也有了很大的改观。

     20军从上海撤下来后,于1938年初到安徽进行整补集训,隶属第五战区。此时日军沿津浦路南下,徐州吃紧。战区长官李宗仁急命杨森抽调一名懂军事的干部到安徽怀宁任县长,以巩固战区后方,杨森令爷爷带一连人到怀宁赴任。
    爷爷抵达怀宁后,立即整顿县治、收集流亡官兵、征集军粮、组织训练民兵、维护地方治安,防备日军进犯。一日得报告,有日寇汽艇两艘进入县境湖汊地带。爷爷立即带部队隐蔽在湖边芦苇深处。敌汽艇放下一橡皮船,上乘3人向岸边划来,显然是来侦察我方情况。爷爷指挥部队向敌汽艇密集射击,敌汽艇见势不妙,逃窜而去,剩下的3个日军探子被我军俘获。

    台儿庄大捷后,日军集结了数十万军队向徐州合围,意图将我第五战区几十万大军围歼。作为战略撤退,我军主动撤离徐州,徐州会战宣告结束。爷爷也告别怀宁县的父老乡亲,到20军归建。1993年,爷爷在重庆病逝,有一怀宁县的公职人员叫操守者,送上一条挽幛上书“卫国尽忠”,就是对爷爷主政怀宁政绩的公正评价。
    1939年,20军调到长沙第九战区归薛岳指挥。因爷爷以前与薛岳有多次往来接触很熟络,所以被已任27集团军司令的杨森任命为集团军驻长沙办事处主任,负责与战区长官及友邻部队的联系,同时负责27集团军的后勤保障工作。
    20军在九战区先后参加了举世闻名的四次长沙(衡)会战,血染新墙河,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并立下了赫赫战功,荡寇影珠山,歼敌茶陵、安仁,成为九战区的主力部队之一。因参赞军务有功,爷爷被升任为27集团军少将高参。
    1944年,日寇发起了桂、柳、衡战役,妄图打通大陆交通线。长沙、衡阳失守后,桂林危在旦夕。27集团军奉命增援桂林,归第四战区指挥,爷爷负责与张发奎长官部的联系。由于局势混乱,桂林火车站站台上堆满了大批军用物资,拥挤着大量难民。爷爷与车站站长多次交涉,要求抓紧时间派车将物资及人员紧急运往贵阳后方,均未结果。日军越逼越近,爷爷心急如焚,勃然大怒,派了一个排的士兵封锁了站长办公室,带着排长闯进屋去控制住站长,厉声质问:“你究竟要怎样才调车,要拿多少钱才肯办事?现在是国难当头,你不调车就是将这些重要的军用物资和人员留给日本人,你就是汉奸,我今天就把你押送长官部,作汉奸处置。”这个站长见势不妙,立即调了一挂列车交爷爷安排。终于,重要物资及难民都上了车,连车顶都挤满了人,见到这么多人都逃脱了日军魔爪,爷爷放下心来。

    1944年12月,20军协同26军收复了重庆的南大门-贵州独山。为了大后方的安全,作好陪都重庆的屏障,坚持抗战到最后胜利,1945年,中央派军人杨森任贵州省主席,爷爷也就任贵州省保安司令部参谋长。期间,杨森办了几期培训班,都是爷爷作为教育长在主持工作,为培养地方基层干部做了贡献。

爷爷作为中国军人的一员,参加整整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即经历了与日寇面对面的厮杀,又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参谋工作,还有支持前方的后勤保障工作,尽到了一个黄埔军人的天职和责任。在纪念抗战胜60周年和70周年之际,作为抗战将领遗属,我们后人领到了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和70周年纪念章,这是对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的充分肯定,是对抗日军人的最高嘉奖。

艰  难  岁  月

 

1948年,杨森调任重庆市长,爷爷也随任重庆市公产管理处处长、重庆日报社社长、重庆卫戍总部参谋长等职。1949年12月,爷爷任20军副军长,同军长杨汉烈(杨森次子)率部在四川金堂起义。经半年整编,1950年6月,爷爷被任命为解放军19师参谋长,并于1951年随部开赴甘肃天水剿匪。1951年12月,爷爷被调至第一高级步兵学校任军事教员,1952年7月,又调到石家庄第七步兵学校任教员。1955年1 月,爷爷在河北徐水县华北军区学习团学习期间,因受当时错误思潮影响,违背“对起义将领既往不咎”政策,遭逮捕并交地方政府法办,转四川省公安厅看守所交待历史问题。1956年10月,四川省公安厅以“查不出历史罪行实据”的结论,将爷爷遣返回重庆,从一位起义将领变为一位仅有选举权的市民。当时,叔叔和姑姑们的年纪尚小,为了生计,爷爷先后在小学代课、教居民夜校、为街道工厂做些缮写等工作。三年灾害期间,街道企业纷纷停产,爷爷从此也就失去了工作,一点生活来源也没有,家境愈加困苦,孩子生病都付不起医药费,眼睁睁看着小女儿病死。文革期间,爷爷更是被扣以“反动伪军官”的“罪名”被交由街道群众监督改造,沦为失去自由的管制分子,本来一贫如洗的家中连床板都被撬开,说是要寻找黄金。所有的子孙也都受到连累冲击,或被划为右派失去工作,或被全家下放到农村劳动改造。在这极为艰难的岁月里,爷爷没有倒下,自已在家中研究制造了蜂窝煤炉灶和人造棉出卖维持家庭生活。上大学时,姑姑曾叮嘱我说:“爷爷的钱来之不易,这一点我们都要注意!”现在我终于理解了姑姑当初说这话的原由。

就是在这种环境下,爷爷也没有动摇自己的爱国之志,写下了《六十偶感》一诗:

    六十韶光一瞬过,倾心解放沐恩波。

    从兹另获新天地,自觉余生乐事多。

    少年寒畯乏锱珠,为备学资先课徒。

    结会邀亲无限苦,艰难负藉去成都。

    学书未竟世愈华,大戟长枪兴最赊。

    投笔从军欣讲武,挥戈跃马志无涯。

    东夷蛇豕妄称兵,抗敌请缨万里行。

    鏖战沪滨阻日寇,陈行固守建微勋。

    抗战八年损耗多,哪堪同室又操戈?

    此心拱北义旗举,一统江山庆太和。

    整装又向陇西行,摧枯拉朽扫荡清。

    忠国为民诚素志,欣看四海庆升平。

 

晚  年  荣  光

 

文革结束后,1977年,爷爷被重庆市政协特邀为委员,1978年,爷爷又成为民革成员。同时,北京军区也派人去川查访爷爷的下落,并于1983年5月为爷爷平反,撤消交由地方政府法办的处理,恢复起义人员身份。这时的爷爷已80高龄,但他却焕发出许多青年人都不及的热情,如饥似渴地学习,除阅读大量书籍外,还自费订了《人民日报》、《四川日报》等,走到哪里,就把书报带到哪里,每天的头等大事就是读书看报,如痴如醉。他积极参加政协、民革组织的活动,不论是学习开会,还是到工厂农村视察参观,每次都不落下,并认真撰写提案,踊跃发言,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谏言献策。

晚年,爷爷认为要做的最重要事情就是写回忆录,把历史留给后人。因此,他废寝忘食地写,自己到四川各地拜访当年的战友,去函到台湾查要资料,发动儿孙帮助收集、誊写,写出了《四川保路同志会与辛亥革命》、《20军抗战八年纪实》、《二十七集团军出川抗战纪要》等,分别被收录在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八一三淞沪抗战》、《湖南四大会战》及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川军抗战亲历记》等书中及。特别是快到90岁高龄时,爷爷不顾哮喘病频繁发作,白内障使眼睛几近失明,仍以顽强的毅力写完了《 杨森全集》一稿(遗憾的是稿子被有关人员借口遗失不知了下落)。 

爷爷是知恩图报的人,对于恩师杨森的知遇之恩直到晚年也是念念不忘,每次给父亲写信总是提起。我在兰州大学读书时,20军第四任军长杨汉烈居住在兰州,爷爷叮嘱我一定要代他去探望。爷爷也非常关心我的成长,在我上学时,写信鼓励我要好好学习,增长将来为国家服务的本事。我大学毕业后一时找不到工作,爷爷为我着急;当听说我的工作问题解决了,爷爷高兴地写信要我好好工作,不要计较得失。

爷爷一生生活俭朴,酷爱学习,做事勤恳认真。年青时从军报国,积极探寻救国救民之路;中年时虽遭磨难,却矢志不渝,顽强挺立;晚年不顾病痛折磨,笔耕不缀,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史料, 特别是为我们传承了伟大的抗战精神!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我尤其要以爷爷为榜样,学习他的爱国之情、坚韧之力、拚搏之志,努力学习和工作,为振兴中华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此稿参阅了二叔向彬然生前的记载。遗憾的是我竟找不到一张爷爷80岁前的照片。诗词部分因是照爷爷的手稿所打,有的字可能有误)

 

                    


上一篇
杨玉清

杨玉清

1900-1988
四川遂宁
向廷瑞

向廷瑞

1902-1993
四川遂宁

祭文悼词列表

  • 数据加载中...



族谱录纪念网香火最旺推荐纪念馆优秀祭文纪念论坛帮助中心投诉举报免费创建纪念馆

欢迎加入族谱录纪念网QQ群进行交流或咨询问题,族谱录纪念网QQ群号:798385526    微信祭奠公众号:yunjinian2016   微信客服:yjinian

Copyright © 2005-2025 zupul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族谱录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聂本勇律师

族谱录 · 百家姓 · 网上纪念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