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系:吉首大学儒学会第一届会长,现为湖南卫视编导、记者
——追忆与恩师庹公的点点滴滴
凌晨,屋外漆黑一片,秋雨淅淅沥沥.....
一直未敢忘记要写点什么,为自己,为曾经亲近恩师的那段时光,哪料俗务扰心,不期然,却是在这样的日子,这样的深夜。
恩师西去已100来天,每有不舍,然念及我等不肖,竟不能依教奉行,想这样冥界生灵解放的日子,有太多生灵渴求加持救助,对愿力无边的恩师来说,也可谓“得其所哉”。
和恩师的缘分始于2004年春天,大一第二学期,因为课程少,同寝室的四个兄弟到校外找见习机会找到了庹公的公司。本以为见习就是端端茶倒倒水,给公司的哥哥姐姐打打下手,站在旁边见一见,偶尔习一习,可没想到,作为公司掌门人的庹公,竟亲自当起了我们的导师。我们所要做的,除了“见习”,还有庹公亲自带着我们学习!每个周末,我们的任务就是“听讲座”。从当时热门的
2005年5月,在庹公的带领下,吉首大学儒学会宣告成立。呼号是庹公起的,不过儒学会不做研究,庹公说,儒学不只属于学者,也不只是用来做研究,它更属于每一个人,而“践行”,把儒学的正知正见“做”出来,才是真“儒学”,所以起名为“儒学会”。
庹老师是这么想的,也是带着大家这么干的。
儒学会成立后在校园里的第一场公开活动,是教师节上为老师们送花。儒学会的同学们在校园里为每一位有幸遇上的老师,真诚地奉上一束康乃馨,感恩老师的辛勤耕耘。这在当时的校园,吹出了一股清新的风。此后,教
除了在校园里“践行”儒学,庹公还带着同学们到学校和街头发放《弟子规》等正见书籍、大方广网的名片,而在这过程中,被人漠视、鄙夷,甚至被当成发小广告者轰走时而有之。大家颇难为情,然而庹公教导大家,我们发的这些资料,只要有一个人受益,我们的努力就没有白费!暑假,庹公还带着大家在八月楼办针对小学生的《弟子规》学习班,由于我们自己本身的学识浅陋,学习班办得并不成功。庹老师开导大家:一念为人即是善,一念为己即是恶。只要发心是好的,便可大胆去做,不必计较得与失。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庹公十数年行教,未有著述,也没有所谓自己的观点。但却总在生活的点滴实践中给我们点拨人生的正知正见!
2006年,我从吉首大学毕业,望着窗外朦朦胧胧的风景,我离开了亲近2年的恩师。不过虽然离开了恩师,庹公却依旧时时关心惦念着我们,不失时机地教导着我们......
毕业之后,一直梦想着有一天能够再见到恩师,然而却苦于刚参加工作,条件不允许。直到两年后,在长沙参加业务学习时,不期然接到恩师的短信,告知他正在长沙办讲座!喜出望外的我,一路狂奔参加了3天的讲座。交流中,从恩师口中得知,恩师隐隐感觉我就在他的身边,所以才发的那条短信。
慈祥的长者,总是时刻惦念着每一个孩子!
2012年,只有专科文凭的我,从郴州电视台特招到了湖南卫视——上大学前,我的职业规划还仅仅只是开一家影视制作室,为人婚丧喜庆录个视频——李某又有何德何能跻身中国电视的王牌部队。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或许这就是恩师庹公带路两年为学生种下的福德吧。
来长沙后,我第一时间将这个好消息报告给恩师,恩师一方面替我高兴,另一方面却也叮嘱我多学习。记得第一次还是第二次我给恩师打电话报告的时候,恩师委婉地告诉我,我现在所做的工作并不合适。其后,在衡山再次见到恩师的时候,恩师结缘了一本《观世音菩萨感应灵课》,告诫在工作生活中,何事可做不可做,可卜此灵课,并耐心替我标记了其中18签为“可做”。
灵课此后解了我许多疑难。不过我自己的种种行迹却使我自己猛然悔悟,恩师当初结缘灵课,或许目的并不在此地,而是告诫学生“不要做坏事”!
与庹公的最后一次见面,是在2014年秋冬时节。因为工作出差到湘西。最后一晚,我选择了住在风雨湖畔,第二天早上,正当我遗憾未能见上庹公一面,正准备离开时,庹公打来电话,希望我能够和儒学会的同学们见个面,和大家做一些分享。我自然十分高兴。
到约定的时间,恩师果然出现了!
庹公脸上多了几颗水痘,又消瘦了些,不过精神不错,说起话来,依旧声如洪钟。
原本约定的2小时的交流时间过去了4小时,卢勇和我,大家都有说不完的话,庹公更是如此,总要和大家多说些。
和大家分别后,我回到住地收拾行李,当我从今朝宾馆下来的时候,庹公又再次出现在了面前......
不曾想,这依依不舍的最后一面,却成了我与恩师在人世间的诀别。
不过我相信,恩师已去,但却并未远离。回想过去,恩师总是春风化雨、点滴润心,改变了我的人生。然而,我又能为恩师做点什么?我想首先面西而立,做一个正知正见正行的人吧。
对学弟妹勉励:
在见到庹老师之前,我一直迷茫,不知道未来在哪里,高考失利,进了吉首大学,而且还只是一个专科。在有幸亲近庹老师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之后,因为庹老师一句:高学历者眼高手低,低学历者往往踏实肯干,我重拾了对自己的信心。
因为踏实肯干,我获得了好些机会,学到了不少东西;也因为没有怨言,机会又不止一次降临。在去年与儒学会同学的交流和恩师追思会上的交流,大家多提出对学习传统文化迷茫,不知道学了有什么用,学习传统文化是不是会在社会上吃亏。如果说我的经历还有值得大家借鉴的地方的话,那便是踏踏实实学习,勤勤恳恳付出。而这,都是我从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得来的。
人生在世,无外乎两样:做人与做事。恩师说,做事先做人。传统文化经典中,讲的大都是做人的道理,这有些形而上,它并不能让我们学了立等见效。但每一句经典,认真领会,都能让我们受用终生。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无一可丢,“忠”能丢吗?每一个都都需要忠于职守,每一位领导都喜欢忠于自己的人,当然绝不是愚忠了。“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句句经典。
至于学习传统文化是不是会在社会上吃亏,我想这也大可不必担心。有真才学终究不会被埋没,老实人不会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