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免费创建纪念馆】 | 咨询客服 | 帮助

深切怀念王筠

地址:https://jinian.zupulu.com/memorial/?mid=84459 [邀请亲友祭拜] [收藏]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本馆] [将本馆转载至我的博客或论坛]
本馆馆号:84459号  [左邻] [右舍]  本馆公共帐户余额:567 铜板 [给本馆赠送铜板] [申请成为本馆亲友]该馆高级馆服务已经过期,馆内祭拜用品价格不再享受高级馆折扣优惠,请点击这里立即续费!该馆亲情指数为五级,馆内祭拜用品价格正享受六折优惠。等级越高,优惠越多。 微信扫码纪念
本馆由[麦穗]于2014年 03月 19日创建    馆长:[麦穗]  管理员:[碧玉菱歌

【祭文悼词】

怀念王筠

麦穗 于2014-04-23 08:38:58发表

    今天,无意间见到你好朋友撰写的纪念你的文字,这让我把你曾经跟我说过的往事联系起来。那个知名国企,曾经是你内心的牵挂,不止一次听你提起过这个企业跟你的渊源与情结,看到你的许多往事,不禁感慨万千,隧转发此文以祭奠你的亡灵。

                 怀念王筠

             发布者:宋秀忠 发布时间: 2014-02-19 浏览次数:  600

 

 

 

六公司   宋秀忠

 

2014127日,是农历腊月二十七,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正提示着马年的到来。此刻,我正驱车赶往河北泊头,回原籍看望年逾九旬的老母亲。上午10点半,吱吱乱响的手机收到一条短信:王筠在今日凌晨突发心梗去世了。短信是王筠的儿子用王筠的手机发来的。顿时,我目瞪口呆——这个王筠呀,你是怎么啦?!

王筠的大名,对十八局来说并不陌生,尤其搞宣传工作和爱好文学的人,以及在纪委部门当差的人,更是耳熟能详,亲如兄弟。确切地说,王筠是十八局企业的知心朋友,这不仅因为他是天津一家党刊的负责人,《经纬线》月刊的主编,天津市优秀中青年作家,而是他对十八局企业的那份关注,以及近20年来他对我们这家兵改工企业的一往情深。我记得有一年春节前,时任集团公司宣传部长的姜书范邀请王筠等天津报刊业的朋友座谈,受邀我也在场,当时王筠就说过这样一段令人感动的话:“你们是对天津这座城市立过大功的企业,宣传你们我们理应当仁不让,竭尽全力。多年来,我们一直坚守和秉持一项原则:凡是宣传十八局业绩的稿件,我们抢先推介,优先发表,目的是让更多的天津人了解你们。”此言并非逢场作戏,信口说说而已,十八局搞宣传的人都知道,王筠的确是在用心对待我们这个企业的。在他供职的刊物上,特别是在他担任正副主编期间,你会看到十八局这个大型企业方方面面的信息。其中有歌颂青藏铁路建设者的,有反映企业深化改革、探索发展新路的,也有报道纪检战线英模人物的,篇篇版面新颖,图文并茂,有的篇幅洋洋洒洒近万言。透过散发着墨香的文字,你可以看到编辑者的良苦用心,和对这个企业的真挚情感。

这就是王筠。

屈指算来,我与王筠相识已经20多年,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我是在市里总公司一家办事机构任职时认识他的,那时他刚到《经纬线》月刊社不久,天津一家报纸正在连载他的中篇小说《龙票》。那时的王筠青春焕发,文采飞扬,已发表了几百万字的小说和诗歌作品,有的已被介绍到海外。在80年代,他的那首《2000年,请接电话》的抒情诗,在全国产生过广泛影响。或许是办刊的缘故,从那以后,他的纯文学创作明显的少了,但他的创作激情依然不减,以写诗和创作小说的思维更多的关注社会现实,所以后来他的纪实作品《冷眼热眼观风景》和《岁月回眸》等相继问世。2013年夏天,他的近30万字的随笔集《侃斋志异》出版。王筠的活跃和不安分是出了名的,一年四季他都在外面跑,人物采访和业务范围的案件追踪整天忙个不停,大量的社会活动竟没影响他出作品,可见他的精力是何等的充沛,写作是何等的勤奋。

或许正应了“君子之交淡如水”的老话,我平时与王筠的交往并不多,前些年在市里工作时每年还能打几次照面,后来回到十八局特别是去了工地,见面的机会就很少了,有时偶尔打个电话问候一下,逢年过节发个短信,论交往、讲友情仅此而已。去年1017日,王筠携他的大作《侃斋志异》在天津图书大厦举行签售活动,我从南方某铁路工地特意打电话让我爱人冒雨前去购书,为此王筠很受感动。其实,我们这样做,也不光是考虑他售书的人气,更多的是为当前屡遭冷遇和日渐低迷的文学唱点反调,鸣一声不平。

王筠走了。他的离去,让更多了解和熟悉他的人深深惋惜,更让他身体欠佳的妻子和读大二的儿子悲痛至极。人们不明白,年仅58岁、正值壮年的他,为什么会走得那样急。129日,仍在外地的我,未能前往殡仪馆为他送行。带着这样的遗憾,春节过后,临去工地前,我和妻子来到友谊北路一栋旧式楼房的二楼,轻轻叩开王筠的家门。还在悲痛中的王筠的妻子,拉着我们坐下后,呜呜咽咽向我们回忆和讲述起王筠的往事。在有些灰暗的光线下,我看到客厅的墙上挂着王筠的两幅照片,一幅是他和儿子的生活照,另一幅是他伏案写作时凝神遐思的瞬间照。环顾室内的陈设,除一架老式钢琴可圈可点外,其它再无一件与时代同步的家具。这也从另一个侧面窥视到,一个以码文字为乐趣的文人当前的生活状况,以及在物质社会面前的酸楚和无可奈何。

从那栋老式楼房出来后,脑子里除了频频闪现“人生无常”的感叹,更多的则是割舍不下、挥之不去的朋友情结。是他,让更多的人认识了十八局这个企业;是他,让一些爬格子的人有了形成铅字的阵地。

思及此,我执笔写了这篇短文,以为怀念。


上一篇 下一篇
王筠(诗槐)

王筠(诗槐)

1955-2014
安徽

您的电脑没有安装Flash播放器,或者播放器版本太低,请点击下面的按钮安装最新的Flash播放器。

Get Adobe Flash player

祭文悼词列表

  • 数据加载中...



族谱录纪念网香火最旺推荐纪念馆优秀祭文纪念论坛帮助中心投诉举报免费创建纪念馆

欢迎加入族谱录纪念网QQ群进行交流或咨询问题,族谱录纪念网QQ群号:798385526    微信祭奠公众号:yunjinian2016   微信客服:yjinian

Copyright © 2005-2025 zupul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族谱录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聂本勇律师

族谱录 · 百家姓 · 网上纪念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