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景郑叙潘祖荫“清廉自介”又“购之四方”之原因
潘祖荫(1830-1890年),字东镛,江苏苏州人。他是晚清著名的政治家、金石学家和藏书家,且在三个方面都做到极致。在政治上,他的一句“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宗棠”,让左宗棠从一个毫无品阶的幕僚一跃成为天下瞩目的国家股肱;在金石上,位居“海内三宝”的大克鼎和大盂鼎都是他的收藏品。鲜为人知的是,潘祖荫还是一位成就极高的藏书家,坚持藏书刊刻达四十余年。潘祖荫能“清廉自介”又“购之四方”的真正原因在于潘家有经商的传统。潘家祖籍徽州歙县大阜村,往来江浙经营盐业,是徽商的一员。潘祖荫的侄孙潘景郑先生在《跋先泽鳞羽》里说:“溯吾家自明季九世祖其蔚府君,由歙迁吴,支裔渐繁。云浦公生高祖芝轩公,登巍科,居相位。自是而支系繁盛,称吴中望族矣”。其中“九世祖其蔚府君”是指大阜潘氏第二十五世祖潘景文,他“由歙迁吴”是大阜潘氏在苏州的始祖。自潘祖荫的曾祖父潘奕基中进士开始,潘家步入鼎盛期,先后共有1名状元,2名探花,6名进士,举人32名,贡生20名,秀才140名,被人称为“贵潘”。自潘世恩(潘景郑高祖)登状元及第,其弟潘世璜登探花及第,其子潘曾玮、潘曾莹(潘景郑曾祖)得中进士,其孙潘祖荫得探花之位,因此李鸿章题写“祖孙父子叔侄兄弟翰林之家”的匾额赠予潘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