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藏书家、画家潘承厚藏本
《敬节法师塔铭》赏析
宝山楼潘承厚藏本《敬节法师塔铭》被编著的《善本碑帖过眼录》收录历代善本碑帖141件,其中先秦至元代碑刻善拓1OO件,宋代、明代丛帖17件,宋刻单帖24件。所收拓本均为国家一、二级文物。书中详细记录每件萎拓的递藏经过,开列版本鉴定的考据标准,选录碑帖鉴定的重点题跋,勾勒碑帖鉴定线索。《善本碑帖过眼录》中配有一干馀张圆版,包含善本碑帖的重要考据点以及历代重要题跋墨迹。题跋作者多为历代碑帖鉴藏大家,共计28。馀人,书後附录《题跋者人名资料索引》以便检索。本书图文并茂,深度揭示善本碑帖的文物、艺术价值,为一部重要的文物鉴定工具书。
人物简介:潘承厚(1904~1943),潘承弼之兄,民国藏书家、画家。字博山,一字温甫,号少卿,一号博山、蘧庵。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早年丧父,后开始继承经营酱园生意,又在当地倡仪组建电气公司、创设通惠银行等,曾任故宫博物院顾问。
潘承厚和潘承弼(景郑)昆仲均以藏书知名,共同拥有“宝山楼”,其家藏书渊源极早,前后有200余年。其祖父潘祖同,有4万卷藏书,庋于“竹山堂”中。他和潘景郑在祖父的藏书基础上,极力搜购,达30万卷,其他藏家如曹元忠的“笺经室”、莫棠的“铜进文房”、孙毓修的“小绿天”等旧家藏书,尽为其所得。1919年,因购得宋蜀大宇本《陈后山集》30卷,由于纸色欠佳,市人均以为明本,他兄弟二人独具慧眼,以重价收之,遂将藏书楼名为“宝山楼”。与老一辈藏书家如邓帮述、丁祖荫、宗舜年等人,角逐一时。收藏重点多明末史料、乡贤文献,尤留心搜访名贤手翰,如有缪荃孙友朋往来的书札数十册,尝辑印《明清藏书家尺牍》4册,依《藏书纪事诗》体例,收录自明藏书家杨士奇至清末叶昌炽止,凡149位藏书家的手迹,内容多明清藏书家掌故。辑印《明清两朝画苑尺牍》收246人,皆有小传。抗战胜利后,“宝山楼”藏书被出卖不少。零存善本书,后来捐给北京图书馆、上海历史文献图书馆。工于书画,精于鉴赏,擅长山水花卉。编辑有《沈石田年谱》、《毛子晋年谱》、《文征仲年谱》等。去世后,其弟潘承弼将其书画作品刊印为《蘧庵遗墨》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