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二哥
杨全喜 于2022-11-05 22:49:38发表
一转眼,我的二哥(1959.9.3---2018.11.11)离开我们已经快四个年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却还是很清晰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2018.11.12下午在家接到二嫂从北京大兴打来的电话,说二哥住院了,让我能来就来看看他,我细思二哥肯定病情严重,但根本没想到他会离开我们。准确得知二哥离世的消息是从杨家微信群里堂屋大哥的孩子国亮的留言--------“望六叔一路走好”,当时我脑子一片空白,啊,我二哥没了,我悲痛欲绝,很快在网上订了最近一列(已经是第二天早上的车票)去北京的车票,第二天中午去了北京大兴侄女家,当时我二哥已经安放在一家医院的太平间,我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听二嫂讲述二哥离开时的情况,二哥是2018年双十一中午午休时静静地离开了我们,当时二哥的小外孙女还躺在他的身边。他应该是患急性心肌梗塞去逝的,他走的非常平静,那么的坦然,没有告别,就这样与我们阴阳两隔。留给我们无限的悲伤和不舍。2018年11.14在大兴的医院里为我二哥举行了比较隆重的追悼大会,在北京的单位同事和亲属参加了追悼大会,会后送二哥到大兴殡仪馆火化,骨灰盒安放在北京大兴天堂公墓。
回想二哥短暂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遗憾,小时候,总喜欢和二哥一起打柴,拔野菜,搂树叶,劈树枝,总会跟在他的后面,听他说有趣的故事和开心的笑话,给我们的童年留下笑声和欢乐。
二哥的小学和初中都是在我们村的学校读的书,我们村的学校办的颇具规模,老师的水平还算不错,比如数学老师郭虎旦和刘五和后来成了乡里面顶好的老师,后来又提拔到县城当了主要老师。当时村办学校学习风气很好,能在学校学到不少知识,1976年二哥初中毕业后想上高中,但因为家里成分高(中农),读高中需要得到村、乡的推荐,母亲为了二哥上高中到处求人,为此母亲还和当时的村支书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们兄妹对此记忆优深并深埋心底)。经过再三求人,1977年二哥总算上了天成公社丁七号技校(相当于高中)当时技校主要是劳动实践课,天天参加生产队劳动,学习的时候很少,根本就没学到多少知识,1979年应届技校毕业后,参加了全国的统一高考,仅差分数线2分落榜。他没有灰心,狠下决心,在天成中学补习了一年,这一年,他咬紧牙关,以坚韧的毅力努力学习,奋力追赶, 曾记得那份手工油印的数学复习资料和那本很厚的数学代数书,他一道题一道题地做起来,夜深了,疲倦了,他用冷水洗洗脸或者出去走走努力让自己清醒过来,接着做题,就这样他脸上起了水泡,他硬是这样坚持了下来,几乎做到了头悬梁,锥刺股的忘我境地,功夫不负有心人,1980年他如愿以偿被内蒙古乌蒙农牧学校林果专业录取。在校二年二哥没有向家里要过一分钱,凭着在学校的奖学金顺利读完了学业。在上中专的最后一年,二哥用自己剩余的奖学金买了一台收音机,我们对这个收音机爱不释手,并由衷地佩服我的二哥,他真了不起!
毕业后二哥被分配到了凉城县蛮汗山林场任技术员,当年他们做的规划设计成就了今天一个风景秀丽的国家4A级景区,后来由于工作调动先后在凉城县苗圃任场长,凉城县森林公安局工作任技术骨干和重要领导,受到同事们的一致好评。在凉城县工作期间,因公小腿部骨折做了接骨手术,手术很成功,之后又投入了工作当中,临近退休,工作退居二线,基本就不怎么去单位了,但他就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先后在凉城县岱海旅游中心兼职,在内蒙古额尔多斯绿化工程做技术负责人。
他是个热心人,经常帮助人们处理一些疑难事情,村里的人和亲属只要遇到他们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总会找到二哥寻求帮助,他总会想尽办法给予帮助,得到众人的一致肯定。
二哥是一个爱学习的人,在凉城县工作期间,他喜欢上了中医理论,他购买了大量的中医书籍并仔细研读,经常给人们看一些小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风趣幽默的他走到那里,那里就充满欢声笑语,热心善良的他总是能够帮助身边的人,和他在一起,你就会感到温暖,感到快乐,感到安全,骨子里倔强的他总是用行动,用执行力去攻克一个个难题,完成各项项任务。
曾记否,1980年二哥中专毕业,正好这年我三哥通过高考考入了包头轻工业学校制糖专业,二哥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三哥读中专的费用,我1987年通过高考考入了秦皇岛煤炭工业管理学校运销专业,二哥和三哥又承担起我上中专的费用,我毕业的时候咱们的小弟通过高考考入了内蒙古农牧学院(现在的内蒙古农业大学)我们哥三又承担起了小弟读大学的费用,相互接济,使我们顺利地完成了学业,我们都赶上了好时候,学校毕业包分配工作,我们都有了正式工作,生活有了保障,感谢邓小平的恢复高考制度,感谢社会对我们的眷顾,如今咱们的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年在一个闭塞的小山村,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他们兄弟四个通过高考走出了农村,告别了贫困,实属不易。
二哥,你在天堂还好吗?我们想念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