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类的书,也需有不同的读法。
黄珏 于2021-03-15 20:29:10发表
我们是一个有文化经典的民族,这是一种幸运。因为这意味着不管进入什么时代,我们都可以从这些经典获取深度理解自身与世界的启示,获取存在的力量与勇气。这同时也意味着我们背负着一个使命,那就是在每个时代都需要去重新理解、会通这些经典,以使每个时代的精神生活能够维持在应有的高度上并在此基础上继续提高,如何阅读这些经典也就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人类文明越发达,书的种类也就越多。正如对于不同美食要有不同吃法一样,不同种类的书,也需有不同的读法。就读法而言我们可以把书大致分为这三类。一类通常会是我们读得最多的书,就是以浏览的方式阅读的书。我们读这类书或者是为了补充一些知识,或者是为了消遣,或者是为了心灵的解放。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我们在生活中还需要与各种人、各种事物以及各种行业打交道,这就需要不断补充各种知识;我们还会有空闲需要排遣,需要让心灵摆脱俗气到想像世界去漫游,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放飞心灵,这就需要文学作品。由于这类书或者比较浅显、通俗,或者比较有趣、生动,可以随时随地以比较快的速度阅读。我们在床头放的,在旅途上带的通常就是这类书。第二类是专业书,虽然各种专业书的内容千差万别,但都需要以专注、精准的方式阅读这类书籍,因为这类书通常都有自己的概念体系,包含着严格的概念定义与逻辑推演。第三类书就是文化经典,包括思想经典、艺术经典与宗教经典等。这类书首先要求正襟危坐地慢读、精读。这类书成为经典是经过长时段的历史筛选确定下来的,既不是作者本人也不是某个读者所能决定的。而这类书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则是因为它们代表着它们所属的那个文化传统与历史进程在一个时代所能达到的精神高度和思想深度,它们因此甚至是一个时代之所以成为一个时代的分界线而构成了时代之间的关节点。不管是个人还是民族,如果没进入文化经典,也就是意味着其生活或存在不可能有历史的厚度。阅读经典的第三境既是最难达到的,却也是今天的人们最需要努力达到的。在全球化处境下要使世界的普遍之道肉身化为世人之道,唯有通过不同传统的文化经典的对质、会通才是可能的。对自己传统的文化经典的放弃是对真理的不负责任,那么对其他传统的文化经典的拒斥则意味对真理的盲目排斥。不管是对自己传统的文化经典的否定,还是对他者文化经典的拒斥,实质上都是放弃对世界普遍之道、天下普遍之理的寻求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