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免费创建纪念馆】 | 咨询客服 | 帮助

远方的思念

地址:https://jinian.zupulu.com/memorial/?mid=113347 [邀请亲友祭拜] [收藏]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本馆] [将本馆转载至我的博客或论坛]
本馆馆号:113347号  [左邻] [右舍]  本馆公共帐户余额:390 铜板 [给本馆赠送铜板] [申请成为本馆亲友]该馆亲情指数为三级,馆内祭拜用品价格正享受八折优惠。等级越高,优惠越多。 微信扫码纪念
本馆由[房汉臣]于2015年 05月 03日创建    馆长:[房汉臣]  管理员:暂无

【祭文悼词】

房姓渊源之二:“天下房氏,无出清河”

房汉臣 于2018-01-06 12:43:10发表

 

 

     说起来,中华姓氏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涉及到社会学、历史学、语言学、文字学、地理学、民俗学、人口学、地名学等众多社会科学领域。 

就说姓氏的形成吧。除了与图腾关系密切外,还与女性分不开。因为古代姓氏起源的那个时候,还是母系社会,人们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最早的中华古姓,是跟母亲的姓。目前可以明确考定的不到三十个的古姓中,大多数都是从女旁,如:姜、姚、姒、姬、娲、婢、妊、妃、好、赢,等等。不仅古姓多与“女”字相关,就连“姓”这个字的本身也从女旁,“姓,人所生也”(《说文》),表明了出生的血缘关系,清楚地说明同姓的人都是一位女性祖先的子孙,也是母系氏族社会同一血缘关系人群的标记。妇女在生产生活中居于支配地位,实行群婚制,兄弟姐妹之间可以通婚,在这种制度下,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所以在神话里至今仍流传着“圣人无父,感天而生”的许多故事。 

在上古三代,姓和氏不是一码事。“姓”主要是为了区分氏族,避免同姓结婚。“氏”是从“姓”那儿派生出来,主要是为了区分身份的贵贱。尊贵的人有名有氏,低贱的人有名无氏。从汉代开始,“姓”和“氏”混而为一,姓成为姓氏的总称,具有了现代姓的真正含义。 

中华古姓的来源,除了以母亲为姓,还有以国名、邑名、官职为姓的,有以封地、居住地、出生地为姓的,有天子赐氏、以号为姓的,有因避讳或某种原因改性的,有以神话中的传说为姓的,等等。 

总而言之,每一个姓氏的起源、发展、分化和演变都有极其复杂的历史原因,大到朝代更迭、属国覆灭、部族兴衰,小到移民戍边、家庭凌替、个人生死,都会对姓氏的演变产生影响。 民间有一说:“七刘八张十二王,天下无二房”,说的就是刘、张、王三大姓的外姓来源较多,而源自带来“尧天舜日”大帝尧的房姓只有一个来源——尧帝世孙房陵。自房陵开姓、被舜钦定“永作虞宾”,其传承相对单纯,流向也很清晰。

丹朱第13代孙雅于公元前32(西汉成帝末年)为清河太守(今河北清河县东)房氏家族开始定居于此,并繁衍成为望族:房凤(字士元,也有称子元的)、房扬名在儒林,房雅11代孙东汉桓帝朝司空房植有名当朝。后又因南朝梁武帝时(公元502-557年间)房景伯在清河任过太守,唐朝三位宰相(房玄龄、房琯、房融)均出自清河,故此“清河郡”成为房姓人最重要的郡望,有“天下房氏,无出清河”的说法。 

东晋时,清河房乾被朝廷派到北方游牧民族鲜卑那里做使者,后因中原战乱,无法回到中原,只好留居北地,因鲜卑族把“房”称为“屋引”,遂改姓“屋引氏”,但心中仍念念不忘故土故族。到了南北朝北魏时,中原局势相对稳定,其后代又举族南迁中原,又从“屋引氏”恢复为房姓,并在洛阳所在地的河南郡成为望族,被称为“河南房氏”。据《北史》、《魏书》、《新旧唐书》等记载,该支先后有北魏骠骑大将军、晋州刺史房谟,隋柱国、徐州总管房兆,隋海州刺史房恭懿,唐武则天朝宰相房融,玄肃二宗宰相房琯,去庵将军房丰生等名相名将。 

在南北朝甚至更早时期,清河房氏作为当地望族,一直保持着与清河崔氏等望族的通家之好。到公元4世纪末,清河房氏与清河崔氏、平原刘氏、渤海封氏等家族因战乱迁移到山东半岛,成为慕容氏南燕国的上层家族——青齐房氏。房氏家族没有卷入北魏和刘宋在山东半岛的争夺,一直到公元469年以前,清河房氏一直是“世家大族”意义上的贵族,而不是门阀士族。 

南北朝后期,由于周、隋、唐三朝对传统士(贵)族阶层在政治上打压,在用人上又以“开科取士” 取代凭门第和族望选官任职的制度,象房姓这样的士族,仕宦不得为清望官,婚姻不得结高门第,政治地位、社会等级即因之而降低沦落。 

公元六世纪,长期蛰伏的房姓族人中终于又出了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就是唐初名相、中国十大贤相之一的房玄龄。房玄龄(公元579年—648年),名乔,字玄龄(因清康熙帝名玄烨,为避其讳,故在清代所重修/编的史书和相关资料中又追改其名为“元龄”,与唐初一皇室太妃清河“房氏元龄”名同)。 

唐太宗在位期间,房玄龄受封为梁国公,官任中书令、尚书左仆射、司空等职,总领百司,掌政务达20年。参与制定典章制度,使唐律比前朝显为宽松,律条也臻完备,奠定了中国现存最古、最完整的封建刑事法典《唐律疏议》,对后世的影响极大;监修国史,主编了二十四史之《晋书》;与魏徵同修唐礼;调整政府机构,其省并中央官员之举为“贞观善政”之首;善于用人,不求备取人,也不问贵贱,随材授任;恪守职责,不自居功。后世以他和杜如晦为良相的典范,如《旧唐书》赞曰:“文含经纬,谋深夹辅。笙磬同音,唯房与杜。”因玄龄善于谋划,如晦善于决断,史称之为“房谋杜断”。 

有唐一朝清河房氏的“五代三宰相”,房氏家族于此时获得中兴,备极荣光。   中唐以后,由于临淄房氏房玄龄一支及河南房氏房琯一支的相继衰落,房姓族人在整体上又仍保持着传统士族的清高和傲气,较少通过应试而出仕,也较少务工从商,而是大多选择了隐居乡野的消极避世态度,最终导致房姓在中唐以后大多为“农”业人口,在“士”、“工”、“商”等门类人才零落,成为散居各地的小姓。一直到明初才出现了房宽和房胜两位立了大功的将军。但房姓族人虽流徙四方,清白持家的风格始终未变。



上一篇 下一篇
丁容珍

丁容珍

1924-2018
江苏省南通
房金民

房金民

1924-2014
江苏省南通

祭文悼词列表

  • 数据加载中...



族谱录纪念网香火最旺推荐纪念馆优秀祭文纪念论坛帮助中心投诉举报免费创建纪念馆

欢迎加入族谱录纪念网QQ群进行交流或咨询问题,族谱录纪念网QQ群号:798385526    微信祭奠公众号:yunjinian2016   微信客服:yjinian

Copyright © 2005-2025 zupul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族谱录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聂本勇律师

族谱录 · 百家姓 · 网上纪念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