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免费创建纪念馆】 | 咨询客服 | 帮助

亲爱的妈妈,我们永远怀念您

地址:https://jinian.zupulu.com/memorial/?mid=385849 [邀请亲友祭拜] [收藏]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本馆] [将本馆转载至我的博客或论坛]
本馆馆号:385849号  [左邻] [右舍]  本馆公共帐户余额:928 铜板 [给本馆赠送铜板] [申请成为本馆亲友]该馆为推荐纪念馆该馆亲情指数为二级,馆内祭拜用品价格正享受九折优惠。等级越高,优惠越多。 微信扫码纪念
本馆由[王学弛]于2020年 03月 20日创建    馆长:[王学弛]  管理员:暂无

【祭文悼词】

忆母亲优秀祭文推荐

王学弛 于2020-03-20 08:42:17发表

忆母亲

 

母亲去世的比较早,才57岁。她刚去世的几年,我想到她的时候不多,但最近这十来年,有时安静下来或是梦中都会在脑海里浮现她的影子。

我有记忆是三岁多一点。我躺在母亲身边,估计是我比较依恋她,又或是我做了噩梦,她问我,也是在自言自语:我将来要是死了,你咋个办哟。后来才知道,母亲当时生病很严重,在沙湾住院动了手术后肠粘连,痛得非常难受;还好,后来治好了。母亲的性格比较硬,但对自己的儿女,那是说不完的好。

我和四哥睡的房间在厨房后面,大哥、二哥回来也睡这间,三姐在隔壁。我们这间有两张床,有个柜子。里面有时放着父母亲要去走亲戚时的赶礼,一封饼(里面有十个饼)或挂面。听母亲说,为了给我断奶,她把苦胆汁涂在乳头上,我含了哇哇大哭,她就拿饼给我吃。

母亲一辈子好辛苦。嫁给父亲,首先就为建房子辛劳。除了地里的劳作,生产队的猪是每家轮着喂。我有时去公房看她一个人在那么大一个屋子切猪草、煮猪食。父亲没在生产队学校教书后,我们几姊妹也陆续离开村里去乡里、区里读书,家里六个人的地里所有农活都压在她一个人的肩膀上。常年的艰辛,使她很早就患了严重的胃下垂。

母亲没有文化,但喜欢哼歌。我们家有三口锅,大锅煮猪食,中锅煮汤菜、做豆花,小锅炒菜、蒸饭。给灶台添柴的那一面,上面悬着过年前做的腊肉香肠,还有一口黢黑的锅,柴火从灶台里飘出来会把它里面的水加热。好像豆渣粑也在上面和腊肉香肠一起熏。母亲在给灶台添柴的时候,灶台里面的火光映照着母亲那因常年劳作早就失去了光泽的脸,她就哼了起来:娘啊,儿死后,你要把儿埋在那高坡上,将儿的坟墓向东方,儿要看白匪消灭光,儿要看,天下的劳苦人民都解放《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洪湖赤卫队插曲)。也许,这是她当年在少女时参加成昆铁路建设工地上学会的歌。这时候,母亲的脸是生动的。偶尔,她又会扭过头看看在院坝里快乐地滚铁环的我。有时她也唱《白毛女》和《九九艳阳天》。

包产到户之前,我和四哥放学回家,母亲还在地里劳动挣工分没回来。我和四哥在院坝里玩,看着天色慢慢暗下来,夕阳很快就被右面那片山挡住了,我们看到的是漫天的红霞。年龄很小的我,有时会突然产生恐惧——妈妈怎么还没回来。

母亲有时也骗我。她去毛坪赶集,我跟她说想穿新的(塑料)凉鞋,她答应了。下午她回来之前,我早就跑出好远(好像是张还嘴)去眼巴巴的地等她。她跟我说:买了,就是尺寸大了,估计只能二哥四哥穿。其实,哪有钱给我买!我五年级的时候穿的胶鞋还没鞋带呢

我小学时生过两次很重的病,第一次是三年级的时候(82年夏天),那天是期末考试,在教室里我就迷糊了。数学老师何登福将我背回家里。父亲已到公社中学教书,一两周才能回来一回。母亲去地里干活去了。何老师找到二叔,将我交给了他。二叔将我背到杨漩火车站旁边赤脚医生杨尚明那里。杨医生也没办法,二叔一看当天的火车已经过了,就背着我从杨漩走到田坪子(大约十四五里路)坐船过大渡河到龚嘴电站医院,过河前我醒过一次。在医院住院了七天,前三天昏迷,好像是花了11元钱。二叔守到我醒过来。我醒来之后,母亲才来看我。我总觉得她的事情好多,没立刻来看我理所当然的。父亲不在家,家里所有的事都在她肩上。对面病床是一位老奶奶,母亲来了后,她问母亲花了多少钱。母亲说了之后,她要我好好学习,因为11元钱要好多工分才够哦。听了这话,母亲的神色是淡然的。花的钱再多,这是要救自己幺儿的命。

没上学前,父亲去村里学校教书,我叫着要跟他去。有时他背我,有时我自己走。他背着我,下了石阶,顺着家下面的小水渠绕过家,到了浑水凼沟对面的路上,他回头大声对在家里忙碌的母亲说:幺儿跟我走了哦!正在喂猪的母亲答应了一声“噢!”。我觉得这时父亲、母亲的心情是愉快的,我也觉得很快乐。

母亲和舅舅的兄妹感情特别好,一年会回两三次娘家,背上东西要走两个多小时。外公外婆早就去世了,前文说过,舅舅比母亲大二十岁,所以说是回娘家,其实就是去看舅舅、舅母。每次我都想要和她一起去,有时她也同意。有一次她不带我去,我跟着追,结果在山路上摔了,母亲只好同意我一起去。她当时用了在石壁上找的蜘蛛丝窝给我敷在伤口上,很快就不流血了,我额头上的疤现在还在。

到了舅舅家,见到亲人的喜悦洋溢在大家的脸上。表姐蒋楠英好像只比母亲小一岁,已经出嫁多年,生活非常艰苦,我觉得比我们家还糟糕多了,但我们每次都要顺便去她家一下。舅舅家那个村水源和我们代坪一样,雨水侵入地下汇聚一起在某个点冒出来;干旱的时候吃的是天花水(雨水积攒在挖好的深坑里沉淀一阵后饮用的水)。舅舅当过乡干部,房子居然好像有砖,反正我觉得很精致。大表兄蒋国平的儿女都比我小。我跟他们一起玩的时候真开心。我在舅舅家想吃什么都能得到满足。那时我觉得,舅舅、舅母、表兄、表嫂真好。

第二天吃了舅母煮的汤圆(有甜的和咸的),我和母亲就出发下山到渡口过河去对面毛坪乡赶集。在那里我和母亲会去看幺舅公(奶奶的小哥)。他被政府释放了几年了,戴着一副老花镜,应该算是知识分子。饭也没在他们那里吃,当然我们也不会在集市上吃,农村人去赶集都没钱在集市上吃饭的,我们吃的是母亲带的干粮。在集市上可能会买一点布或家里需要的其他东西,东瞅瞅、西逛逛。集市的末端有个开阔的坝子,我和母亲就在那里停下来,看卖艺的在那里耍把戏。好久,母亲突然觉得最后一班船要开了,赶紧拉着我去坐船回家,一边走还一边毫无理由地责怪耍把戏的人耽搁了我们的时间。我觉得她好好笑。

母亲当了好几年的小商贩,起因是她捡了10元钱,父亲又去开会去了。说这句话主要是我认为如果父亲在家的话,他可能会因为面子思想反对,他开会回来货也进了,当然继续。当小商贩,卖的是哪些东西呢?我记得有各种各样的蛋片薄饼(小学生很喜欢吃)、腌的酸菜、鸡蛋,到街上路边占一块小地方卖甘蔗。我在上初中的时候,我隔三差五的拿一两张蛋片薄饼来吃,母亲装作没看见,或者看见了也不说,人世间的美味莫过于此。最早,在我们家门口买鸡蛋薄饼,后来挑着腌的酸菜去龙池中学进门后的右边操场卖给学生。我念初中,每天经过的时候,心里是矛盾的,主要是怕同学知道后看不起我,虽然潜意识里的这种想法很不应该。有这种想法的人不止我一个,起码我不可能对母亲有何不敬的言语行为,但别人就未必。比如,李文勤表姐在学校路过母亲那里的时候,她从来不和母亲打招呼。当然,不清楚我的这种想法母亲是否知道。但短暂的矛盾心理之后,我就觉得别人知道也没什么。所以后来母亲在大街上买甘蔗鸡蛋的时候我是很积极的,虽然我帮不上什么忙。说到卖甘蔗,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春节前后生意最好,摊位上的卖完之前,母亲就会叫我和四哥赶紧回家去搬,我和四哥两人扛一捆甘蔗跑着穿行在小巷子到摊位上。

父亲调到龙池中学当校长后,母亲先是在食堂做饭当炊事员。父亲和她每天五点过就要起床,两人一起到食堂给学生做早餐。那时,我们几姊妹都已经没在龙池念书了。每次回家,家里的饭菜总是很好吃。后来学校搞勤工俭学,办了一个煤矿。母亲又到矿上开绞车,这个工作轻松一些。工人将挖好的煤装在有铁轨的煤车里后给地面信号,母亲听到铃声,就启动电机,将煤车从地下用缆绳拉到地面上来卸载后又放回地下。我接替母亲开过一个多月的绞车,因为她要教我如何开,所以那几公里路我和母亲一起走过好多次,有一次她还陪我到我小学同学家玩耍。

对母亲打击最大的事,则是三姐的去世。三姐才22岁,刚工作一年,生病治了不到一年时间走的。在殡仪馆和三姐告别的时候,母亲肝肠寸断,站立不稳,大家只好扶着她。父亲说:我们这是白发人送黑发人......

我去上大学,父母亲给我准备了九百多元钱。因为路途遥远,怕路上不安全,母亲在我穿的内裤上缝了一个小袋子,把钱也缝在里面防小偷。上学期间,我每次打电话回去,只能打到父亲的办公室,是不可能和母亲通话的。我想,她对我是思念的,但也知道我是平安的,我的每一天都在学校里快乐地生活。

父亲调动到符溪中学的时候,市教育局副局长带来一辆普桑送父亲去上任。父母亲把一些衣服放在车上,母亲转身又把自己买来养了好多天的鸡拎上车。那车很干净,估计那副局长脸色不好看。没办法,母亲多么朴实。

读书的时候想追求一个女孩儿,我就把那女孩儿请到家里吃饭,主要是母亲想看看那女孩。母亲专门为我去买了卤鸭,给我做好饭。吃饭的时候,她又借故离开。

大学最后一年第一个学期还差一个月期末的时候,父亲打电话给我,母亲病了,时间不多了,要我回家陪在母亲旁边。急匆匆向学校请了假,先从长沙到武汉,在武汉转车。我站在武昌火车站的站台上等待到成都的76次特快车。看着飘飘而下的雪花,脑海里却满是母亲的样子。还要两天的时间我才能回到母亲身边。

母亲的病确诊后,父亲母亲都搬到二哥家里。在这里,我、四哥、二哥每天换着服侍母亲。二哥、四哥每天要上班,所以我回学校前的这一个多月,我在母亲身边的时间要长一点。

母亲的病是肺癌,已经转移到手臂上,皮肤下面的肌肉已经变成块状,她很痛。白天,如果母亲身边有人在,我就去人民医院开一盒到两盒杜冷丁,第二天可能就去红会医院开,有时又换到中医院,还去过符溪医院两次。医生都比较通情达理,红会医院和符溪医院的医生听我讲述了母亲的病情,把药开给了我。拿了杜冷丁,我学着给母亲注射止痛。一开始很有效,注射一针可以管六个小时。可后来随着癌细胞的加速扩散,母亲身体逐渐产生药物依赖性,有时连两个小时都不到,她又呼痛。不得已,只好间隔着给她注射安定。

晚上,她卧在床上,我一般是搬根凳子坐在床边,把电视打开,但不放声音,有时扛不住就睡着了。一开始她还能自己上卫生间,我回家二十天左右的时候,她走路已很困难。她半夜要上卫生间,又不想惊动我,就自己去。结果有一次她就在卫生间摔了,我还责怪她不叫醒我。

舅舅、舅母来看她,安慰她病会好起来的,自己的儿子都那么争气,不要多想,安心养病。我送舅舅、舅母到楼下,舅舅很悲伤地说:妹妹这辈子一直都吃苦,没享过福。

她清醒的时候,经常要喊二哥二嫂将几个月大的孙子王宇江抱给她看。

她担心自己会被火化,反复的要求父亲和我们把她弄回老家代坪去安葬,那是她嫁给父亲后辛苦了一辈子的家,心里认可了一辈子的家,带给自己无数回忆的家。我们不同意。她又提出来要我们把她葬在她的娘家桤木坪,这更不现实。我们跟她讲:老家那个地方不通公路,我们已经很难得回去一次,真到那个情况,我们怎么来看你。她后来没办法再提了。

在家住着已经不行,我们将母亲送到红会医院住院,这样可以让护士帮助照顾她。我必须去上学了。父亲电话里告诉我,后来,医院住不起,母亲也到了最后时刻,他们一起回到了符溪中学的房子里。

父亲跟我说:在我心里,蒋瑞珍好,她把所有的心血都倾注在了这个家庭,她真正只和我生过一回气。

下面这几句诗用在母亲身上,我想,是合适的:育吾兄弟,艰辛备历。摧折作磨,因此遭疾。中间万万,皆伤心史......病时揽手,酸心结肠。但呼儿辈,各务为良......养育深恩,春晖朝霭。报之何时?精禽大海。呜呼吾母,母终未死。躯壳虽隳,灵则万古。有生一日,皆报恩时。有生一日,皆伴亲时。

95年4月24日,母亲走了。母亲竟然走了。母亲永远不会离开我们的。

回忆母亲,不知所云。


下一篇
蒋瑞珍

蒋瑞珍

1938-1995
四川峨眉山市

您的电脑没有安装Flash播放器,或者播放器版本太低,请点击下面的按钮安装最新的Flash播放器。

Get Adobe Flash player

祭文悼词列表

  • 数据加载中...



族谱录纪念网香火最旺推荐纪念馆优秀祭文纪念论坛帮助中心投诉举报免费创建纪念馆

欢迎加入族谱录纪念网QQ群进行交流或咨询问题,族谱录纪念网QQ群号:798385526    微信祭奠公众号:yunjinian2016   微信客服:yjinian

Copyright © 2005-2024 zupul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族谱录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聂本勇律师

族谱录 · 百家姓 · 网上纪念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