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免费创建纪念馆】 | 咨询客服 | 帮助

永远的老校长——朱兆祥

地址:https://jinian.zupulu.com/memorial/?mid=22690 [邀请亲友祭拜] [收藏]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本馆] [将本馆转载至我的博客或论坛]
本馆馆号:22690号  [左邻] [右舍]   [申请成为本馆亲友]该馆为公益馆 微信扫码纪念
本馆由[韩春岚]于2011年 12月 01日创建    馆长:[韩春岚]  管理员:[胡斌] [朱辰] [王健

【祭文悼词】

怀念我们的好老师朱兆祥教授优秀祭文推荐

朱辰 于2018-02-19 10:15:47发表

怀念我们的好老师朱兆祥教授

5907校友  寇绍全

 

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有着很多勤奋工作、虚怀若谷、热心教学、关爱学生的好老师。正是他们的辛勤劳动,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为中国科学技术进步做出卓越贡献的好学生,为中科大在全国乃至世界都赢来良好声誉。值此中国科大即将迎来60华诞的日子,不由我深深地怀念起那些奉献了他们一生来教诲我们、培育我们的老师们。他们当中有些在安度晚年,也有的已经离我们而去,朱兆祥先生就是其中一位。朱老师于20111128日辞世,距今已近7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仍然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中,他是我做人的榜样,永恒的楷模。

朱老师一生兢兢业业,从解放前在宁波做地下党工作开始,在不同工作岗位上为党、为人民勤勤恳恳地工作。我认识朱老师是1963年的事。那时他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爆炸力学专业教研室实际负责人,我是近代力学系59级爆炸力学专业的学生,担任班里学习委员。就在这段时间里,我与朱老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朱老师在教学上一丝不苟,书教得很好。“振动与波”讲得很活,生动易懂。他讲课最大的特点是,不是简单地转述书本知识,而是用他对知识的理解来启发我们进行思考,有传说中的孔圣人和朱熹的风范。他不仅在黑板上仔细推导公式,还亲自刻蜡板制作讲义,为了提高大家的兴趣,培养我们自学的能力,还组织课余学习小组,带我们学习《分层介质中的波》一书。由于我是这个小组的联系人,自然与朱老师接触得多一些。我发现朱老师不仅学问做得好,待人也非常好,从没有架子。周末有时我也到朱老师所住的中关村62楼去玩,他和他夫人邓爽老师也像带自己的孩子一样待我。多年来,我们是师生,如父子,也是朋友,和他的孩子们也情同兄弟姊妹。

朱老师对做学问,要求很严,一丝不苟。他时常鼓励我们,遇到困难时,一定要坚持,要有韧劲。我在中国科学院力学所工作期间,曾被指定负责岩石力学性质的研究,可做了一段时间,看不出太多成果,感到岩石实在太复杂。正在此时,我做了一个有关金属问题的调研。朱老师看了我的报告,鼓励我说:“报告写得很好。”但我把想转过去做这一新课题的想法与他一说,他却一句话问得我哑口无言:“在岩石领域啥都没做成,怎么转?”想想他的一生岂不如此,虽历经坎坷,却始终坚持,勇往直前,从不退缩。从此我明白,无论做啥事,开了头就应该有个结果。这不仅在教我如何做事,更教我如何做人。他不仅这样要求我,还让他最好的硕士生前来和我一起做论文,名义上是让我协助他指导这位学生,但我明白,实质上他是让他的学生来帮我。此外,他还亲自陪我去地质所找人请教。那时候,他也应该是接近60岁了,还与我一道骑自行车去。有一次在去祁家豁子的路上,朱老师还不幸滑倒了,直到现在,我对此还感到十分内疚,觉得是我没照顾好他。在业务上他耐心指导、认真把关,对我们的文章会逐字逐句地修改。可当文章要在《力学学报》上发表时,他却无论如何也不让把他的名字写上。老师就是这样,不计得失,甘为人梯。

朱老师是我最尊敬的老师之一,我非常崇敬他。我是他的学生,而他却把我当成可信赖的朋友。1980年他还在合肥工作时,他的小儿子朱辰正在准备《理论力学》考试。他特意关照我,抽时间教朱辰掌握一些学习基础课程的方法和技巧。从此,我与朱辰有了较多的往来,我们成了好朋友。后来我又知道朱辰对创新思维教育很有兴趣,也很有研究,并和他夫人张力平一起在创新思维的普及教学方面,在全国各地做了大量很好的工作。响应中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2015年还邀请他俩到我老家为教育口的朋友们讲了课。他俩自费前往,不要一分钱补贴,完完全全地尽义务;他们还与当地老师结为朋友,回北京后不时送些书过去,帮助他们成长。跟他们的父亲一样,他们非常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当朱辰得知我生病后,特意到我家来,教我在他自己生病期间学得的、曾经对他很有帮助的身体锻炼方法。不仅如此,朱辰和朱旗还不时送来一些他们撰写的游记。他们兄弟姊妹文笔都很好,这些图文并茂的游记,读着有如身临其境,使我增添不少知识和乐趣,对我身体恢复很有帮助。

当朱老师接到组建宁波大学、出任宁波大学校长一职的使命后,还来到当时我住的力学所内“弹试楼”小屋告诉我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记得大约是1985年一个春夏之交的早晨,朱老师告诉我这一消息后,我们着实高兴了好久。我记得他还在我当时住的又黑又挤的小屋里,凑合着和我们一起吃了顿早饭。我们的高兴主要不是因为朱老师当上了大学校长,而是因为多年政治上的不公平待遇得以纠正了。这使我想起了一件令人心酸的往事:“文革”中他带学生去金川实习,学生都可以进到现场,而带队的他却与实习场地无缘,被堵在场地外面。然而,这些政治上的不公正待遇和歧视,从未能丝毫削弱他对教书育人的执著热爱。朱老师曾邀我去宁波大学,但由于当时一些别的原因,我未能与我的恩师前往,实为遗憾。还有一件使我永远不会忘记的事是:当我告诉他,一所高校要我到他们那里去时,他特意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写信给我,帮我仔细分析利弊。要知那时他刚出任宁波大学校长不久,正是千头万绪的建校事宜待他决策处理之时。后来的事实证明,朱老师的分析是完全正确的。

1959年朱老师在罗湖桥接钱学森先生归国后,曾协助钱先生组建力学所,是力学所元老,建力学所的功臣。他对力学所有非常深厚的感情。在卸任宁波大学校长前夕,他表示了回到力学所的愿望,这当然是我们求之不得的事。当我把他这个想法告诉郑哲敏先生后,时任所长的郑先生对朱老师非常欢迎。经过郑先生的努力,朱先生在晚年又回到力学所继续做研究工作,指导学生,还在力学所为我们开设“细观力学”课程,很受大家欢迎。我们的朱老师就是这样,在他的一生中一会儿是领导,一会儿是普通工作人员,虽然长时间蒙受不白之冤,但无论何时何地,他总是兢兢业业,把自己承担的工作做得很好。

1990年我到了瑞典后,朱老师仍然一直关心着我。1994年他花了很多时间仔细阅读我的博士论文初稿,提出我应该思考的问题及修改意见。迄今他那清秀独特的书写,还保存在我的文件夹中。虽多次搬家,多次轻装,我还是把它从国内带到国外,又从国外搬到国内。每每看着朱老师那刚劲有力的字,都使我倍感亲切,增添力量,也鞭策着我不断奋进,即使在国外也要展现中国学子的风范。瑞典的吕勒奥大学(Luleå)一直有向全世界招聘教授的传统,这是为了确保像瑞典这样的小国可以有较高的教学质量。2002年,我应聘成为Luleå大学第一个来自中国的教授。

Luleå大学在2001-02两年间招聘的教授与校长的合影。前排居中(女)是校长,

新教授来自不同国家:印度(前排右一),中国(前排右二),德国(第二排左一),

奥地利(第二排左二),美国(第二排右一),乌克兰(后排左边两位),其余为

瑞典6人。

 在朱老师80大寿前,我回国时曾建议他把研究成果及讲课的内容写成书。他80大寿那天,我从瑞典打了个电话给他,我们也谈起这事。他说他在写一个前言时遇到困难,脑子乱,很难把思想组织起来。我知道朱老师才华过人,写东西对他来说不是难事。因此,我劝他好好休息一阵再说,可能是太累了。不曾想,可恶的病魔已经慢慢向他接近了。就这样,他还非常关心年轻一代的成长。听我介绍了一些瑞典当时的情况后,他还希望当时还是中学生的两个孙子丁丁和风云到瑞典去看看。可惜,这件事当时未能完全遂愿,至今也是我的一件憾事。不过后来丁丁在读大学时还是到瑞典来了一段时间,部分了却了心愿。他还建议我的孩子要回来看看国内的发展,特别提到我的小女儿是学牙医的,应该与口腔医院挂钩。由于朱星、朱辰两兄弟的帮助,我的小女儿于2009年成功地访问了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直到现在她仍与这个医院保持着联系。

2006年后半期,我从瑞典退休回到了北京。虽然我们住的地方相距较远,但同在北京城,毕竟有了更多见到老师、聆听老师教诲的机会。可不幸的是,朱老师和夫人邓爽老师的年龄也一天天变大,朱老师的病情也有所加重。他的儿女们尽管工作很忙,还是轮流照顾两位老人。无论我什么时候去,都能见到他们兄弟姊妹中的一个或几个。老师的儿女们个个都非常孝顺,这也足见老师不仅坚持真理,工作兢兢业业,家教及家庭管理也非常好。2007 4月,我和妻子再次来到朱老师家拜访探望。那年3月下旬,我和我的妻子、孩子们刚在我四川省老家接待了近20人的瑞典访问团。朱老师很关切地问起瑞典客人访问的许多细节,及他们对我老家发展的建议。我也向他展示了很多照片。后来朱老师把我带到安放邓老师遗像的房间,深沉地说“妈妈走了!……”。他的话语很轻,但却深深地震撼了我。两位老师近60年来相濡以沫,感情甚厚。邓老师的故去,对我这位恩师的打击实在是太沉重了,留下的伤痛是任何语言和文字都难以表达的。任何宽慰的语言都显得那样苍白无力,无济于事。我们都哽咽了。邓老师人非常好,贤惠宽厚,不论坦途逆境都始终站在朱老师身边,温柔而坚定地支撑着他们温暖的家。我每次来拜访朱老师,邓老师总是那么热情。上一次见到邓老师是我离开北京回四川老家前,也就是200612月。由于要提前准备接待事宜,我在次年3月初瑞典客人到来之前,就早回去了些时间。那时邓老师虽说摔伤后不久尚在康复中,行走有点困难,但精神很好。那天,她还高兴地给我们谈起当年她父亲在哈尔滨家中接待周恩来总理和其他地下工作者的情况。那时她思路敏捷,精神很好。真没想到,邓老师这么快就离开我们了。想到这些我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朱老师为把大家的情绪岔开,看到桌上摆的我妻子用宁波做法烹调的鱼,就告诉我们,宁波话与上海话有关各种鱼的一些叫法上的区别,讲得非常风趣。足见老师是一个多么能克制自己感情的人,又是一个多么能为他人排忧解难的人。然而,非常不幸,我明显感到恩师的病从邓老师故去后一天天加重了。

   20074月与朱老师合影。照片中正中坐着的慈祥老人正是我的恩师朱兆祥教授。

前排最左面是朱老师的女儿朱旗,老师的右面是我的妻子艾向群,我在老师的左手

边。第二排是老师的小儿子朱辰和儿媳张力平。老师的儿女们在他生病期间总是抽

出时间轮流照顾陪伴他,老师有个十分温暖幸福的家。

 朱老师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老师,是教育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是我们党的优秀党员。他的学生遍布全世界,名副其实的桃李满天下。他的一生是辉煌的,为党为国为人民做了杰出的贡献。他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宁波大学都做了奠基性和开创性的工作。在他传奇的一生中,荣辱不惊,虽历经沧桑坎坷和不公正待遇,却始终刚正不阿,无畏无惧,追求真理,坚持真理。他是我们永远的楷模。

我相信,随着改革开放的继续发展,反腐倡廉的不断深入,党风的进一步端正,教育改革的深层次展开,在我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全国各个大学,朱老师这样的老师会越来越多。我们的教育将会上到一个更新的台阶,我们学生质量也会越来越高,新一代知识分子对国家的贡献也会越来越大;我们的国家也会越来越强,人民的生活水平会越来越高,在世界各个领域发挥的作用、对世界发展做出的贡献,也会越来越大!朱兆祥老师,我们的好老师的在天之灵,一定正等待着那一天的到来呢!朱老师,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真诚地感谢在我人生道路上遇到的所有的老师们,没有他们的无私奉献,辛勤培育,也就没有我们的今天!当年的同窗如今也都是70多岁近80的人了,在我们共庆母校60华诞之际,我们恭祝仙逝的老师安心,恭祝安享晚年的老师健康长寿! 


上一篇 下一篇
朱兆祥

朱兆祥

1921-2011
浙江宁波

您的电脑没有安装Flash播放器,或者播放器版本太低,请点击下面的按钮安装最新的Flash播放器。

Get Adobe Flash player

祭文悼词列表

  • 数据加载中...



族谱录纪念网香火最旺推荐纪念馆优秀祭文纪念论坛帮助中心投诉举报免费创建纪念馆

欢迎加入族谱录纪念网QQ群进行交流或咨询问题,族谱录纪念网QQ群号:798385526    微信祭奠公众号:yunjinian2016   微信客服:yjinian

Copyright © 2005-2024 zupul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族谱录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聂本勇律师

族谱录 · 百家姓 · 网上纪念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