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免费创建纪念馆】 | 咨询客服 | 帮助

大成至圣先师孔老夫子纪念馆

地址:https://jinian.zupulu.com/memorial/?mid=16385 [邀请亲友祭拜] [收藏]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本馆] [将本馆转载至我的博客或论坛]
本馆馆号:16385号  [左邻] [右舍]   [申请成为本馆亲友]该馆为公益馆 微信扫码纪念
本馆由[族谱录]于2011年 05月 08日创建    馆长:[族谱录]  管理员:[夏卫亚] [蒋廉兵

【祭文悼词】

《大学》之一

夏卫亚 于2011-07-28 07:38:51发表

前 言 
  从孔子的时代到今天,两千多年来,关于儒学的文献真是汗牛充栋,关于儒学的见解更是说不尽,道不完。即便是同一个人,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人生体验后,关于儒学的认识也会大不相同。久而久之,它成为了人们约束思想和行为的准则,对于中国人人格心理的铸造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深刻的影响。儒家传统 文化延续至今至少已有两千五百年历史,其间虽也屡遭批判,但儒学的主导地位并未从根本上动摇过。时至今日,当我们以一种全新的感觉来重新读儒说儒时,依然可以发现不少适应我们这个 时代需要的东西。


   下面,就本栏目的有关情况略作说明。

   应该说,凡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稍有了解的人,都不会不知道《四书》。它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部著作的总称。其中,《论语》、《孟子》分别是孔子、孟子及其学生的言论集,《大学》、《中庸》则是《礼记》中的两篇。首次把它们编在一起的 是南宋著名学者朱熹。不过,在朱熹之前的程颢、程颐兄弟已大力提倡这几部书了。他们认为,《大学》是孔子讲授初学入德之 门的要籍,经孔子的学生曾参整理成文;《中庸》是孔门传授 心法之书,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笔之于书,以授孟子的。这 两部书与《论语》、《孟子》一起表达了儒学的基本思想体系,是 研治儒学最重要的文献。正是根据这样的观点,朱熹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部书编在一起。因为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孔子、曾参、子思、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简称即为四书。朱熹分别为这四部书作了注释,其中,《大学》、《中庸》的注释称为章句,《论语》、《孟子》的注释因为引用他人的说法较多,所以称为集注。值得注意的是, 朱熹所编定的《四书》次序本来是《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是按照由浅入深进修的顺序排列的。后人因为《大学》、《中庸》的篇幅较短,为了刻写出版的方便,而把《中庸》提到《论语》之前,成了现在通行的《大学》、《中庸》,《论语》、《孟 子》顺序。

  由于朱熹注释的《四书》既融会了前人的学说,又有他自己的独特见解,切于世用;又由于以程颢、程颐兄弟和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地位的日益上升,所以,朱熹死后,朝廷便将他 所编定注释的《四书》审定为官书,从此盛行起来,到元代延佑年间(1314——1320)恢复科举考试,正式把出题范围限制在朱 注《四书》之内,明、清沿袭而衍出八股文考试制度,题目 也都是在朱注《四书》里。由于这些因素,使《四书》不仅成为了儒学的重要经典,而且也成了每个读书人的必读书,成了直到 近代全国统一的标准的小学教科书。所以,有人把《四书》与西 方的《圣经》相比,认为它是东方的圣经。事实上,无论就其流传的广泛,还是就其对于中国人人格心理铸造影响的深刻来看,这种比拟都是一点也不为过的。

  本栏目的内容由原文、注释、译文、读解四个部分组成。原文方面,主要以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 局新编诸子集成本)为蓝本,同时也参酌诸子集成本和《十三经注疏》本等书。注释方面,本书一律不作考释,基本不引旧注, 而只是扼要地直接用白话解释原字原词的意思。注释的范围,主 要包括难字难词的注音释义和人物、典章制度的简介两个方面。译文在忠实原文意思的前提下努力做到流畅,不为了一字一词的而弄得译文佶屈聱牙。读解则如上文所说,写出来是为了帮助一般读者理解原文。

  这次编辑此栏目,意在让更多的中国人有机会更系统、更全面、更深入 的学习、了解儒学文化,以使中国宝贵的传统文化得以发展、发扬、光大。 


大学简介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宋代人把它从《礼记》中 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相配合,到朱熹撰《四书 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按朱熹和宋代另一位著名学者程颐的看法,《大学》是孔子及 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人门读物。所以,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
 
  朱熹又认为收在礼记中的《大学》本子有错乱,便把它重新 编排了一番,分为两个部分。其中一章,是 孔子的原话,由孔子的学生曾子记录;十章,是曾子对的理解和阐述,由曾子的学生记录。
 
  这样一编排,便有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大学》版本。 


三纲八目的追求 

【原文】 

   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 知止(4)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6);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7);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8);致知在格物(9)。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10),壹是皆以修身为本(11)。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12)。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13),未之有也(14)! 

                                      (经)

【注释】 

   (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 学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所以,后一种含义 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的本义是道路,引申为规律、原则等,在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里,也指宇宙万物的本原、个体,一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等,在不同的上下文环境里有不同的 意思。 (2)明明德:前一个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 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 (3)亲民:根据后面的文,应为,即革新、弃旧 图新。亲民,也就是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4)知止:知道目标所在。 (5)得:收获。 (6)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 庭或家族和和美美,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7)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8)致其知:使自己获得知识。 (9) 格物:认识、研究万事万物。。(10)庶人:指平民百姓。 (11)壹是:都是。本:根本。 (12)末:相对于本 而言,指枝末、枝节。 (13)厚者薄:该重视的不重视。薄者厚:不该重视的却加以重视。 (14)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没有这样的道理(事情、做 法等)。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 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 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 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 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 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 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 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 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 能的!
 


【读解】
 

   这里所展示的,是儒学三纲八目的追求。 所谓三纲,是指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它既是《大学》的 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所谓八目,是指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既是为达到三纲而设计的条目工夫,也是儒学为我们所展示的人 生进修阶梯。纵览四书五经,我们发现,儒家的全部学说实际上都是循着 这三纲八目而展开的。所以,抓住这三纲八目你就等于抓住了 一把打开儒学大门的钥匙。循着这进修阶梯一步一个脚印,你就会登堂入室,领略懦学经典的奥义。 就这里的阶梯本身而言,实际上包括内修外治两 大方面:前面四级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内修;后面 三纲齐家、治国、平天下外治。而其中间的修身一 环,则是连结年修外治两方面的枢纽,它与前面的内修项目连在一起,是独善其身;它与后面的外治项 目连在一起,是兼善天下。两千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下》),把生 命的历程铺设在这一阶梯之上。所以,它实质上已不仅仅是一系列学说性质的进修步骤,而是具有浓厚实践色彩的人生追求阶梯了。它铸造了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心理,时至今日,仍 然在我们身上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不管你是否意识明确,不 管你积极还是消极,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的观念 总是或隐或显地在影响看你的思想,左右着你的行动,使你最终发现,自己的人生历程也不过是在这儒学的进修阶梯上或近或远 地展开。事实上,作为中国知识分子,又有几人是真正出道入佛 的野鹤闲云、隐逸高士呢?说到底,依然是十人九儒,如此而已。


          弘扬光明的品德 
【原文】 

《康诰》(1)曰:克明德。(2)《大甲》(3)曰:顾諟天之明命。(4)《帝 典》(5)曰:克明峻德。(6)皆自明也。(7)

                                     (传1

【注释】 

   (1)康浩:《尚书·周书》中的一篇。《尚书》是上古历史文献和追述古代事迹的一些文章的汇编,是五经之一,称为书经。全书分为《虞书》、 《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2)克:能够。(3)大甲:即《太 甲》,《尚书·商书》中的一篇。(4)顾:思念。諟:此。明命:光明的禀性。 (5)帝典:即《尧典》,《尚书·虞书》中的一篇。(6)克明峻德: 《尧典》原句为克明俊德。俊:与相通,意为大、崇高等。(7) 皆:都,指前面所引的几句话。



【译文】 

   《康诰》说:能够弘扬光明的品德。《太甲》说:念念不忘 这上天赋予的光明禀性。《尧典》说:能够弘扬崇高的品德。这 些都是说要自己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



【读解】 

   这是的第一章,对当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一句进行引证发挥,说明弘扬人性中光明正大的品德是从夏、 商、周三皇五帝时代就开始强调了的,有书为证,而不是我们今天别出心裁,标新立异的产物。 《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 性乃迁。也就是说,人的本性生来都是善良的,只不过因为后天 的环境影响和教育才导致了不同的变化,从中生出许多恶的品质。 因此,儒家的先贤们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在作为四书 五经之首的《大学》一篇里开宗明义,提出大学的宗旨就 在于弘扬人性中光明正大的品德,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以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在明明德就是加强道德的自我完 善,发掘、弘扬自己本性中的善根,而摒弃邪恶的诱惑。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是西方基督教的忏悔,东方佛教的修行,还 是列夫·托尔斯秦式的道德自我完善,毛泽东式的狠斗私字一闪念,乃至于我们今天所倡导的五讲四美三热爱培养四 有新人等等,都是在明明德,以弘扬人性中光明正大的品德 为目的。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原文】 

   汤之,《盘铭》(1)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2)《康诰》曰:作新民。3)《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4)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传2

【注释】 

   (1)汤:即成汤,商朝的开国君主。盘铭:刻在器皿上用来警戒自己的箴言 。这里的器皿是指商汤的洗澡盆。(2)苟 :如果。新:这里的本义是指 洗澡除去身体上的污垢,使身体焕然一新,引申义则是指行精神上的弃旧图新。 (3)作:振作,激励。新民:即里面说的亲民,实应为新民。意思是使新、民新,也就是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4《诗曰》句:这里的《诗》指《诗经.大雅.文王》。周,周朝。旧邦,旧国。其命,指周朝所禀受的天命。维:语助词,无意义。(5)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是故,所以。君子,有时候指贵族,有时指品德高尚的人,根据上下文不同的语言环境而有不同的意思。



【译文】 

   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 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康诰》说:激励人弃旧图新。《诗经》说,周朝虽然是旧的国家,但却禀受了新的天命。所以,品 德高尚的人无处下追求完善。



【读解】 

   如果说在明明德还是相对静态地要求弘扬人性中光明正大的品德的话,那么,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就是从动态的 角度来强调不断革新,加强思想革命化的问题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被刻在商汤王的洗澡盆上,本来 是说洗澡的问题:假如今天把一身的污垢洗干净了,以后便要天天把污垢洗干净,这样一天一天地下去,每人都要坚持。引申出来,精神上的洗礼,品德上的修炼,思想上的改造又何尝不是这 样呢?这使人想到基督教的每日忏悔,使人联想到女作家杨绛把她那本写干校生活的书起名为洗澡。精神上的洗澡就是 《庄子·知北游》所说的澡雪而精神,《礼记·儒行》所说的澡身而浴德,说到底,也就是毛泽东所一再强调的加强思想 革命化。 话说回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无论如何展示的是一 种革新的姿态,驱动人们弃旧图新。所以,你不仅可以像商汤王 一样把它刻在洗澡盆上,而且也可以把它刻在床头、案头,使它成为你的座右铭。  


上一篇 下一篇
孔子

孔子

公元前551-公元前479
山东曲阜市

您的电脑没有安装Flash播放器,或者播放器版本太低,请点击下面的按钮安装最新的Flash播放器。

Get Adobe Flash player

祭文悼词列表

  • 数据加载中...



族谱录纪念网香火最旺推荐纪念馆优秀祭文纪念论坛帮助中心投诉举报免费创建纪念馆

欢迎加入族谱录纪念网QQ群进行交流或咨询问题,族谱录纪念网QQ群号:798385526    微信祭奠公众号:yunjinian2016   微信客服:yjinian

Copyright © 2005-2025 zupul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族谱录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聂本勇律师

族谱录 · 百家姓 · 网上纪念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