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的回忆
高忠勤 于2016-04-04 17:22:17发表
清明的回忆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马上又到清明节了,想起了一辈子事农的父亲。
惊蛰以后,随着土地的逐渐解冻,父亲就开始上地劳作了。一向缜密的父亲是很会统筹安排时间的,上地时总要捎上两担农家肥,做两个约半米深的粪窖,撒几锹黄土,和起来发酵,翻地时将发酵好的肥料遍地撒开。拾掇上年度没来得及收拾的庄稼茬子是第一要务。将茬子刨起来,用耙子耙在一块点着,就着柴火的温度,在春寒料峭下深翻土地。远望父亲在袅袅烟雾下挥舞着农具劳动,那是一幅多么美妙动人的图画啊!
少不更事的我们,在放学之余,偶尔去给父亲帮帮忙。父亲教我们如何均匀用力,如何将土坷垃打碎并将土地拨拉平整,将少许唾液敷在手上后再握锹把镢头把,手掌不容易起泡。父亲翻出的土地松软美观。嗅着新春的泥土气息,我嗅出了幸福的味道。
清明前后,父亲着手种瓜种豆。各种豆类作物是比较皮实的,入种后只要耐心等待,时间一到,温度累积到了一定程度,自然生根发芽。西葫芦、南瓜、黄瓜就不一样了,娇嫩的很,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来发芽。父母亲先将瓜子用温水在碗里泡上,一两个小时后将水倒掉,用一块蘸水的抹布盖住,放在热炕头。抹布需要时常保持湿润,以保证种子的水分来源。在等待种子发芽的时间里,为了解决土地底墒不足的问题,父亲在间隔一米的位置挖开一个个小坑,每个小坑倒入两茶缸水,用双手填埋好,再用手掌轻轻地按出两个手印作为标记。待种子发芽了,再用小锄头刨开一个个准备好的小坑,小心翼翼地放入两颗发芽的瓜子,轻轻的埋好。为了防止喜鹊斑鸠等鸟类来偷食种下去的瓜子,父亲还要在各个种子的位置放上些许茬子。万事俱备,就待小南瓜小西葫芦小黄瓜破土而出……
一天,两天,不知不觉中瓜苗出土了,父亲将谷类茬子换成一两个小小酸枣圪针,这次是为了防止家禽畜类偷吃小苗。看着一株株新出土的嫩嫩的、绿绿的南瓜和西葫芦小苗,在春日的阳光下,犹如刚出生的娃娃,在父亲的精心侍弄下一天天拔高长大,每天上下学都不忘凑过去看上几回,我在观察她何时开始抽条,何时开始长出花苞,何时开始长出杏核、桃核、手指一样的小南瓜、小西葫芦。直至那一天,父亲将毛茸茸的、发亮的南瓜和西葫芦摘回家。
许是自家劳动得来的果实,许是农家无公害产品,许是一个山里娃对农村的情怀,看着父亲种出来的这些瓜菜,心里无比妙曼幸福。一天天,一年年,我在父亲母亲的陪伴下,吃着父母亲种出来的小南瓜、小西葫芦、小黄瓜,和这些小小作物一起长大、长高……不知道从何年何月始,这种甜蜜幸福的记忆早已根深蒂固地融进了水嫩水嫩的瓜果里,坚硬无比的种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