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和我分手已经一年多了,我还是没有一个时辰不思念妻子。散文集面世后,读者反响很好,也使我的怀念进一步升级,这倒并不是泪水的恣肆横溢,而是对爱妻一生的深深思索。小舅嫂的妹妹华英常常给我打电话,说今天看到第几页了,文章写得太生动了,我几乎看得入了迷,姐姐人真好,你们夫妻这么恩爱,真值得我们学习。王丽英收到我第一次寄去的书后就给我发来短信:“我已把你给我们的两本书都借给姐妹们先看了,很受欢迎。我姐刚拿回家就被她女儿抢先拿去看了。现在想来后悔当时没有向你多要几本。我希望每一位看了后简单的发表一点观后感,我看了觉得应该有现实的教育意义,尤其对年轻人……”在天韵楼家电厂老同事老朋友聚会,丽儿一个劲地追问我文中用拼音替代的究竟是何人;她还说每次去看妈妈,常把书里的“故事”讲给她听。湖州ZY颖子收到我的书后,第一个忠实的读者竟是她八十高龄的老母亲。她老母亲曾是我们区中心小学的校长。以后她给我发来短信说:“妈妈让我转告,向您问好!她一字不漏地读完全书,感觉情真意切,非常感动。……妈妈让我对您说,尽快从悲痛中走出来,爱惜自己的身体,这也是对妻子的告慰和对家人的责任。我也边读边感动得热泪盈眶,为如此平常而高尚的夫妻之情而感动!”“每天我们下班回到家她(妈妈)还要把读到的内容复述给我们听。”春仿从美国回来,一收到书立马就给我发短信:“这真是一本好书,是‘人间至情的诠释’。”市总J主席这位过去的领导在短信中说:“您好张大哥,《无尽的思念》已收到,我十分感动,为您、为您亲爱的妻子。她是不幸的,因病;她又是幸福的,因您。请您自己保重。”秋伟的短信是:“力作收到。充满真善美的心血之作!您的至情至爱让这个走样的世界惭愧!”
我不能说我的散文写得完美和成功,但我完全可以骄傲地说,妻子的一生却是完美和成功的,她的生命是伟大的,她的人格魅力人所共知。至今,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我流泪之余,也常常回味妻子的一生、妻子的为人,现在终于可以盖棺论定了。我和亲朋好友在私下里评论,觉得有时用方言说更为贴切。比如,一位朋友比照他自己的妻子,就说玉英“是个像做人家的人”,意思是她持家为家都是十分负责任的。夫妻俩“有商有量”。妻子待人接物热情、与人为善,我们南浔话说起来就是“热络相”“好做陶”“韭菜面孔,一拌就熟”。对父母好,尽职,就是“孝顺囡儿”。对公婆好,相处和睦,就是“好新娘子”。其在经济上使用有度,宁可节约自己,万万不会吝惜对人,南浔人有时称为“硬气”“宁可穷自家。”她面容姣好,连拿到我的书的女性朋友也不免赞上一句“蛮有样子咯”。她看问题办事有主见,我们南浔人说起来就是“主眼灵清”“拎得清”。她人也比较能干,南浔人叫“xiaza”。其余为人大度,有情义,在处理方方面面关系时面面俱到等一时找不到相应的南浔方言,无法对号入座。我今天重复这些对妻子的褒扬,无非是借方言这个由头再怀念一回爱妻,以寄托哀思。(20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