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心里话,一路走来,我们兄妹几个特别是我,有许多地方对不住老父亲,甚至在有些场合与父亲有过不愉快的事情,让父亲难堪,甚至下不台,回过头来看,是对老父亲极为不敬、不孝!
因父亲做工蛮而气。父亲最大特点是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晒、不怕饿,干起活来废寝忘食、通宵达旦。我与父亲一起外出干农活时也经常累得腰酸背痛,饿得饥肠辘辘,热得汗流浃背,由于父亲习惯了这种高强度劳动节奏,有时忘记我的感受。父亲向来比较严肃,导致我一肚子的气没地方撒。记得有一次,村干部通知全村人乡粮站的人今天要来征收公粮,但是没有讲明具体时间,原以为可以偷懒一下,哪知闲不下来的父亲立马叫我一起去桔子园干活,我很不情愿地去了。但是刚到果园里没多久,粮站的人就到了,父亲又马上叫我们回家准备交公粮,这个时候,我的气不打一处来,立马火就上来了,当着村里的很多人的面与父亲吵起来了,并且声音很大,父亲无可奈何地放下手中的活往家赶。现在回过头想,当时我确实做得太过分了,既没有考虑父亲的出发点也是为整个家庭着想,又没有给父亲面子,让父亲当时难堪、下不了台。可怜天下父母心,回想到这些事,孩儿内心是无比的愧疚!
因父亲酒话多而烦。酒后话多,这是大家公认的事实。父亲喝多了酒,时常也出现讲话多的现象,甚至有些话反反复复讲好几遍,如果讲的是一些好话、中听的话还好,我们还算可以不厌其烦地听下去;如果讲的是些批评人、责怪人的话,对我们在场听的不是一种享受,而是一种折磨。母亲听得不耐烦了,有时会当场讲,让父亲十分懊恼;我们听得不耐烦了,要么就漫不经心,要么就离开,让父亲十分难堪。其实谁都深有体会,自己讲话就是想让对方听,希望对方能够洗耳恭听,有时互相交流、交谈,这是何等开心的事,这样做是对人的最起码尊重,何况是长辈,是父亲呢。但是作为子女,我们本应该做到的却没有做到,更多的是把父亲的讲话作为一种负担,这是何等的不应该啊!
因父母爱争吵而恨。从我能记事起,父亲与母亲性格格格不入,都喜欢争强好胜,有点张飞不服马超,平时经常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打口水战,有时甚至整个晚上吵闹声不断。每次遇到这种争吵场面,我们作为子女的本应该面带微笑地当好和事佬,和风细雨地进行劝解,可以通过把父母两个拉开来平息争吵,对于我们来说是很容易做到的事,但是在多少次争吵过程中,我们都没有去做,而是采取逃避、采取责怪。现在我们自己成家了,才发现夫妻间争吵是件多么正常的事,在这种情况下是多么希望自己的子女站出调解、缓和气氛呀。老父亲呀,孩儿无知、孩儿愚钝,让您大半辈子在争吵中度过、在闷闷不乐中度过,孩儿负有不可推卸!
因父亲太节俭而怨。父亲没有读过多少书,但是深深懂得“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深刻道理。除了在自己吃穿开销上节俭的离谱外,平时外出,二三十里的路程从来不搭车,有好几次我与父亲一同前往,跟父亲提出搭车的建议,立马遭到强烈反对,我走在路上一言不发,满肚子的怨气,父亲看出我的心情,耐心地与我解释:年轻人走走路也没什么的,我都是一路走过来的……逢年过节走亲访友,父亲买礼物也是精打细算,对此我也埋怨过父亲,讲父亲太吝惜、太刻薄。现在细细想来,三个大学生,三笔巨大的开销,父亲如果不这样节俭,仅凭干农活和木工手艺,哪里支撑得了这笔昂贵的开销。作为儿子,都不理解自己怎么连父亲当时的良苦用心都不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