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系:吉首大学儒学会第二届会长
惊悉庹老师的离去,我和大家一样感到无比的悲伤、震惊和惋惜。对老师的怀念,寄托于大学时一幕幕的交往。从更深层次来说,庹老师重塑了我们的大学人格,在“汲取传统精华、自强责任担当”的教育中,促进了我们的迅速成长。庹老师注重传统、关怀青年、心忧天下、担当未来的情怀,必将深深地影响我们的一生。他不是我们高等教育体系中享有编制的教师,却是我们人生课堂上的导师、心灵航船的灯塔。
曾记得,2005年夏,在庹老师的号召下,我参与组建了吉首大学儒学会,并担任首届理事会副会长。曾记得,在首任会长李建飞师兄毕业后,庹老师勉励我勇于担当,担任第二届儒学会会长。曾记得,庹老师带领我们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并利用整个暑假在吉首市八月楼租来的房屋里集体学习传统文化讲座。当时我们只有十来个会员,通过两个月的学习,为宣传和扩大儒学会影响、促进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根基。曾记得,在2006年冬,庹老师分批次带领我们儒学会数十人爬火车1000公里来到当代的大儒净空大师的家乡安徽庐江接受传统文化学习。短短十几天,感受了“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说与实践结合的精神,心灵受到净化。在回来的路上,因为春运没有直达吉首的火车票,辗转几度,两天站立,给车上老人和小孩让座,深深地感动了全车厢人。曾记得,庹老师带领我们组织传统教育文化讲座、弯腰捡起路边的垃圾、教师节向全校老师献花、行鞠躬礼,也曾记得,庹老师在讲座上的金声玉振、语重心长……他不但在学识上引导,还在生活上关心,给我们以帮助、以关怀……其心亦慈、其情亦悯,爱心拳拳,难以言尽。
庹老师原名为“骞”,在和我们的交往中,他改用“谦”。他说,太极六十四卦中多是“凶中带吉、吉里含凶”,惟有 “谦”卦诸爻皆吉,“亨,有终”。我们做人做事,一定要做“谦谦君子”,襟怀坦荡、光明磊落,不要做“戚戚小人”,心胸狭窄、虚伪狡诈。他不但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提出和积极实践勤于自省、勤于修身,勤于改过、勤于达人,勤于励志、勤于育人,听过他讲座受到过他教诲的数以万计,与他打过交道的无不赞其行事磊落、学养丰厚,有古君子之风,由此观之,老师可谓“谦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
纵观庹老师的最后十年,是他把精力和财力献给社会、青年教育的十年,这十年,也是庹老师提掖后学的十年、无私奉献的十年、播散文明的十年、大放光彩的十年!庹老师的足迹遍及三湘四水、大江南北,他求索的道路延伸长城两侧、国内境外。毕业之后,曾电话里多次请教,庹老师都是行程匆匆,一度睽违。如今竟成永诀,惟有将缅怀之情,寄予字里行间。
今恩师远离,我们当承其未尽之志、传其未竟之业、扬其高尚之风,从自己做起,从小事、身边事做起,修身、立德,于人、于国、于社会作出应有的示范和表率。如此,方不负恩师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