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免费创建纪念馆】 | 咨询客服 | 帮助

永远的老校长——朱兆祥

地址:https://jinian.zupulu.com/memorial/?mid=22690 [邀请亲友祭拜] [收藏]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本馆] [将本馆转载至我的博客或论坛]
本馆馆号:22690号  [左邻] [右舍]   [申请成为本馆亲友]该馆为公益馆 微信扫码纪念
本馆由[韩春岚]于2011年 12月 01日创建    馆长:[韩春岚]  管理员:[胡斌] [朱辰] [王健

【祭文悼词】

朱辰在《朱兆祥与宁波大学》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稿

朱辰 于2014-05-09 10:22:24发表

 与会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大家下午好!

 参加今天的首发式感到很高兴。想借此机会说6件事:

1.    父亲是个平凡的人

幸运的是他能够和当年宁波大学初创时期的设计者、劳动者、管理者、教师、学生共同做了一项开拓性的工作并载入史册。

感谢王礼立老师从上个世纪50年代在中科院力学所、70年代在中国科技大学、80年代在宁波大学,一直协助父亲工作,是父亲最得力的助手与智囊,特别是几十年的坦诚相处,相互了解,王老师写下了非常珍贵的有关父亲的文字,有很多事情我们从未知晓,也是王老师费尽心血帮助作者刻画出一个老人在宁波大学的形象。

感谢张永祥书记在与父亲搭档时期给予的巨大帮助,上午我们专程去医院看望正在体检的张书记,他的话语让我们内心感到无比的温暖。

感谢贺建时书记2005年在救治母亲时给予的一切,没有宁医三院领导、医生、护士、护工的精心治疗与护理,母亲不可能在晚年仍然站起来、走出去。

我们前几天专程去了宁医三院,结果10年后奇迹般的在楼道里见到了护工郑师傅,并请她转达我们对史主任、刘医生、护士长的问候。也请与会者中与医生、护士熟识的人转达对他们的谢意。

2.    父亲是一个平易近人的人,一个善于尊重他人的人

在整理父亲留下的文稿时,有一件第一届学生的联名信原稿,共8页。据《朱兆祥与宁波大学》书中记述,当年执笔人是蒋笑南同学。父亲当年通过学生自治的方式来处理这件事。此事在书中有描述。正如联名信结尾上所写的一样:我们也有决心靠自己的努力,树出“首届楼”这个名字,用实际行动证明我们将无愧于住“首届楼”做“首届生”。事实证明:宁大首届生为宁大、宁波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今天我把联名信的复印件带来赠还给首届学生代表,供他们回忆那些美好的时光。

感谢宁大首届学生,是你们的出色表现,让宁大在普通百姓中树立起生动的形象,是你们用自己毕业后20多年的努力工作,证明着:有这样一所学校正在深刻影响着这个城市的发展轨迹(作者话)。

特别感谢宁波大学的韩春岚、卢睿蓉、申京京、郁武铮、李学兰、徐一萍、蒋静君、王健、周航、胡斌、江山等同学,在父亲离世后依然牵挂着他。同学们在网上设立的纪念堂,众多祭奠者中留下姓名的已有130多人,前来看望和阅读的人次无法统计。

3.    父亲是个寻求不断创新的人

举一个宁波大学建设初期的小例子:父亲说:“国外的大学许多都没有围墙,让更多的市民能够感受高等学府的文化氛围,30年前,一个开放的宁波大学怎样做?”

记得1984年,我曾经去北京的知名大学,把学校大门都拍了照片放大出来,其中北大、清华、北邮校门是门楼式;钢院(北京科技大学)、矿院、石油学院门前相对开阔,但有4个门柱;只有京工(北京理工大学)是敞开式大门,经过对比,父亲认定宁波大学也要建更为宽敞的校门,以展现一种宽阔、包容、开放的精神,以一种崭新的面貌迎接全国乃至世界的学生。

(听说宁波大学的校门将来要改到南面去了。) 

4.对《朱兆祥与宁波大学》的作者孔伟英老师的感谢是无法用文字表述的。只想通过您,向所有为此书出版付出辛勤劳动的老师们、同学们及亲属表示衷心感谢!

5.作为子女,我们有一个期望:

恳请,曾经与父亲在宁波大学初建时期共同奋斗的领导、老师、职工和第一、二届的学生能够写一些当年自己在宁大经历的小故事,让我们能更多的了解父母曾经在家乡所走过的路。

我们觉得:

无论当年这条路是充满荆棘,还是铺满鲜花,只有那些走在路上的人,才能品味其中的辛苦与甘甜。

我的邮箱是:  QQ:1517124499 

6.最后,履行一个手续

在我们整理父母留下的书籍和文稿时,发现这本《新华月报》。首页夹着大半张纸,上面是母亲亲笔写的草稿: 

宁大图书馆负责同志:

我不是宁大的师生员工,本来不享有向馆藏书刊借用的权利,不过,我是宁大的赠书(刊)人,我把自己二十多年来曾不间断地参与编辑的全套《新华月报》(从19491969年)献给宁大,我心系宁大,自认非宁大人莫属,因此我请求给我方便。

由于工作需要。我想借用早期《新华月报》的合订本,即“总第一至第三期”合订本一册,希望允许。

此致

敬礼

                                  一九九九年四月二十日 

我想母亲为什么会留一张字条在书里,一定是怕时间长了自己也会忘记此事,用这种形式交代给我们。

15年过去了,今天我们把它带来,正式将首卷《新华月报》交还宁波大学图书馆。(请接收人在纸条上签收:姓名、时间)

1999年母亲为什么而借阅这本书已无从考证,但是我们发现书里面夹着一张纸头,(母亲一生勤俭,所空白的纸都要撕下了加以利用,每个信封都会翻过来再用。)这页上有一首臧克家的诗,我占用几分钟为大家朗读一下:

有的人

                           作者:臧克家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纪念鲁迅有感

 

父母在宁波大学工作、生活了仅仅有4-5年的时间,而今天大家给与他们这么高的评价,我想他们即使在天堂,也会发自内心地表示:谢谢大家!

给在坐的各位鞠躬致敬。

201455


上一篇 下一篇
朱兆祥

朱兆祥

1921-2011
浙江宁波

您的电脑没有安装Flash播放器,或者播放器版本太低,请点击下面的按钮安装最新的Flash播放器。

Get Adobe Flash player

祭文悼词列表

  • 数据加载中...



族谱录纪念网香火最旺推荐纪念馆优秀祭文纪念论坛帮助中心投诉举报免费创建纪念馆

欢迎加入族谱录纪念网QQ群进行交流或咨询问题,族谱录纪念网QQ群号:798385526    微信祭奠公众号:yunjinian2016   微信客服:yjinian

Copyright © 2005-2024 zupul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族谱录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聂本勇律师

族谱录 · 百家姓 · 网上纪念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