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登顶的这座山峰是盘山五峰之一的西峰,又叫舞剑峰。山顶总的看来像是一个平台,方圆有几十米的范围,上面曾经有过不大的建筑,地面上还留有早年间的基石及碎砖破瓦等残迹;山顶平台西南侧的地方有一块比较平整的黑色大石头,叫舞剑石,上面用红漆写着“李靖舞剑处”五个大字。
几乎最后爬上山顶的是班主任和团支书等几个女生。班主任站在山顶,叉着腰,一览众山小地对我们说:“你们知不道这山有啥讲究吗?”见大家有的摇头,大多沉默不语,班主任接着说道:“这是块宝地!想当年乾隆皇上站在山顶上,看着山下的这块地儿说‘如果别地儿的人都饿死了!这个地儿还能有粥喝!”
我无法考证乾隆皇上到底有没有说过这句话,但在凝望着远处最高的山峰挂月峰时,俯瞰着眼前气势磅礴的大好河山,胸中确实油然而生一种气吞山河的激昂感觉。
当年盘山的三盘之胜,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石胜。当我们从山顶上下来,走过仙人桥,钻过仙人拱,来到半山腰中一座十余丈高灰白色峭壁前的时候,光是那上面镌刻着的“摩天”两个遒劲大字,就让我感受到中盘石胜的壮丽与宏伟。而上盘的松胜由于当时过于关注爬山的安全,并没有留下特殊的感觉;相比之下,下盘的水胜则更加显得凄惨,位于山脚下天成寺西侧的瀑布好像早已干涸,只有悬崖下深潭中的那一瓢死水,才告诉游人们那里曾经有过的瀑布是多么恢宏。
我是到了盘山脚下的天成寺之后,才彻底了解盘山的历史。看着过去那犹如星罗棋布的寺庙地形图,深深地为这座名山里的名胜古迹俱都毁损于抗战烽火而惋惜不止。
在天成寺前的广场上,同学“大眼儿”向我们讲述起当地老百姓颇为神奇的传说:据说当年的土八路占据山里寺庙的有利地形抗击日军,小鬼子打了很多次都没有打下来,原因是鬼子的子弹都绕着山中的寺庙飞走了;无奈之下,小鬼子调来了炮兵,把山里的寺庙俱都炸毁之后,才算彻底扫荡了这里。
虽然这些传说未免过于夸张,但当地老百姓对家乡山杰地灵的信奉和这里所有寺庙俱都毁于抗战的事实确是真实存在的。
也是经过这一次的春游,使得我和阿杰真正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一直到现在,亦是如此。
那一天,我和二子与阿杰一直在一起;包括到了下午两点多钟准备返回学校的时候,也是我们三个在最终确认没有丢下班里任何人之后,才最后离开了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