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老将出马一个顶俩。没过几天,大嫂就带来了好消息。到了星期天,我和大嫂就奔向了平谷县城,直接去了所托的人家里。
那是我当时自长大以来第一次踏进平谷县城,虽然那天只是从它的边缘经过,没有到县中心的繁华地带去走一走,但总算是初次见到了将来要生活地方的冰山一角。
我们要找的人是大嫂娘家村里一户人家的儿子,按照辈分与我们是平辈,我应该称呼他为姨姐夫,是当时县某局的局长。
姨姐夫家在县城的最北面,当我听说他家住的还是平房时,不禁有些感慨:都是局长了,怎么还住在平房里?那时候的楼房并不多,也不是很高,像你家的楼房也只不过才三层;但与卫生条件比较差的平房相比,楼房还是非常令人趋之若鹜。
当我们下了马路,进入到两边都是各式各样,墙体落满了灰尘,路面到处都是积水的平房区时,更加坚定了我的观点。
我一边骑着车,一边在心里默默记着行走的路线,因为将来需要再来这里的时候,只我一人即可。当我们来到一家宽大的门楼前,面对着院里那几间高檐阔脊、雕梁画柱的高大瓦房时,不禁让我感觉眼前一亮。
迎我们进门的是个高大的中年壮汉,浓眉大眼,一张国字脸,声音洪亮,梳着齐整的大背头,一副十足的领导干部派头。经过大嫂的介绍,才知道那就是姨姐夫,我们所要托的人。
看我有些拘紧地坐在那里东张西望,他一边给我们沏茶倒水,一边乐呵呵的先提起话题:“怎么样?我这房子挺好吧?”
我默默地点点头,开始仔细地观察起这个当时还感觉有些陌生,将来不知来过多少次的这几间房屋来。
“局里本来豆分不到几间楼房,都打破脑袋想上楼,我要是想要能跟他们抢?我说我豆要平房!批给我地儿豆行捏!我盖什么样儿可别管我!这多舒坦捏!”姨姐夫坐在沙发上,一边四下看着一边介绍着。看得出来,他对当初的正确决定感到自豪。
那是我有生以来见过的装修得最好的平房宿舍,宽大的玻璃窗都是双层玻璃,门窗虽然都是木制的,但都是当时非常好的木料,制作十分精细;房间里都是四白落地,上面石膏板吊顶,地上铺着瓷砖,屋中摆放的都是当时流行的木质家具,简洁中不失几分富丽堂皇。房屋中间最大的是客厅,两侧是卧室和书房。如果不是站在窗前能看到外面的地面,和楼房相比没什么区别,但是比楼房要宽敞亮堂许多。
那天我们在那里吃了饭,一直待到了下午才出来。在聊天中,姨姐夫告诉我,找学校的事一经听他老妈说,就马上和学校的领导打过了招呼,已经没有问题,让我找时间去办转学证明;当我问他转到哪里时,他说是县重点平谷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