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免费创建纪念馆】 | 咨询客服 | 帮助

潘景郑陶令谐

地址:https://jinian.zupulu.com/memorial/?mid=403879 [邀请亲友祭拜] [收藏]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本馆] [将本馆转载至我的博客或论坛]
本馆馆号:403879号  [左邻] [右舍]  本馆公共帐户余额:13 铜板 [给本馆赠送铜板] [申请成为本馆亲友]该馆为推荐纪念馆该馆亲情指数为四级,馆内祭拜用品价格正享受七折优惠。等级越高,优惠越多。 微信扫码纪念
本馆由[橡皮龙]于2022年 07月 27日创建    馆长:[橡皮龙]  管理员:暂无

【祭文悼词】

潘景郑旧藏并跋慎独斋覆元中统本《史记》简介

橡皮龙 于2022-11-27 10:24:44发表

 著名收藏家、版本目录学家潘景郑旧藏

并跋慎独斋覆元中统本《史记》简介

 

据《从著砚楼读书记看潘景郑对图书的考鉴》(郑华栋辑)介绍,潘氏藏有慎独斋覆元中统本《史记》(参见插图),明人为充元椠而割裂该本序跋。惟卷十八《汉高功臣年表》后,有正德九年夏五月慎独斋刊行木记一行,潘景郑以为此乃劖剜未尽之痕(详见《著砚楼读书记》P50~51,见插图),从而断定是本为明正德本。潘景郑先生此据牌记鉴定版本时代的娴熟老道的功底及方式,值得学界予以借鉴。

《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该著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史记》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慎独斋覆元中统本《史记》为注释版本中第四系第二支中的一种刻本。

《史记》注释版本:

第一系:宋刻十行本。(参见插图一)

第二系:约有4种,分别为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杭州十四行刊本;南宋孝宗年间建阳刊本;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朱中奉刊十二行本;南宋绍兴年间淮南东路转运使司刻九行本。
  
第三系:为集解索隐二家注本,现存2种,一种是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张杅刻本,一种则是南宋淳熙八年(1181年)耿秉重刻张杅本。

第四系:现存最早的是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蔡梦弼刻二家注本,此后又分为2支。

第一支:南宋庆元二年(1196年)建阳黄善夫刊三家注本(参见插图二)、元彭寅翁刻本、明廖铠刻本、明柯维熊刻本、明王延喆刻本、明秦藩刻本、清同治年间崇文书局覆刻王延喆刻本、清同治年间金陵书局刻张文虎校本。

第二支较为复杂,这一支的起头是蒙元中统二年(1261年)刻本,由中统本出的有明游明刻本、明建阳慎独斋刻本、明建宁官刊本以及元大德年间刻本。而从大德本又分出明南京国子监刻本和北京国子监刻本。而清乾隆四年(1739年)武英殿刻本则从北监本出。

此外还有一系即明末汲古阁十七史本,此本为单集解本,据说源自宋刻,但具体底本不详,据此本重刻的则有清同治年间五局合刻二十四史本(金陵书局刻)。其中,史记三家注是目前最有名是史记注本。

参见“国学百科”

 

 


上一篇 下一篇
陶令谐

陶令谐

1905-1987
江苏吴县
潘景郑

潘景郑

1907-2003
江苏吴县

祭文悼词列表

  • 数据加载中...



族谱录纪念网香火最旺推荐纪念馆优秀祭文纪念论坛帮助中心投诉举报免费创建纪念馆

欢迎加入族谱录纪念网QQ群进行交流或咨询问题,族谱录纪念网QQ群号:798385526    微信祭奠公众号:yunjinian2016   微信客服:yjinian

Copyright © 2005-2025 zupul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族谱录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聂本勇律师

族谱录 · 百家姓 · 网上纪念

投诉举报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