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好书
黄珏 于2020-06-16 22:21:55发表
对于普通人来说《易经》是一部涵养福报的典籍。1受人之辱,不动于色。佛家有句老话:受人之辱无动于色,道成近矣。南怀瑾先生说,一个人能够承载多大的福气,关键在于他能够背负多大的屈辱。有人辱你面不改色,非但不是懦弱反是胸襟,胸襟宽厚者人生自有天地。很多人受不了言语不敬,稍有不悦就立刻翻脸,一把嗔火烧了自己的前程。厚德载物,一个连言语都承载不了的人如何能载得了大福。大多数时候你感受到的侮辱其实不值得计较。若无其事才是最好的报复。2施人之恩,不记于心。《战国策·魏策》有言:吾之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一个人做了有恩于别人的事情,不能总放在心上。真正的善良是从骨子里表现出来的,不张扬,不作秀。有句话说得好:施比受更有福。施恩不是把善行当做交易,更不是以善易善。如果每次都记在心上就变成了一种负担。3察人之过,不扬于众。老话说心宽一寸路宽一丈,一个心宽的人就算知道了别人的过失也不会四处散播。这是一种宽容,也是一种德行。德行好的人本身就是给自己种了一块福田,听闻别人是非闭口不言,是为修养,可少祸端;察人有过于己恕而容人,是为能容必多福安。而那些打着“性格直爽,有什么说什么”的人,大多不是心直口快就是心里坏。4 觉人之诈,不愤于言。察觉到别人的狡诈不要用言语表现你的愤怒,多动脑少动嘴,冷静思考才能趋福避祸。《大学》有言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越是急事越要冷静,遇事不逞口舌之快,保持清醒不乱方寸。5受人之恩铭记于心。做人一定要知恩,记住别人的好人生的路才会越走越好。《六祖坛经》上说:一切福田,都离不开心地。心地发自于一个人的言行,蕴含着人的福气。人活一世福祸相依,与其羡慕别人的好福气不如多想想自己是否能承载得起。做好当下的事善待眼前的人,福田总有一天会开出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