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免费创建纪念馆】 | 咨询客服 | 帮助

父亲母亲,永远怀念你们

地址:https://jinian.zupulu.com/memorial/?mid=64625 [邀请亲友祭拜] [收藏]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本馆] [将本馆转载至我的博客或论坛]
本馆馆号:64625号  [左邻] [右舍]  本馆公共帐户余额:1 铜板 [给本馆赠送铜板] [申请成为本馆亲友]该馆亲情指数为三级,馆内祭拜用品价格正享受八折优惠。等级越高,优惠越多。 微信扫码纪念
本馆由[田飞虎]于2013年 04月 04日创建    馆长:[田飞虎]  管理员:暂无

【祭文悼词】

我与母亲(代祭母文)

田飞虎 于2020-04-04 11:30:33发表

 

我出生在大别南麓的一个普通山村。我的母亲是这个山村的一名普通妇女。我是吃母亲乳汁长大的农村孩子。

我出生的年代正是国家处于最贫困的时期。从我记事起,似乎就没有吃过一顿饱饭。我四、五岁了还常吊着母亲的奶。我至今还清晰的记得我吃奶时被大人逗乐,或是小伙伴伸着食指刮脸喊羞的情景。那时靠挣工分分粮食,我们姊妹都小,全家七、八口人,只能靠父母亲两人的劳动;而父亲是“四不清”干部,为了还债,常年在二、三十里外的深山里烧炭。为了减轻家中负担,聪明的大姐不到十岁就辍学跟着村里的大人们外出修水利、修公路。但还是入不敷出,我家成了村里有名的“缺粮大户”。每次做饭,一家人不到一斤米,放进瓢里还要抓一把出来。熬的稀饭,稀得能照出人影。米不够,母亲总是弄回许多苦菜,切成丝用开水捞一捞除去涩味,就和在饭里充饥。穷人的小孩大人的饭量,饭越是不够我们越是抢着吃。此时,母亲总是静静地看着我们风卷残云的样子,谁不够了,就把自己碗里的拨一点过去,然后才慢慢拿起筷子。

这样不知不觉中,哥哥、姐姐长大了,家境慢慢好了些。我也到小学毕业了。老师说,要到离家二十多里远的镇上照毕业相。照相,对于那个时代的我们来说,是一件神秘而又奢侈的事情。我们绝大多数人没有走出过村里半步,从没有照过相,也照不起相。

那是一个很明朗的星期天。大家又唱又跳地在山路上走着。

相很快照好了。中午时分,正当我在街上好奇地东瞅西逛的时候,突然,一个声音把我喊住了。我抬头一看,原来是我的大姑。“我到处找你!你还在这里玩——你妈妈不行了!”大姑语气急切地说道。等我明白过来,已经吓得两腿发软,“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原来,早上母亲坐在大门口吃饭的时候,突然一阵眩晕,然后就倒在了地上不省人事。母亲做完家务吃得晚,家里的人都出去干活了,是摔碎的碗声惊动了对门的二婶……

一路上,我双眼模糊,拉着大姑的手,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回赶,耳边不断回响着出门时母亲叮嘱的话语,眼前不断晃动着母亲伫望的身影,我想象不出母亲现在已是一个什么样子,更想象不出没有母亲的孩子我们将怎样长大……

后来,经医生诊断,母亲得的是心脏病,是由于长期营养不良、操劳过度引起的,需要多加调养才能减轻。母亲说,这是一个“富贵病”,我们穷人家,命大,医生的话不要当真。母亲还是像以前那样忙里忙外,没有片刻的停息。

那一年,母亲还不到三十九岁。

初中毕业,我考上了县城高中。上学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需要两三百块钱,这对于一个一天只有几毛钱收入的大家庭来说是个沉重的数字。父亲决定不让我读书。母亲说:“再难还是让孩子读吧!听说整个上半乡考上县城的也就三个人。这是孩子一辈子的出息。”暴戾固执的父亲听不进任何人的劝说:“我十五岁你爷爷就死了,就当家养活了一家七、八口人;你现在也十五岁了,不说要你养爹娘,难道还要爹娘养你吗!”对父亲一向忍让的母亲黯然神伤,但她表现出少见的坚韧与刚强。母亲想起一位远房的亲戚,家住三十多里外,是吃“国家饭”的,父亲平时比较听得进他的话,母亲天不亮就去找他。傍晚,母亲回来了。当看见容颜清瘦、满脸汗渍粘着头发的母亲,坐在门槛上搓揉着疲惫酸胀的双腿时,我不禁潸然泪下……

中学生活很苦。母亲总是想方设法能让我“补一补”。每一次都计算着我回家的日子留些好吃的东西。黄豆比较有营养,母亲舍不得卖,用盐和平时省下来的猪油炒熟放在玻璃瓶里让我带走。一次,我上学的路上休息时不小心将瓶子碰破了,我正心疼时,竟发现豆子一颗都没有撒掉。原来,母亲装得太结实,豆子竟挤成了一个圆柱。

我顺利地考上了大学。为了减轻家中的负担,我填报了师范院校。

每年的寒假是母亲最忙碌、最辛苦而又最开心的时光。一年到头一家人的洗洗补补,置办年货,喂猪做饭,进进出出,母亲就像一台“永动机”,一天到晚几乎就没有停歇过。此时,我总喜欢跟在母亲身边,默默地听着母亲的絮絮叨叨,偶尔问一两句话,或打一下母亲的下手。

几年大学弹指一挥,转眼就到了毕业分配。那时,优秀的师范生转行的机会比较多,我也不安分起来。母亲知道了很是忧虑,特意告诫我说:“教书有什么不好,你不读书能上大学吗?做人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你不要耽误孩子的前程,不然,做娘的没有脸来看你。”经过阵痛,我终于定下心来,来到一所离家遥远的子弟中学。

渐渐地,我爱上了这三尺讲台。夜深人静,我还在孤灯下伏案而书,伴随万籁唧唧的声响进入梦乡;晨曦微露,我就踏着轻快的节点,和着学生铿锵的脚步迎来黎明。我在学校和宿舍两点一线间过着单调而又充实的生活。三年的寒来暑往,我的第一批学生毕业了。他们高考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把这个消息高兴地告诉母亲:“你可以来看我了!”

久盼的回音让我心里一沉,姐姐告诉我,母亲的心脏病又犯了,一时半宿恐怕来不了。暑假你又没有回家,母亲几次念叨你……

我也很想母亲很想家……

在一个秋意深沉的星期天下午,我正在给学生补习。突然,我接到母亲去世的噩耗:那天早晨,母亲像往常一样洗好一家人的衣服,喂好猪,晒好谷,准备做早饭。一锅水还没有舀满,母亲就因为心脏病突发倒在了地上。家里的人都出去干活了,是一位来我家借东西的邻居发现了母亲。此时,母亲满脸青紫,嘴唇微微张合,已经不能言语……

当我跌跌撞撞赶回家时,母亲已穿着整洁的青布衣服,静静地躺在卧室的门板上。低矮的房子,昏暗的光线,蜡黄的脸庞,将我的母亲永远定格在五十三个春秋……

我抱着母亲僵硬的身体,贴着母亲冰冷的面容,一遍又一遍地喊着我的母亲。不知过了多久,我发现母亲微闭的双眼似乎睁开了,黑黑的眼珠分明还散发出久违的目光……老家的风俗说,人死不闭眼,是有心愿未了。我不知道母亲有多少未了的心愿,但我知道,母亲临死时,她一生疼爱的六个儿女,没有一个在她身边;母亲说要看看外面的样子,要看到我娶媳妇,将来家里活干不动的时候,还要给我带孩子……

如今,母亲的坟旁已是杂草满地。我的儿子已考上大学。我还在异乡的三尺讲台上教育着一如我儿子般的学生。但每当秋风阵阵,北雁鸣归之时,我就会想起母亲,想带着妻儿,跪到母亲的坟前,捧一抔黄土,烧一把纸钱,叫一声亲娘……

——写完以上文字,方记起今天是母亲离开我们整整二十周年的日子。不孝儿仅以此文遥祭我的母亲……

                                                                            2009年11月12日

 


下一篇
詹大姑

詹大姑

1936-1989
湖北蕲春
田西庚

田西庚

1933-2014
湖北黄冈蕲春

祭文悼词列表

  • 数据加载中...



族谱录纪念网香火最旺推荐纪念馆优秀祭文纪念论坛帮助中心投诉举报免费创建纪念馆

欢迎加入族谱录纪念网QQ群进行交流或咨询问题,族谱录纪念网QQ群号:798385526    微信祭奠公众号:yunjinian2016   微信客服:yjinian

Copyright © 2005-2025 zupul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族谱录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聂本勇律师

族谱录 · 百家姓 · 网上纪念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