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免费创建纪念馆】 | 咨询客服 | 帮助

孙长森李凤田纪念馆

地址:https://jinian.zupulu.com/memorial/?mid=386505 [邀请亲友祭拜] [收藏]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本馆] [将本馆转载至我的博客或论坛]
本馆馆号:386505号  [左邻] [右舍]  本馆公共帐户余额:119 铜板 [给本馆赠送铜板] [申请成为本馆亲友]该馆为推荐纪念馆该馆亲情指数为三级,馆内祭拜用品价格正享受八折优惠。等级越高,优惠越多。 微信扫码纪念
本馆由[孙建英]于2020年 03月 27日创建    馆长:[孙建英]  管理员:[孙建伟

【祭文悼词】

继承和发扬父亲的学习精神

孙建英 于2020-03-29 18:16:44发表

 继承和发扬父亲的学习精神

——纪念父亲去世一周年

光阴荏冉,屈指之间,父亲去世已经一周年了。他和母亲身后没有留下多少物质遗产,却留下了我们这一大家子人以及丰富的精神遗产。精神遗产之一,便是执着不懈的学习精神。

父亲原本念书不多,只读过“国高”(即高小,五、六年级吧),学过《千字文》《百家姓》等国学和算学。后来参加了革命工作(当时叫“脱产”,意为脱离农业生产劳动),白天上班工作,晚上上业余学校学习文化,获得了初中文凭。

最让我佩服不已的是父亲自学医术当医生的事。

1960——1962年,我们国家遭受连续三年的严重自然灾害,经济困难,粮食短缺,通货膨胀,父亲终因营养不良导致肝炎而住进疗养院离职疗养。疗养期间,父亲系统地自学了中医理论。我那时正上初中,放学回家,作业之余,父亲常常让我帮他抄写一些资料(当时书籍特少,有些书买不到,只好借书来抄,以便日后学习用),所以我有机会看到他学的那些书。如今我还记得的就有《中医学入门》(讲中医基本理论如阴阳、五行、辨证施治等)、《濒湖脉学》(李时珍讲如何把脉的)、《中药学》《中药方剂学》等等。后来他又自学了西医,我记忆最深刻的是一本《农村医士手册》和一本《赤脚医生手册》。现在想来,当时父亲三十几岁,身体不太好,他一边疗养,一边自学了这么多的书籍,都要记在脑子里,是多大的功夫,需要付出多大的辛苦,和多大的毅力呀!

后来父亲身体渐好,正赶上党和国家有“共产党员带头下乡支援农业”的号召,父亲就“退职还乡”,又在当时的“区医院”培训一段时间,取得了执业资格,就当起了乡村医生。当乡村医生期间,出诊之余,我几乎每天见他翻看那些中医西医的书,尤其是那本《赤脚医士手册》和《农村医士手册》(现仍保存着),比32开大一些,每本至少1500页以上吧,父亲把它们翻得掉页卷页多多,硬纸封面秃角圆圆,胶布浆糊不知粘了多少遍。后来我理解,那可能就是他白天出诊遇到什么问题,晚上翻书找答案,所谓“带着问题学”吧。

那个年代,家家户户都穷,村民看了病,吃了药,打了针,输了液,却常常付不起费用,要欠着。这家欠几毛,那家欠几块,家数多了,时间久了,数额就大了,父亲被欠款拖得实在支持不下去,就只好不当医生了。但是,父亲是个不甘心“土里刨食”的人,他以强烈的家庭责任感,先后自学了养鸡、种植木耳,生豆芽等技术,并理论联系实际,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文化大革命的年代,父亲在学习“毛著”的同时,仔细研读了《东周列国》和《三国演义》,从中悟出一些应对当时情况的“战略战术”,并应用于实践,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他还把历史上“治国平天下”的经验创造性地应用于治家,造就了一个几十口人,几十年和睦相处的大家庭。1983年病中,又把他的处世和治家经验总结成理论,写成“遗嘱”,为孙氏家族的文化传承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再后来,儿女们成家立业,父亲也年岁渐大,不用为生计操劳了,就转而研究起保健养生来。据不完全统计,父亲历时数年,读了保健养生方面的书籍和资料约有几百万字或更多,现存保健养生书籍26 册,重点圈点书籍 2 册,现存读书笔记 16 册,约73.65万字和102幅手绘的经络穴位图。这其中不包括赠与亲朋好友的书籍和笔记。他还分类剪辑大量的药品说明书和其他保健资料,保留着若干书法笔记。这些不仅是一些实物遗产,其中更蕴含着一种伟大的学习精神,作为精神遗产,非常值得我们作后代的继承和发扬。

首先,父亲的学习,带着强烈的家庭责任感。父亲的“家长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一直十分强烈而明确,为了给自己长本事,为家庭增收入,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就得学习,学习是实现目标的必备手段。即使是晚年自学养生保健知识,也不完全是为了他自己,而是为了全家人的健康着想,为了全家人的“少生病,少受罪,少花钱,利社会”,并亲自讲解、示范,向子孙赠送相关书籍。

其次,父亲的学习,目标切实明确。父亲的每项学习都是经过长期洞察和认真精选的。上学和函授时期不必说,是奠定基础,别人确定的固定课程,属于海学博览式。之后确定学医,则是经过洞察社会和精挑细选的。父亲认为,学习医术,小可以用于自己和家人的少得病,治得早,治得好,花钱少;大可以帮助他人解除病痛,救死扶伤;还可以此为谋生手段,养家糊口,甚至有更大发展;而且,学得这门技术,受社会变革和自然变迁影响不大。父亲说过,有人就得有病,有病就需要医生,你在二指宽的纸条上开个药方,给人家治好了病,人家不会亏待你,起码会给你一口吃的。后来的养鸡、种木耳、生豆芽,则是当时集体经济“大锅饭”的情况下“业外”“小锅”生财之道。学习保健养生,不言而喻,也是人生必需的课程。练习书法则是养生的重要方法之一。我们选择学习内容的时候,除了应该“博览”以奠基之外,还要根据自己的基础、爱好,职业等实际情况综合地、前瞻地考虑,再选择确定学习内容。

第三,父亲的学习,是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在我的记忆里,从青年到老年,到暮年,以至临终前几天,几十年如一日,父亲总是在学习,读书,记笔记。即使在困难时期,在病床上,也是如此。这般的毅力和坚持,在当今这个充满喧嚣和诱惑的社会里,能够排除干扰,独善其身,潜心攻读“圣贤书”,真是太难能可贵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好好学习他的这种精神。

第四,父亲的学习,是与时俱进的。在三年困难时期(1960-1962年),为寻求安身立命之法也为治疗自身病痛,并结合长远形势,选择学医。在阶级斗争为纲的年月里,学习《老三篇》和《东周列国》、《三国演义》等,是为了应对当时复杂的形势。后来搞养殖、种植,都因为在集体经济体制下不容许个体经济发展,个人搞点副业,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被割了“资本主义尾巴”,所以那时不甘贫穷只能偷偷摸摸,小打小闹。1978年改革开放后,全力支持创办家庭企业“兴隆县第二塑料厂”。以至年岁渐大,则致力于钻研养生保健。我们现在和今后的学习,也要与时俱进,根据当时的社会需求和自身情况,不断选择更新学习内容。

第五,父亲的学习,有正确的方法。概括地说就是“三结合”:博览和精读相结合,理解和记忆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博览是博览“全书”。当然谁读的书,也“全”不了,但一定要“博”。古今中外,百科全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这和上学一样,是打基础,将来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用到哪一方面知识或信息。“厚积”才能“薄发”嘛。精读就是细读,边读边思考,不仅理解字面的意思,还要理解字外之意,还要理解其中的思想方法,精神实质,以求融会贯通。

理解和记忆相结合,就是在理解文章背景、原理、逻辑、内容的基础上对重点文章重点段落再加强记忆,有必要的还要背下来,以便随时应用,比如父亲当年就背过《濒湖脉学》和《汤头歌诀》,弄得我也会背“九畏十八反”。理解基础上的记忆,记得牢;记得牢的东西更能在实践中加深理解。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是迅速提高自己能力,提高办事质量和效率的最有效方法。一方面用已学过的各种理论指导实践,另方面是“带着问题学”,遇到问题向理论求助,这一着常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习安身立命,学习永无止境。父亲的家训之一,就是“读书继世长”,要想“继世长”,就要多“读书”;父亲的一生,因为他“从政、行医、务农、养生,进取不怠”的努力;才有“处世、治家、教子、疼孙方略有余”的功绩,父亲在理论上给我们以明确的指导,在实践中给我们做出了杰出的榜样。我们作为他的后人,就要继承和发扬他老人家的学习精神,根据自身的基础、事业发展状况等因素,确立自己的学习方向和目标,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地学习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父亲的学习精神,永垂不朽。

大儿子孙建英写于2014.8.27,农历八月初三)


上一篇 下一篇
李凤田

李凤田

1928-2011
河北兴隆县
孙长森

孙长森

1926-2013
河北兴隆县

祭文悼词列表

  • 数据加载中...



族谱录纪念网香火最旺推荐纪念馆优秀祭文纪念论坛帮助中心投诉举报免费创建纪念馆

欢迎加入族谱录纪念网QQ群进行交流或咨询问题,族谱录纪念网QQ群号:798385526    微信祭奠公众号:yunjinian2016   微信客服:yjinian

Copyright © 2005-2024 zupul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族谱录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聂本勇律师

族谱录 · 百家姓 · 网上纪念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