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免费创建纪念馆】 | 咨询客服 | 帮助

怀念父亲

地址:https://jinian.zupulu.com/memorial/?mid=79559 [邀请亲友祭拜] [收藏]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本馆] [将本馆转载至我的博客或论坛]
本馆馆号:79559号  [左邻] [右舍]  本馆公共帐户余额:5 铜板 [给本馆赠送铜板] [申请成为本馆亲友]该馆为高级馆,馆内祭拜用品价格正享受高级馆折扣优惠。该高级馆亲情指数为七级,馆内祭拜用品价格正享受高级馆折上折之四折优惠。等级越高,优惠越多。 微信扫码纪念
本馆由[李宝祥]于2013年 11月 04日创建    馆长:[李宝祥]  管理员:暂无

【祭文悼词】

李宝祥 于2020-02-18 05:03:31发表

十二生肖中,“鼠”为什么排在第一位呢?关于生肖排列,大致有以下三个解释: 民间故事传说 汉族民间故事说:当年轩辕黄帝要选十二动物担任宫廷卫士,猫托老鼠报名,老鼠给忘了,结果猫没有选上,从此与鼠结下冤家。大象也来参赛,被老鼠钻进鼻子,给赶跑了,其余的动物,原本推牛为首,老鼠却窜到牛背上,猪也跟着起哄,于是老鼠排第一,猪排最后。虎和龙不服,被封为山中之王和海中之王,排在鼠和牛的后面。兔子又不服,和龙赛跑,结果排在了龙的前面。狗又不平,一气之下咬了兔子,为此被罚在了倒数第二。蛇、马、羊、猴、鸡也经过一番较量,一一排定了位置,最后形成了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的顺序。  按中国人信阴阳的观念,将十二种动物分为阴阳两类,动物的阴与阳是按动物足趾的奇偶参差排定的 动物的前后左右足趾数一般是相同的,而鼠独是前足四,后足五,奇偶同体,物以稀为贵,当然排在第一。其后是牛,四趾(偶);虎,五趾(奇);兔,四趾(偶);龙,五趾(奇);蛇,无趾(同偶);马,一趾(奇);羊,四趾(偶);猴,五趾(奇);鸡,四趾(偶) ;狗,五趾(奇);猪,四趾(偶)。 简单来说,按照阴阳观念,老鼠被认为是奇偶相合,阴阳一体。而“子时”在十二地支中是一个轮回的开始,同时也连接着上一个轮回的结束,所衔接的是过去与将来。在众多动物当中,只有老鼠身上具有“阴阳交替,时光轮转”的意象,所以排在了生肖的首位。  也有人联系日常生活中得出,十二生肖的排序与它们的活跃时间相关 夜晚十一时到凌晨一时是子时,此时老鼠最为活跃,称为子鼠。凌晨一时到三时,是丑时,牛正在反刍,称为丑牛。三时到五时,是寅时,此时老虎到处游荡觅食,最为凶猛,称为寅虎。五时到七时,为卯时,这时太阳尚未升起,月亮还挂在天上,此时玉兔捣药正忙,人间的兔子也开始出来觅食,称为卯兔。 上午七时到九时,为辰时,这正是神龙行雨的好时光,称为辰龙。九时到十一时,为巳时,蛇开始活跃起来,称为巳蛇。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一时,阳气正盛,为午时,正是天马行空的时候,称为午马。下午一时到三时,是未时,羊在这时吃草,会长得更壮,称为未羊。 下午三时到五时,为申时,这时猴子活跃起来,称为申猴。五时到七时,为酉时,夜幕降临,鸡开始归窝,称为酉鸡。晚上七时到九时,为戌时,狗开始守夜,称为戌狗。晚上九时到十一时,为亥时,此时万籁俱寂,猪正在鼾睡,称为亥猪。  关于“鼠”,有哪些民间习俗? 关于鼠的民间习俗有很多,地域特色也很浓。 在湖北江汉平原一带将小年夜看做老鼠嫁女日,俗称“鼠添箱”。那一天,家家要将插上花的面饼放在暗处,大小孩不准喧哗,如果惊动了老鼠,来年就会去家里捣乱的。 台湾居民认为初三为小年,传说初三晚上是老鼠结婚日,即老鼠娶亲,所以深夜不点灯,在地上撒米、面、盐,人要早早上床休息,以免影响老鼠的喜事。 在青海的一些地区有“蒸瞎老鼠”的习俗。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四,家家用面捏成十二只老鼠(没有眼睛),然后用蒸笼蒸熟,待到元宵节摆上供桌,并烧香、点灯,乞求老鼠只食草根,勿伤庄稼,以保丰收。 旧时上海一带有避老鼠落空的习俗。老鼠外出觅食失足落地,称为“老鼠落空”,据说见着多为不吉利,非病即灾,必须禳(ráng)解。禳解方法是沿街乞讨白米,回家用来煮饭,食后便可化解。
上一篇 下一篇
李盛绪

李盛绪

1933-2013
山东莒县

您的电脑没有安装Flash播放器,或者播放器版本太低,请点击下面的按钮安装最新的Flash播放器。

Get Adobe Flash player

祭文悼词列表

  • 数据加载中...



族谱录纪念网香火最旺推荐纪念馆优秀祭文纪念论坛帮助中心投诉举报免费创建纪念馆

欢迎加入族谱录纪念网QQ群进行交流或咨询问题,族谱录纪念网QQ群号:798385526    微信祭奠公众号:yunjinian2016   微信客服:yjinian

Copyright © 2005-2024 zupul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族谱录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聂本勇律师

族谱录 · 百家姓 · 网上纪念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