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老年一定要读读莫言
黄珏 于2019-10-21 00:26:44发表
为什么人到老年一定要读读莫言!多年以后,莫言站在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故居前,准会想起自己儿时在高密乡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很多人都喜欢把莫言称为“中国的马尔克斯”,莫言也毫不掩饰自己对马尔克斯的欣赏。如果说马尔克斯笔下的马孔多是整个拉丁美洲的缩影,那么莫言笔下的高密东北乡则可谓是古老中国的一道缩影。作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莫言不仅拉近了中国和诺奖的距离,更让世界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故事的中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读懂了莫言,才算真正读懂了中国,读懂了人生。1 初登文坛时的莫言,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直到1985年,一篇《透明的红萝卜》横空出世。当时汪曾祺、史铁生、李陀、张洁等著名作家都对这部小说赞不绝口,张洁甚至说,“1985年中国文坛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出现了莫言。”《透明的红萝卜》里,充斥着一种无处不在的饥饿感,那个沉默寡言的小黑孩,就像一只孤零零的小狗一样,被人呼来喝去,手被烧得滚烫的钢钻烫伤了,都不吱一声。同一年创作的《枯河》里,也有一个饱受凌辱的男孩小虎。一个孩子犯下的错误,却造成了整个家庭的悲剧。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连亲人的面孔都变得狰狞扭曲起来,让人触目惊心。在莫言的笔下,总有不少草芥一般的小人物。他们被命运无情地摔来甩去,他们在历史的浪潮中随波逐流,在生活的夹缝中苦苦求生。海明威曾说,不幸的童年是作家的摇篮。在早期的莫言作品中,经常能看见一些小男孩的身影。在他们的身上,也许都或多或少地带着莫言自己的影子吧。2、1986年春节正在高密老家过年的莫言突然接到了一封人民文学杂志社的来信。信中说人民文学主编王蒙对你投稿的这篇小说大加赞赏,要在今年3月份头条发表。不久后这部小说果然在《人民文学》上大放异彩,引发文坛震动;2年后张艺谋把这部小说改编成了电影,为中国第一次夺得了柏林电影节金熊奖。3 、1994年,莫言的母亲去世了。母亲虽然不识字却对识字的人十分敬重。即使那时家里一贫如洗,她也支持孩子读书。她甚至卖掉了结婚时的首饰给儿子买了4本《中国通史简编》。母亲的慈爱、善良、勤劳、隐忍,深深影响了莫言。为了纪念母亲,莫言仅仅用了83天的时间,便写出了一部长达50万字的小说的初稿。这本沉甸甸的大书,叫做《丰乳肥臀》。书的卷前语上写着,“谨以此书,献给母亲在天之灵”。5、此后的十几年间,莫言又陆续创作了《檀香刑》《生死疲劳》《蛙》等作品,在国内外获奖无数。2012年莫言的文学成就终于得到了世界文坛的认可和致敬——他得到了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作家。对一个作家来说最好的说话方式是写作。我该说的话都写进了我的作品里,用嘴说出的话随风而散,用笔写出的话永不磨灭。我希望你们能耐心地读一下我的书。莫言的书里有欲望,有悲悯,有时代,有人生,包罗万象,泥沙俱下。当你读懂了莫言,也许就会更懂得这个世界。